“我却不是说嘴,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
这是武松在施恩面前说的话,这也是武松这一生的人生准则。武松这一生,不知打了多少硬汉,不知杀了多少不明道德的人。
在孟州的张都监家里,武松先后杀死了十三个人。其中不乏妇女、丫鬟、马夫,有的人指责武松这是滥杀无辜,武松的仇人不过是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人而已。
武松是滥杀无辜吗?在我看来,并不是。
有一句话说得好: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些人有他们必死的理由。
一、他们中有的人是陷害武松事件的参与者
张都监为了陷害武松可是下了血本,好吃好喝地把武松养在府中好几个月,这几个月中,张都监把武松当成心腹对待。不时地在家中请他喝酒,中秋节这天更是把他请到内宅,与他一起过节。
酒席间,更是要把自己手下的使女玉兰嫁给他。
直到张都监露出狐狸尾巴钱,武松都是很感激的。这种知遇之恩对于落魄的武松来说,是很难得的。
中秋节的那个夜晚,张都监陷害武松偷了府里的东西。指示家奴暗中捉拿武松。
在陷害武松这件事上,府中很多人都是参与者,或者说都是张都监陷害武松的棋子。
中秋节的夜里,武松听到有人喊“有贼”,于是他就拎起梢棒出来捉贼。那个玉兰慌忙给他指出了路径,“一个贼奔入后花园里去了!”
按照玉兰的指示,武松很快就被骗进了包围圈。他猝不及防,被埋伏的军汉活捉了。军汉们把武松一步一棍打到了厅前。
这些人都是武松被冤枉的施害者,他们都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了迫害武松的行动。
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时,其中两个家奴恰巧奉命前来查看。
武松却闪在胡梯边看时,却是两个自家亲随人,便是前日拿捉武松的。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更何况武松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呢?
于是,这两人先后被武松所杀。
二、若想成功报仇且事后脱身,其他人必须得死武松可以放过这些人吗?
可以说,武松没得选择。这些人必须得死。
他杀死的第一个人是马夫,这也是武松回到张都监家里遇到的第一个人。在马夫那里,武松得到了张都监等人还在鸳鸯楼上饮酒。
武松要想杀死张都监,那么必然得离开。那么如何处置马夫就是一个问题了。
把他绑起来,或者打晕?
这些做法都不靠谱,都无法保证马夫不把武松在此的消息传播出去。若是马夫发出警报,那么武松非但报不了仇,而且还有被抓住的风险。
所以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永远封住马夫的口。
同样在杀死丫鬟和府中其他人的时候,他基本上都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没留下活口,而是一股脑地杀死了对方。
武松的这种办法确实有效,内宅中大部分人都被杀死了,而且死前也没有什么大动静,即便侥幸逃脱的人,也没敢声张。
却说孟州城里张都监衙内,也有躲得过的,直到五更,才敢出来。众人叫起里面亲随,外面当直的军牢,都来看视,声张起来。街坊邻舍,谁敢出来。捱到天明时分,却来孟州府里告状。
四更的时候,武松便杀完人,逃离了孟州,众人天亮后才去报案,这段时间武松早就走远了。
三、武松就是为了报仇泄愤而来的
武松这一生,很少有什么憋屈的事。
被张都监冤枉成小偷绝对是一件。
武松起初拿张都监当恩人、伯乐看待,但是张都监却冤枉他,往他头上扣屎盆子。这是武松所不能容忍的,更过分的是张都监想要置武松于死地,武松出道以来,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
只可惜,武松一直被关押在监狱里,这口恶气一直无法排解。
直到武松被发配恩州,途经飞云浦时,他一怒之下,杀死了两个解差以及蒋门神的两个徒弟。
他这才重获自由。虽然杀死了四个人,但是武松还是觉得憋屈。
“虽然杀了这四个贼男女,不杀得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如何出得这口恨气!”
于是武松连夜回到孟州城,准备报仇。
在杀死了蒋门神等三人后,武松还是觉得不过瘾,没出气。
在又杀死了两名公人后,武松心里想:“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
于是,他提着刀又把张都监的夫人、玉兰、丫鬟还有几个妇人也一股脑地杀死了。
做完这一切后,他连夜出了城。这时他才长长出了一口气:“这口鸟气今日方才出得松桑”
整部《水浒传》中最不能得罪的人就是武松,得罪他的人从来没有什么好下场。满门被杀的张都监就是最好的例子。
混迹江湖不是请客吃饭,江湖好汉若是讲究温良恭俭让,是不能在江湖立足的,早晚会被人所害。
若是武松在报仇的时候,傻傻地讲究冤有头债有主,只杀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人,恐怕他不但没办法为自己报仇,而且还会把自己搭在鸳鸯楼下。
把任何一个人放在武松的位置,都不会比武松做得更好。看小说,不能以“圣母”的眼光去看待每个人、每件事。要学会设身处地地去思考。
有句老话说得好,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