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员工不服从管理该如何处理(如何处理不服从管理的员工)(1)

初级管理者,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管理者,其实是一个半执行半管理的角色。初级管理者一般有这样几个特殊性:


1. 没有完全独立的财务、人事权,不能随心所欲地开除下属;


2. 刚上任权威不足,面对下属质疑时,比较难处理;


3. 由于下属都是基层,很难招聘到某方面比自己更强的人,需要自己培养下属的技能与执行经验;


4. 重要任务还得亲自上手,难以让下属独立处理;


5. 下属人数较少,属于一对一沟通能顾及的范畴内;


6. 由于下属都是基层,他们不太可能有向上管理的意识与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力、领袖气质、厚黑学、管理模型都可能行不通。对于刚成为管理者的人,比起华而不实的理论,更应该关心如何解决当下面临的实际问题。成为管理者的第一课,就是如何让下属「服」你。


作为初级管理者,有些人恐惧能力强的下属;有些人为了不让自己「出丑」,只招聘比自己水平差的下属;有些人对成长很迷茫,觉得自己的专业水平也就那么回事,面对下属时心里发虚。其实这些都和管理者特殊的晋升路径有很大关系。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士兵,当班长应该具备什么技能?单兵作战能力强、体格健壮、枪法好,这些都是加分项。一个班的 10 多个兄弟,你是最厉害的,大家就都服你。班长升排长(一个排 30~40 人)也是差不多的道理,你个人能力突出,才能服众。但是排长再往上,到连长(一个连大约 100 人)、营长(一个营大约 300 人),甚至更高级的职位,需要的技能就变了。


这时候枪法好坏是次要的,也不需要你多能打,更不需要你每次战斗都带头冲锋。比起个人能力,你管理队伍的能力更为重要,能不能组织练兵、管好后勤、维持队伍的战斗力、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些才是关键。个人能力是有上限的,你带的队伍越大,你的个人产出就越不明显。


管理者的本质是什么?是公司相信你能为公司解决更大的问题,从而愿意分配一部分人力资源以帮助你更高效地解决问题。从这层意义上来讲,下属是你解决问题的工具,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这么理想。


现代企业对初级管理者的定位,并非是纯粹的管理者,而是半执行半管理的角色,既要你深入一线工作,又要有一定的带队能力。通常初级管理者能给出的发展空间、薪资待遇,很难招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因为这些人往往有更好的选择,大多数情况下招进来的都是经验不足但有潜力的新人。


作为初级管理者,一方面要保证上司的任务被顺利执行,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升新人的经验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种习惯,认为自己方方面面都比下属强,时间长了,很容易在决策、分配任务时过于独断。这个道理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很难,因为人在潜意识中是很难接受自己不如下属的,尤其是这批下属还是你自己带出来的。更需要注意的是,人的权力欲望是天然会膨胀的。时间长了,你会习惯性地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很难听得进去不同的建议。甚至有时候,面对不同的声音,你第一反应会是排斥、抵触。冷静后再想想,其实人家说的也有道理。一定要时刻告诫自己,无论你此刻是否有充足的管理者权限,你的使命是让团队发挥更大的价值,而不是证明你比下属都要厉害。


现代企业工作节奏快,外部商业环境也是瞬息万变,往往达成任务目标可以有多种方式,想要维持高效,靠的就是提升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基础能力,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架构更扁平,信息也更透明。在这种环境中,你无法通过保持永远正确来获得他人的信服。下属为什么服你,这件事并不复杂,想想我们为什么愿意跟着自己的上司干就明白了。说到底,无非是有钱、开心、有成长、有希望,你的下属也一样。只不过,明白道理,不一定能做得到。


接下来就来说说初级管理者在具体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原则。


用「授权」建立信任


无论你是升职还是空降,第一个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下属对你的怀疑与观望。他们心中充满了问号:这个人有什么本事能做我的领导?会不会是个外行来领导内行?这个人好相处吗?不会又遇到 SB 领导吧?在 Ta 手下能干出成绩吗?有机会升职加薪吗?


这些都是很实际的问题,也是你在前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实就是给自己建立影响力的过程。正如前文所述,初级管理者通常是没有完全独立的人事、财务权的,不可能一上来就搞团队换血,或是组建新架构,你能做的就是利用好现有的下属,尽可能激发他们的潜力。而一切的开始,就是「授权」。甚至可以说,没有授权,就无法建立信任。很多年轻的管理者特别抵触授权这事,往往出于这样几种原因:


1. 害怕放权后失去掌控力,这种感觉会让自己没有安全感;


2. 觉得员工水平还不行,把事情交出去不放心;


3. 强迫症 完美主义,总觉得下属做得不够完美,忍不住亲自出手才满意;


4. 对自己擅长的方面有表现欲,总想露一手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样一来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1. 你的工作方式不一定适用于下属,强行打乱下属的工作习惯,下属会很反感;


2. 下属做的事情,你事无巨细地插手,其实相当于你把这事又做了一遍,费时又费力;


3. 权责不对等,导致下属在争取资源、协调合作时缺乏上司的有力支持,推进受阻;


4. 下属被干涉得过多,既没有成就感,也没有热情进行思考和总结,反而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个人水平难以提高;


5. 下属对自己的权责边界不清楚,只能被动地接受任务,甚至有时候不同下属间的任务有交集,造成大家都不愿意主动做更多的情况。


这么总结起来有些抽象,通过几个案例你就会有更深的体会。


案例 1


小明递交的活动方案被上司陈姐改得面目全非,就像老师批改作业一样。陈姐的本意是,发现小明的方案有很多细节自己不太满意,想了想一点一点地和小明沟通改进太花费时间,还不如自己直接改完算了。小明对此感到很不爽,觉得自己很多的想法被否定了,陈姐也没说原因,这让他产生了很大的挫败感。


在这个案例中,陈姐相当于自己做了一部分下属小明的工作,而小明不但产生了抵触情绪,还无法得到任何成长。


案例 2


小红正在负责一个跨部门沟通的项目,她所在的 A 部门需要 B 部门提供一些人力支持。于是,她找到 B 部门的陈姐去协调人手,陈姐便把这部分工作交给了小明。小红和小明商量完方案后,发现小明每次都很拖延,总把任务的优先级放得很低,这让小红颇感无奈。小红和自己的上司老张反馈了项目进展不顺利的情况。老张安慰小红,说这次的项目是第一次尝试,尽量不要太麻烦兄弟部门,有什么事情多沟通、多跟进。小红心里明白,上司老张并没有把这次的项目放在心上,没有来自上司的明确支持,自己怎么可能调动其他部门的人手积极支持?B 部门也不过是友情帮忙一下,优先级自然不会很高。想到这儿,小红不禁有些沮丧,她是很希望能把新项目做好,做出些成绩的。可上司不愿意做新的尝试,自己又何苦这么拼呢?


在这个案例中,小红得不到上司的明确授权,她就没有能力调动更多的资源,只靠自己的努力效果有限。这种事情非常打击下属的积极性,当下属意识到自己并没有什么发挥空间时,他们也就不愿意为此付出更多了。长时间不放权,意味着彼此的不信任。员工没有热情,也无法成长,上司就更加不放心或不信任,陷入恶性循环。下属要么混日子,要么跳槽走人。


有句老话讲得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上司要主动放权,要主动信任下属,这样才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有机会成长。不要害怕下属超过你,你和下属不是竞争关系,下属关注的是现在,你应该去关注未来。团队未来的工作方向、业务重点、人员成长、效率提升……你应该思考的是这些事情。下属在成长,你同样也在成长。为什么很多管理者会打压下属?因为他们自己通常是靠混资历当上管理者的,这辈子就这个水平了,看到下属的快速成长,他们当然没有安全感。


作为空降兵的管理者更要注意这件事,你的团队中有资历深的老员工,他多半在内心深处是不服你的。这时候你去和他画大饼、灌鸡汤都没有用,他见得多了,都麻木了。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对他进行充分授权,让他能够实质性地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与尊重。如果他做出一定成绩,要表扬,争取加薪。通常做到这一步,一般的老员工也就没什么可抱怨的了。


少数情况下,老员工还是不愿意服你,例如你顶替的是他想要的位置,或是他属于其他派系。你也不用太紧张,可以让他带自己的亲信,如果他不好好带,你就可以「师出有名」地处理他;如果他认真负责,也算是帮你培养了下属;有你的人在他身边,他也不太可能搞什么太过分的事情。

如果看完我的文章对你有一些帮助和启示,可以关注我点个赞并转发,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