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国玲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学校继续优化“三生学导”课堂,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引领下,立足学校实际,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将“减负增质”进行到底,打造科学减负瘦身的“课堂营养正餐”和“课后作业自助餐”,将课内课外贯通起来,统筹推进,做好课后服务保障,用好评价指挥棒,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变“双减”为“双赢”。

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机制建设(双减变双赢)(1)

作业纳入教学一体化设计

作业自助餐让学生“吃饱吃好”

新学期,家长和学生们感受到了作业的全新打开方式。作业用时公示、作业难度自选、作业形式创新……德润学校将作业纳入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当中,统筹并重,从课程到教学到作业,进行一体化设计,保障作业的质量,并通过“作业自助餐”等方式,切实减轻学业负担。

王同学是德润学校五年级的学生,回顾过去做作业的经历。“以前,老师布置的作业多是抄写、做题,即使会了也得写,不喜欢也得完成,自己就随便应付,写得很潦草,经常因为作业被爸爸妈妈批评。”

这学期,随着“双减”政策提出,德润学校作业改革有三种作业已经不再布置给学生了。德润学校小学部主任蒋倩倩介绍,“从这学期开始,随着市教科院作业设计与评改‘三个十条’的出台,老师们精心设计作业,坚决避免布置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繁难陈旧的三种作业。”

物理教师王凯介绍,以前布置的物理作业一般是用书面习题的形式,现在更多的采用家庭小实验,比如观察家用电器铭牌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一题多练,孩子更欢迎,也更喜欢学习物理了。英语教师张娟娟说,以前英语老师布置作业多是单词背诵默写的形式,现在则是以“作业超市”的形式,设计听、说、读、写等多种类型的英语作业,供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高质量的作业设计,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坚信,作业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刷新教师作业设计理念,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是根本。德润学校副校长庄春荣告诉记者,学校围绕潍坊市对作业设计、作业标准、作业评改三个方面的要求,引领老师们紧紧抓住作业的育人功能,设计研究型、实践型、创新型作业,并以作业自助餐的方式推送给学生。老师在布置作业前,自己一定先把作业做一遍,以确保作业更有实效,同时,也保障作业数量更加合理。作业从课前到课中到课后,进行一体化设计,确保作业围绕目标来设计。建立作业协调机制,了解孩子的起点,布置预习。课堂上,教师每节课留出一定时间开展学生课堂练习,并跟进指导,当堂作业当堂达标。保证课内作业不带到课外,提高课堂实效。

王同学说,“现在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作业。我特别喜欢阅读、做手抄报、课题研究类的作业,每天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书写也工整了,经常被老师表扬,爸爸妈妈也经常奖励我。我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做喜欢的事儿,弹弹琴、跳跳绳、跳跳舞、读喜欢的书,感觉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王同学的妈妈表示,“我和他爸经常因为作业训孩子,有时候还忍不住动手,家里经常是鸡飞狗跳。这学期开始,孩子作业少了,也有兴趣做作业了,我们家长负担减轻了很多。作业形式也灵活了,特别是一些动手的作业,孩子非常喜欢,根本不需要我们督促了。孩子做完作业后,我们也有心情跟孩子聊天啊,读书啊,到室外活动啊,交流多了,跟孩子关系更融洽了,家庭氛围更好了。”

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机制建设(双减变双赢)(2)

课内高效率,课后低负担

“三生学导课堂”减负增效提质“给力”

学校校长陈静表示,作业减负不是降低教学质量。德润学校将“减负提质”的重点瞄准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通过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做到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在课内学会、学好,真正实现课内高效率,课后低负担,质量有保障。

基于多年来“三生学导课堂”的研究成果,德润学校致力于让学生达到甚至高于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使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德润学校围绕“课堂教学模式”“课程融合”“学科知识构建”,突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研究性、时效性。教研活动围绕学科知识结构,细研课标,小学部通研一至六年级教材,初中部研通七到九年级教材,形成整体知识结构体系。

学校副校长庄春荣介绍,“在德润学校,所有学科都建起自己的学科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入在一起,从学科到单元再到课时,形成课程资源库。每本教材每个单元每个章节每个课时,都有机融入。学科内有整合,学科间也有整合,让学习跨出了课堂、教室的限制。”

“向课堂每分钟要效率”,在德润三生学导课堂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自学后,老师引导学生从课堂上充分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锤炼思维与智慧。一堂语文课中,将国家课程、阅读、名家欣赏、生活随笔融入到一起。课上,教师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互学、教师精讲等方式展开有针对性地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恰如学校副校长庄春荣所说,“课堂的管理看似学校管理的一个小任务,却是撬动整个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课堂是落实‘双减’的主阵地,在相同时间内,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多了,在每一节课上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了学精学好的目的。老师以问题为导向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针对重难点进行系统梳理,形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当堂落实每节课知识点,做到应教尽教,应学尽学,应检尽检,应会尽会,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营养正餐’”。

老师在校时间延长,校本研修日趋碎片化、办公室化,这就要求备课组或教研组在选题、选材和任务布置上更精准、更高效。作为潍坊市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核心校,德润学校老师们成立课堂与作业命题设计项目研究团队,以核心带动、全员参与的方式在课堂中进行实践和探索。同时,团队专注于基于课程标准的作业与命题研究,聚焦中考高命题方向,重点研究实践性、研究性、跨学科融合作业,研究情景化和大单元命题设计,围绕目标设计课程课堂,设定作业,依据目标设定评价,设计评价任务。学校通过课堂大练兵、教学基本功展示等多种教研活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老师减少繁琐的讲解,注重授课的实效,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围绕重点问题交流碰撞,总结提升。

同时,学校优化备课工具,单元备课卡、课时备课单、自主学习任务单“一卡两单”让老师将备课重点放在备学情上,老师通过单元备课卡设计备课,将单元目标分解到每一个课时的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评活动,设计每个课时的作业。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老师们整体把握单元学习内容与评价,有利于老师形成大单元概念,系统思考学生学习结构,注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机制建设(双减变双赢)(3)

多元课后服务为“双减”赋能

素质养成与作业完成“一个也不能少”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也是“双减”之后一个明显的变化。德润学校小学部因地制宜设计自主阅读、文体、科普、劳动体验等课后服务指导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眼于学校未来发展,在每周选修课时间,学部开设的72门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低年级还开展绘本阅读、游戏活动、手工制作等课程,中高年级则开展自主阅读。在形式多样而有温度、有特色的课后时光中,释放天性,全面发展。

每天,学生们在完成当天学业的基础上,按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非学科类拓展课程。学校以校本课程和兴趣社团为基础,开发出丰富多彩、教育性与趣味性相融的课后服务课程,让课后托管成为同学们的俱乐部,在丰富的课程活动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寻找自己潜能的生长点。“学校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只要你想获得一技之长,都可以心有所属。这学期我参加了书法社团,零基础的我字写得越来越漂亮了。”五年级刘同学说道。

在德润学校中学部,近90%的学生参与课后延时服务,每天近30名教师参与延时服务并进行作业指导答疑。学校发挥家校教育合力,挖掘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活动,丰富托管服务内容。

11月中旬的一天,在德润校园内,七年级的学生们开启了职业体验课程。在校门口执勤护导的老师里多了一些少年的身影;餐厅分餐的工作人员都是学哥学姐们;六年级的学生们发现,今天班主任成了七八年级的学哥学姐……老师都退居二线,主角是这一批孩子们。学生班级内自主选岗,组成小组,聘请专业人士为指导老师,课程中体验、观察、深度访谈。学校将平时孩子们看不见的岗位开发出来,调动孩子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们自主选择体验课程。

这是德润综合实践活动的一景。学校立足于教材资源,融入校本资源,挖掘地方资源,立足学校实际,顶层规划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围绕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及其他四大类,形成了九年一贯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其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生活观察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特色鲜明。

开放、灵活、多元的菜单式课后服务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自主学习时段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科课业辅导,为有疑问的学生答了疑、解了惑;学科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社团及兴趣小组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绚丽的笔墨……几年来,德润学生实践能力在逐步提升,综合素养也在逐渐成长,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屡屡获奖,学校合唱团多次获省市合唱比赛奖项。男女篮多次获区冠亚军,代表奎文区参加潍坊市中学生篮球联赛,均获得潍坊市前三名,冲进了省赛!在国学达人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各项赛事当中学生的表现都比较突出,屡获嘉奖。

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机制建设(双减变双赢)(4)

让家庭教育更有质量

家校沟通“激活”共育生态场域

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为“双减”提质增效,为此,一场“激活”家长们的行动在德润有声有色地展开,学校积极开展线上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微型家长会、入户家访,与每一个家庭协同合作、并肩同行,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促进家庭教育的高质量陪伴,让孩子们每日轻装上阵。

为爸爸妈妈做个菜,饭后和家人散步半小时……这是德润学校日前给学生们布置的个性化家庭作业。六年级曹同学说,动手操作、观察生活、调查研究等,我们更喜欢这样的作业,现在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更有质量了。

双减后,家长和学生边界更清晰,没有作业,回家时间怎么安排?德润学校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针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做加法;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兴趣爱好、身心健康、课外阅读、体验探索等做加法;对家长的关注引导、科学陪伴等做加法。每一项主题亲子作业都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难度不大却很有“营养”。做好学生教育的个性化指导,让现代家庭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成长护航。

在德润学校小学部,低年级根据当天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家进行亲子阅读、口语练习和手工制作。中高年级则以拓展阅读为主,倡导学生在家自主阅读,到校后交流分享。布置阶段性体育作业,倡导学生回家与父母进行亲子锻炼。设计家务劳动清单,引导学生每天在家长指导下参与家务劳动。体育老师、少先队定期测评,及时反馈结果。

“‘双减’后,孩子依然保持‘稳’的状态,是因为我们在学校的引导下,一直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两部分。”就读于德润的学生家长李女士表示,“双减”之后,相比以前,孩子的生活慢了下来。孩子在家闲暇时间增多后,自己一开始也会焦虑,但随着学校课堂的优化还有学校的家长课程开设,给自己吃了定心丸。现在每天都会空出半个小时的亲子时光,给孩子拥抱,和孩子散步,与孩子同频共振。

在落实双减的过程中,德润学校在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中,依然怀匠心、践匠行、做匠人,不忘初心,持续提供优质、丰富的校内教育供给,培育优秀德润学子,通过提质增效,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幸福感、获得感,走出一条有机统筹、深度融合、贯穿始终的“双减”之道,让教育回归本义,让教育更有温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机制建设(双减变双赢)(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