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19日,就快要元宵节了,这本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的遗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的遗憾(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的遗憾)

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的遗憾

1997年2月19日,就快要元宵节了,这本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然而在北京的301医院里,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却与世长辞,他就是邓小平同志。

当晚,几位专家们面对邓小平急转直下的病情变化,全力进行着抢救,内心也在不断地期望着医学的奇迹一如往常再度降临在这位坚强的伟人身上。

但尽管施展了浑身的解数,试行了当下的每一种可能,终究还是无力回天。

悲痛与不舍沾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灵,在场的不少医护人员都嚎啕痛哭起来......

邓小平虽然走了,但他的心愿还未了,生前他不止一次,跟别人说起这个心愿。那么邓小平未了的心愿是什么?

强势表明收回香港

这个心愿和香港有关。

从1942年《南京条约》伊始,大半个世纪中,香港就一直在外飘零,成了所有国人的心结。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刚好英国租界香港的期限,也即将到来。

邓小平毫不犹豫地开启了与英国商定收回香港的和谈。然而英国却不愿放弃这座已经成为亚洲经济金融中心的城市。于是中英之间围绕香港,展开了多场激烈的交战。

当时在任的英国首相,正是名声显赫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在政治上却比男人更强硬,毫不妥协。但也是这个毫不妥协的性格,成功地挽救了英国几近停滞的经济。

此前,在前首相希思访华会面的结果中,撒切尔夫人敏锐地关注到了中国政府对于香港回归的声明。

在正式交锋前,她想准确地摸清中国对于这个问题的口风和底气。

所以在1979年3月,时任香港总督的麦理浩借着回访的名头再一次访京,公开的将香港问题提了出来。

但这里英国也埋伏了一个“陷阱”,英国政府授意麦理浩,选择以“土地契约问题”的形式非正式的询问中方,是否考虑续签,并且希望把契约中注明的“1997年6月27日”的期限改成“新界在英国管治之下,契约依然有效”。妄图将一个政治问题转化为一个商务问题。

但很明显邓小平对他的来意是心里有数的,他抢先一步直接地强硬表态,中国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

邓小平对麦理浩表示:他了解现在有人在担心香港将来的前途和地位问题。

但是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的立场一向是坚定不变的,我们历来认为香港的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不得不承认,香港有它的独特地位,不过我们会尊重它的特殊,不会改变那里的制度,更不会强制改变港人同胞们的生活,特殊的问题会予以特殊的解决办法。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这个问题本身没有必要进行讨论。

与铁娘子的对决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来访中国,与中国政府处理关于香港的问题。

而“铁娘子”访华前,才战胜了阿根廷,从阿根廷手里保下了自己的殖民地,尽显威风之后,她又转头来到中国,想要“再下一城”。

于是在她来访的前一个礼拜,邓小平又一次公开发表了谈话,在谈话中,他不仅把97年回收香港的事情板上钉钉,还额外强调,如果对接中间发生了大的风波,我们对收回香港的方式和时间,不得不作新的考虑。

这是点名了告诉撒切尔夫人,不要在香港问题上存在其他幻想,中国人不主张战争但是从来都不怕打仗!

在会谈开始的“寒暄”里,二人就展开了见面后的第一轮交锋。

撒切尔夫人对邓小平说,作为现任首相访华,还能认识邓小平是她的荣幸。邓小平也不甘示弱直接回呛道,欢迎欢迎,英国首相我确实见的很多,但我认识的都下台了,我也很荣幸认识你啊。

会议正式开始,撒切尔夫人就直接提出了要求,她强硬地表示在1997年后,中方应该继续维持英国在香港地区的管辖权力。

并且用威胁的口吻继续说着——如果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治理。要是中国一方宣布收回香港的话,那给香港带来的,只会是灾难性的影响和结果。

邓小平告诉撒切尔夫人,收回香港,是全中国人民的意愿——

如果我们放弃香港,就意味着中国政府就还是落后的、任人宰割的晚清政府!

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的根本,只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管辖之下,实行适合香港的政策。不存在什么必须在英国管辖下才能实现的条件。

直到会议结束,双方最后谁都没有让步。撒切尔夫人从没想过邓小平的态度会如此的强硬,让她在这里屡屡吃瘪。

在会谈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铁娘子”的声音,都少见地嘶哑起来,显得有些狼狈。

这次会议虽然没有达成具体的协定,但是邓小平向英国表示出了中国人收回香港的决心和风骨。

最大的愿望:到香港看一看

此后中英两国在经过二十二轮的谈判后,香港问题终于落下了帷幕。

1984年两国谈判代表团举行了联合声明草签仪式。

确定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

声明草签几天后,北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

在与参会代表的谈话中,邓小平表示,我最大的愿望是活到1997年,因为那时将收回香港,我还想去那里看看。

这样的话他并没有少说。

92年南巡的时候,邓小平视察深圳皇岗口岸,当他站在深圳河大桥桥头的时候,就饱含深情地凝望着对面的香港,久久不语。只盼望着回归的那一天,用自己的双脚去感受这片土地......

然而在97年距离香港回归没有几个月的时候,却突然病倒继而离世,让邓小平的这个心愿成为了遗憾。

其实邓小平的身体素质很好,完全没有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或者前列腺疾病,年纪九十多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每天早上出门散步,锻炼身体。

之后每天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除了与爱人和孩子相处,就是读书和看报纸。不用再处理政务的他可以看看《资治通鉴》和《聊斋》之类的闲书,每天如此。

对他来说,这是是最好的、怡然自得的退休生活。

只是邓小平的神经系统出现了问题,开始还好,等到时间久了年纪大了,病渐渐从日常饮食活动逐渐影响到了他的身体。

1996年12月12日早上起来,邓小平只觉得呼吸短促无力,还伴随着不停地咳嗽,病情已经恶化得十分严重,只能送他去301医院治疗疗养。

转入医院疗养的邓小平保持着自己的坚毅,陪护的医护人员说过,老人家的病情到了现在是十分的痛苦的,一般人都难以忍受,可是邓小平的病房总是很安静,从来没有听见因为痛苦而发出过呻吟。

那时候,邓小平已经很少讲话,即便有人询问他是否有什么想说的,他只是淡淡地回答说,该说的都说了。

对于病痛,邓小平从来没有屈服,而是做着自己的抗争,活下去是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只可惜......

离世的几天前,卓琳代替他向主席转告了嘱托:不要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把我的遗体解剖,留下角膜,供医学研究;最后,把我的骨灰撒入大海。

邓小平之所以要将骨灰撒在海里,据他的女儿邓楠回忆说,“在父亲最后的时间里,他一天天地数着香港回归的日子,却未能等到那一天,他嘱咐把骨灰洒向大海,随着波涛拥抱香港、澳门和台湾。”

邓小平对于国家统一是执着的,他生前促成了香港回归,却未能见证这一天。当1984年正式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后,邓小平不止一次在面对他人时,提出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活到香港回归的时候,然后到香港走一走看一看。然而这个心愿却落空了,不过虽然他没有亲自到香港,但他的妻子卓琳以及子女们却代替他参加了香港回归仪式,算是完成了他的心愿。

香港回归 心愿了结

香港回归前夕,中央方面特地邀请了卓琳一家人参加庆祝活动。

对于这个活动,卓琳一家尤为的重视,因为这就是老爷子最后的心愿,卓琳心里面只有一个念头,替老爷子完成这个心愿,不留遗憾。

原本晚年的卓琳,早已对自己的衣食住行不在乎,生活方面十分的朴素,而且年事已高的她连出门都不是很便利。但这次去香港,她不但让孩子们帮自己挑选衣服的颜色和款式,更是专人请了裁缝师傅做了好几套应对各种场合的不同服装。

到了回归仪式当晚,卓琳身着新装出席,她的座位被安排在第一排的中方政席上,她明白,此刻的她代表的是自己的丈夫,为香港回归做出重大贡献的邓小平。

当时间即将来到7月1日凌晨的时候,在香港这片土地上伫立150多年的米字旗颓然落下,而象征着中国的鲜艳红旗冉冉升起。

卓琳郑重起立,行驶着注目礼,她的眼眸穿越了生死,她的心与爱人相连,等到红旗一节一节爬到顶点,等到英武的中国军人跨步交接......卓琳细细感受着此刻撑起她双脚的大地,在心中默默地的说,老爷子,我实现你的心愿了。

在第二天的庆祝大会上,当香港首位行政长官董建华向与会者们介绍这是邓公的妻子后,整个大厅的所有人都自发得鼓起了掌,为了那个在中国革命和新时代建设中立下丰功伟业,为了那位带他们回归祖国实现两岸的统一的已经逝去的老人家,献上由衷的自己的敬意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