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的温情时刻#“妈,咱家这台缝纫机快给舅妈弄走吧,太占地方了。”

“哎,好吧,真的是老了,眼也花了,腿脚也不跟劲了,做不动了。”老妈无奈地说着,眼睛瞅着那台已经斑痕累累的缝纫机,流露出不舍。

新家园缝纫机(我家那台缝纫机)(1)

作者家里的老式缝纫机 图片由作者提供

我的思绪随即被拉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候,双职工的父母靠自己辛勤的双手,为家里先后置办了黑白电视机和海河牌电冰箱,物质生活不是很富足,但小日子也算过得蒸蒸日上。

记忆中,有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里,看到父亲和同事抬回了一个“大家伙”。你说它是桌子吧,它是长方形的,那它是什么呢?我好奇地围着它转了一圈又一圈。老妈兴奋地说着:“那么快就买回来了啊,这下好了,可以自己做了。”

“这是什么啊?”

“缝纫机!”

“干什么用的啊?”

“给你做新衣服用的!”

“它能做新衣服?”

“能!等你妈学会了就能给你做了。”我和老爸一问一答喜悦地交流着。原来,这是我家新置办的一个大件,据说花了130块呢。

新家园缝纫机(我家那台缝纫机)(2)

同来的叔叔将缝纫机打开,我看见那机身上有盛开的牡丹花,机身前后赫然有“牡丹牌”和“MUDAN”标识,上面写着“天津缝纫机制造厂出品”字样。只见他熟练地把那机身搬起来放好,蹲下身子装好皮带,然后用手一扒拉机头的轮盘,就听见“嗒嗒嗒”的声音,脚踏板随着皮带的转动而上下摆动着……这一晚,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从那以后,只要听到“嗒嗒嗒”这个声音,我就知道老妈又在缝纫机前忙碌了。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年“六一”节的前一天,好朋友穿着一条漂亮的裙子来找我玩,我被那条裙子深深吸引了,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太喜欢了,这一幕被我老妈看在眼里,于是她便想给我也做一条。在我出去玩的时候,老妈去了趟百货商店,买回来了好看的布料,等我回到家时,看见她正在剪裁。

只见她将布料平铺在床上,拿着尺子对着我的衣服量量尺寸,用画粉在旧报纸上画出样子,然后将布料对折整齐,将纸样放在叠好的布料上比比画画,照着样子拿起剪子小心翼翼地裁,生怕给剪坏了。随后,她专注地坐在缝纫机前,拿起裁剪好的两片布料,放在机头针下面,右手转动轮盘,用脚娴熟地踩着踏板,左手在机针左前方拽着,缝纫机顿时“嗒嗒嗒”唱起歌来。我守着缝纫机看着她,如同“魔术师”一般,一块普通的布料经过她精心裁剪、缝合,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件漂亮洋气的裙子。我立马穿上裙子,套上白色高腿袜,喜滋滋地转着圈,仿佛自己就是这世界上最美丽的公主。

屋外的阳光照在老妈身上,同时那束光芒也照进了我心里,温暖着我的心房,这画面永远定格在记忆深处,这就是幸福吧。

老塘沽人都知道布头市场这个地方,由于后来就住市场附近,家里各式各样、薄的厚的布头堆得老高,心灵手巧的老妈用这台缝纫机将这些布头做成新衣服、床单、被套、窗帘、书包等一切能手工制作的物品,做到了物尽其用。老妈用她辛苦的付出,让生活因为这台缝纫机的存在而变得色彩斑斓、多姿多彩,这就是温暖吧。

时光转瞬即逝,一晃到了2009年夏天,这台缝纫机陪伴老妈走过了她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也陪伴她度过了那段失去爱人的黯淡日子。

老爸去世后,老妈跟我一起生活。在取舍带到我家的物品时,她坚决要留下这台缝纫机。我虽然觉得它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应该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但本着让她开心的想法,也没有阻拦,就把它搬到了十五楼,还为它单独找了一个角落来存放。自从成家后,我没有再听到过这台缝纫机的声音,如今,这“嗒嗒嗒”的声音再次响起,老妈又开始为我的小家忙碌着。

作者母亲为家人缝纫衣物 图片由作者提供

时间荏苒,一晃又过了十多年。我们的家居服,她自己的睡衣,家里的沙发巾、床单被套,还有利用旧衣服做的一年四季穿的拖鞋都是老妈戴着老花镜,驼着背,趴在缝纫机上缝制的。我劝她不要再做了,但她却乐此不疲,总是说“要不闲着干嘛”。有一天整理东西,我发现床下有她这些年做的50余双拖鞋,惊呼:“娘啊,我们一辈子也穿不上这么多拖鞋呢。”

72岁的老妈2021年年底摔了一跤,至今未痊愈,腿脚再也不如以前利索了,这台缝纫机也就没有再动过。实际上,现在生活好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自己动手缝制衣物了,这台老古董又占地方,所以我动了要处理掉它的想法。但看到老妈眼里的不舍,我觉得如果用“断舍离”来处理未免有些不妥,因为它见证了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艰辛,也承载着我们一家的喜怒哀乐,我最终决定把它留下来,因为这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这台牡丹牌缝纫机是老妈留给我的宝藏,它见证了我的成长。老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让我知道人世间家的灯火是多么的温暖,平淡生活里所有过往的人和事是岁月长河里的涓涓细流,让我懂得珍惜当下,时刻提醒我,原来幸福就在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