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资深吃货的我,恨不得吃遍大江南北、国内国外的所有美食。一个资深的吃货不一定是美食家,但一个真正的美食家一定是一个资深的吃货,这是一个内涵与外延的关系。纵观古今中外、上下千年,能对我国饮食文化作出巨大贡献,还有着超高文学艺术成就的人,也就只有他了——超级“吃货”苏轼苏东坡。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东坡先生就是一个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大画家嘛,怎么还在餐饮协会挂了一个“美食家”的头衔,没听说过。其实,论对一个吃货的人生自我修养,平生我墙都不扶而只服苏轼,如果深度了解他,说他是文学界的美食家,抑或是美食界的文学家一点都不为过。
苏轼一生才华横溢,年仅20岁就进士及第、名噪天下。在朝中为官时,因性格耿介敢于直言而得罪新党,后又得罪旧党,在党争不断的宋朝,这样的后果很严重,其结果就只有一个字“贬”。别人的人生是起起落落,苏轼的人生却是起起落落,还是落落,上到中央文化外交部长(礼部尚书),下到民间自卫队副队长(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从京城到地方不断被贬谪,其贬谪之旅“打卡”全国众多地域。如果把苏轼一生的足迹标注在地图上,你会惊奇地发现: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北至北京(密州),南至海南(儋州),西到四川,东至蓬莱(登州)。这行程啊,纵使号称“旅行家”的徐霞客看了也会无语。可以说,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而在被贬的压抑岁月里,也成就了一个超级“吃货”,准确地说,一代超级美食家。窍以为,东坡先生最值得称赞的不只是他在诗词书画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还有他积极向上,看淡一切,化悲愤为饭量的乐观精神。他被贬到哪里,就能吃到哪里,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吃饱,偶尔再来点烧烤,没有什么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实在不行就再吃一顿。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受到弹劾,被捕入狱,几个月后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了“团练副史”这样一个挂名小官,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其实质是流放。为了解决生计困难,他带领家人在城东开垦出了一块坡地,种田贴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宋代时猪肉比较便宜,有钱人不屑于吃,穷人也很少有人吃,主要还是不会吃。手头并不宽裕的苏轼时常买一大块猪肉来解解馋。有一次苏轼和友人下棋,猪肉炖在锅中就搞忘记了,没有管它任其在锅中慢炖,结果歪打正着,这样炖出的猪肉反而非常味美可口。苏轼总结写出了《猪肉颂》:“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于是,一道流传千古的名菜“东坡肉”诞生了。在吃货的眼里,美食才是真爱,前途只是意外。也许,苏轼这辈子唯一拿得起而放不下的就只有筷子了。
1094年,苏轼被贬岭南惠州。今天的岭南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高地,物产富饶、风景优美,经济高度发达,而在一千多年前,这儿却是蛮荒落后、瘴疠肆虐的落后地区,被贬到这个地区的人就没有几个能活着回去的。换成别人,多半是悲愤抑郁而死,但东坡先生不是一般人,他化悲愤为食欲,伤心欲“嚼”边吃荔枝边写下脍炙人口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诗句。居然看得比别人开,吃得比别人嗨,
1097年,苏轼已是花甲之年的老人,再次被贬到比惠州还要荒凉几十倍的“天涯海角”海南岛儋州。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在海南,他发现生长在海边礁石上的一种贝类——牡蛎在半熟时就着酒或者用火烤着吃,特别好吃,牡蛎就酒,越喝越有!于是呢,东坡先生把这一重大“科研发现”赶紧写信告诉儿子,叮嘱他千万不要把这个秘密说给别人,“无令中朝大夫知,恐争南徙,以分此味”,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所以,真正抚平东坡内心伤痕的不只是时间,还有牡蛎、荔枝、东坡肉这些美食。
据说中国菜品当中,有66道菜都是因苏轼而起,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东坡三味: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还有什么东坡豆腐、东坡羹、东坡凉粉,不一而足。作为一个超级达人,美食只是他的跨界之作。在其他领域里的成就更是无人企及。他会酿酒,会开药方,在杭州开办了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亲自坐诊三年,为百姓治病疗伤。在书法领域,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一不小心就写出了号称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寒食贴》。在绘画方面,苏轼擅长画墨竹枯木,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其代表作《木石图》收藏在上海博物馆价值连城。他先后在14个城市做过地方官,主政一方就兴修水利、解民疾苦,颇有政绩。
作为文学家,苏轼的成就犹如泰山、昆仑,让人仰之弥高,不可平视。他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八大家中只有他在诗、词、散文全面发展。在写诗方面,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作词方面,他开创豪放派先河,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结发妻子王弗27岁便香消玉殒,十年后的某一夜,苏轼做梦梦见了王弗在窗前梳妆打扮,醒来之后,苏轼含泪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思念弟弟,他写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庐山,他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至简而又至深的哲学。在杭州,他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还有比这更美的城市宣传广告语吗?在黄州,他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及《赤壁赋》等千古雄文,阴差阳错成就了本非三国古战场的黄州赤壁美名。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词也许最能表达出苏轼的人生心迹。他贬谪的一生是悲苦的,但他却用当地的美食装点了人生,他用能够企及的食材,温暖了生命中的苦难,他在悲剧的人生旅途上绽放出不一样的烟火,也为今天中国人的餐桌,增添了几道不寻常的美味。值得庆幸的是,透过千年的历史长河,我们还能品尝到苏轼留传给今人的一道道饕餮美食,品味着足以熨烫灵魂的一篇篇美文名句。
他看淡一切功名利禄的释然,他跌进人生谷底的不屈不挠,他入世而又超凡脱俗的人生智慧,都足以让我辈仰望一个千年,又一个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