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语20:“请再说得具体点儿。”

“这件工作就这么安排,还有什么问题没有?”组长把工作安排发下去之后,最后又问了一遍。

汴梁说:“组长,我有。这个步骤为什么是这么做的,请你再说得具体一点儿。”

组长说:“我说得还不够具体吗?每个人负责的内容我都说清楚了,你不会让我说每一步都该怎么做吧?”

“不,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这个步骤为什么是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这方面能再说得具体点儿吗?”汴梁急急忙忙地解释着。

组长很生气:“净问没用的! 交代清楚的事你去做就行了,小问题自己去琢磨——干脆你什么都别做了,我替你去做好了!”

感觉你有十万个为什么(让人厌烦的十万个为什么)(1)

我们接到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时,为了保证自己不出差错,会要求对方将事情说得具体一些从而减少纰漏。这句话不仅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做事谨慎细心,还能得到有用的信息,将复杂的事情变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处理。

但这句话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使用不恰当的时候,就会让你变得像“白痴”一样。如果别人只是想让你帮忙换一下饮水机的水,你也说“请说得具体点儿”,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怎么说得具体点儿?难道还要说第一步把水桶拿下来?第二步把水桶盖封口撕掉?他们会想,这人不会是脑子有病吧?这点儿事竟然还要我说得具体点儿——他会认为你缺乏领悟力。

领悟力,就是个体对外界的感知和认知能力。领悟力强的人,能够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思路畅通,很好地领悟一些事。

领悟力并不是绝对的。例如,一个音乐家,可能对数学缺少领悟力,但是在自己的专业上,他又具有很强的领悟力。领悟力不仅和思维有关,还和观察能力有关。有些人缺乏领悟力,是因为他对周遭的环境缺乏观察,在做事的时候,缺乏可以参考的样板。他觉得别人说得不够具体,是因为他心里没谱。如果这件事他早已看别人做过了很多次,那么他自己做的时候,自然也无须多问,很快就能领悟自己实际要做的是什么。

感觉你有十万个为什么(让人厌烦的十万个为什么)(2)

还有一种可能,凡事总要问明白的人,心思可能比较细腻,想东西比较复杂,不管做什么都小心翼翼地。因此别人交代一件事的时候,哪怕他会让别人觉得很烦,也要确保自己完成事情的过程和结果与他想要的相差无几。

对任何事情都追问一个为什么,希望了解得具体一点,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有利于把事情做好。但是一方面,每个人所认识的深度与广度总是有限的,可能知其然但是不知其所以然,一些问题只能靠自己的领悟来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即使别人传授的再多,也需要执行的人将传授的知识融化理解为自己的,而这个过程,需要在实践中领悟,再配合上执行,才能把事做好,而不是自顾自地唠唠叨叨问个不停。这样的话,别人会觉得你没有一点儿独立探索精神,什么事都要一步一步地教你做,与其这样还不如他们自己去做呢!时间长了,他们会将你定位为死板、不知变通、懒于思考的人。

问得再多,不去做也丝毫没用,只会让自己变成没价值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果你不想给大家留下呆板僵硬的印象,请减少使用“请再说得具体点儿”的频率,边做边想边融通,以自己去做为主,遇到真的不理解的时候再真诚请教别人吧。

感觉你有十万个为什么(让人厌烦的十万个为什么)(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