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服饰,指道教徒的衣着穿戴,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道教服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社会服饰随着时代发展屡有更异,而道教服饰也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变化。

汉代

道教创立之初,以黄袍,黄冠为主。尧舜之时,有玄衣黄裳之说。易曰:“六五,黄裳大吉也”。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1)

祖天师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说:

“ 古者衣冠, 皆黄帝之时衣冠也。自后赵武灵王改为胡服, 而中国稍有变者, 至隋场帝东巡便为败猎, 尽为胡服。独道士之衣冠尚存, 故曰有黄冠之称。”

《道书援神契》中道:

“老子与孔子同时,最号知礼,孔子悯道不行,斯文将丧,历聘诸国。其进退不同。衣服礼法未尝异也。后世孔子徒之服随国俗变,老子徒之服不与俗移,故今道士服类古之儒服也。至于修养性命,则本乎易;醮祭鬼神,则本乎周礼春官宗伯;符檄冠佩,又未尝不本乎古之制也。”

南宋儒生史绳祖的《学斋占毕》也写到:

“然冠、履两事,反使今之道流得窃其所以,坚持不变。凡闲居则以巾覆冠,及谒见士大夫并行科开章,则簪冠而彻巾穿舄,是三代之制,尚于羽士见之。”

魏晋

天师祭酒,平时还是黄巾衣褐,据说是天师在世所传衣冠。而天师尊道德,行指教,被褐怀玉也,所以衣褐是早期道教的一个明显的特点。黄冠而从那时开始,道士确定称为黄冠以区别于男子二十皆冠的俗礼。女道士称为女冠。因为一般女子古代无冠,而只有女道士地位特殊,所以有特殊的冠。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2)

陶渊明

魏晋隐士高贤,或身穿宽身的长袍,直领大袖,腰系带,带结后两边垂至膝下。带菱角巾,披鹿皮披。或是穿直领袍衫,用带子结扣的披子,戴乌纱卷云帽。或菱角巾。拂尘这时叫做尘尾,也基本算是标配。这些高隐,道士,以及山居僧人在那段时间几乎是不分的,所以这也成为后来道服的一种规制。以致宋代士大夫好穿道服以示高洁。而明朝也流行一种衣服,与此类似,到了清初,被昆阳子改作戒衣保存了下来。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3)

竹林七贤

南北朝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4)

《贞白先生小象》

南朝宋陆修静起,始据古代衣冠之制,结合宗教需要,定为制度。《陆先生道门科略》曰:

“道家法服,犹世朝服,公侯士庶,各有品秩,五等之制,以别贵贱。故《孝经》云: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旧法服单衣祫帻,箓生袴褶,所以受治之信。男赍单衣墨帻,女则绀衣。此之明文,足以定疑。巾褐及帔,出自上道。礼拜着褐,诵经着帔。三洞之轨范,岂小道之所预。顷来才受小治,或箓生之法窃滥帔褐,已自大谬,乃复帽褶对裙,帔褐着袴,此之乱杂,何可称论。夫巾褐裙帔,制作长短,条缝多少,各有准式,故谓之法服,皆有威神侍卫。太极真人云:制作不得法,则鬼神罚人。既非分僭滥,祸可无乎?”

此后,逐渐增修,至南北朝末,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服饰制度。即按道士入道年限及学道之深浅,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道士的衣服、冠巾、靴履,应该使用什么布料、应采的颜色、应取的样式等,作出具体的规定。每个等级的道士皆须按此着装,不得混淆。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5)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

隋唐

唐朝在南北朝的基础上对道服制度进行完善,《三洞法服科戒文》规定:

“一者初入道门,平冠、黄帔。二者正一,芙蓉玄冠、黄裙、绛褐。三者道德,黄褐、玄巾。四者洞神,玄冠、青褐。五者洞玄,黄褐、玄冠,皆黄裙对之。冠象莲花,或四面两叶,褐用三丈六尺,身长三尺六寸,女子二丈四尺,身长二尺四寸,袖领带,就令取足,作三十二条,帔用二丈四尺,二十四条,男女同法。六者洞真,褐帔用紫纱三十六尺,长短如洞玄法,以青为里,袖领带,皆就取足,表二十五条,里一十四条,合三十九条,飞青华裙,莲花宝冠,或四面三叶,谓之元始冠,女子褐用二丈四尺,长二尺四寸身,二十三条,两袖十六条,合三十九条,作青纱之裙,戴飞云凤炁之冠。七者三洞讲法师,如上清衣服,上加九色,若五色云霞,山水袖帔,元始宝冠。皆环佩执板,师子文履,谓之法服。”

将道士服饰分为初入道门、正一、道德、洞神、洞玄、洞真、三洞讲法师七种品第,并以不同的巾、冠、褐、裙、帔等加以区别。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6)

钟吕二仙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7)

道仙土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8)

《张果见唐明皇》

宋朝

宋朝崇道,服饰也是集成唐代传统。这一时期,世俗人士穿道袍日益增多,甚至成为一种风尚。王铚《默记》记李煜归宋之后身穿道服,《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十七载宋微宗被俘之后身穿道服。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9)

宋徽宗《听琴图》

《东轩笔录》卷四云欧阳修致仕之后“在颍唯衣道服”。宋吕本中撰《童蒙训》卷下云,“崇宁间,张公芸叟既贬复归,......时时独游山寺,芒鞵道服。”宋代致仕官员普遍穿着道服或与道服类似的野服,还可以参见宋罗大经撰《鹤林玉路》卷八的相关记载。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10)

欧阳修

《宋史》三百五十一《张商英传》载,张商英“章惇经制蔓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询人才,使者以商英告,即呼人同食。商英着道士服,长拇就坐。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11)

九歌图

据《东轩笔录》卷三,钱惟演晚年以使相留守西京,就曾在洛阳著名隐土郭延卿家,身穿道服与其对谈。宋王巩撰《闻见近录》、释文莹撰《湘山野录》宋王侄《默记》卷下等也有相关记载。

《宋史》卷四七二云“崇宁初,京党以学行修饬闻诸朝,与泉州布衣吕注皆着道士服,召人谒,累官拜给事中兼侍读。“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12)

《秋林觅句图》

可见在全国各地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皆有穿着道服的风俗。

金元

全真教的兴起,使道教服饰中吸收了不少佛教元素。如衲衣。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13)

《金莲正宗仙源像》所载七真像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14)

七真像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15)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16)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17)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18)

明朝

明代朱元璋查历代前朝衰亡之因,发现每有出家广占国财,与民争利,惑众乱法,妖异干政。实与败世所并出,故制定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僧道格。并设置道录司,把整个道教纳入其官僚体系。其中对道服的规定如下:道袍,交领大袖,四周镶边,衣身两侧开衩,有内摆,前后有中缝直通下面。一般腰部系带,前有飘带。洪武十四年并规定:“道士,常服青,法服、朝服,皆用赤色,道官亦如之。唯道录司官,法服朝服,皆绿纹,饰以金。凡在京道官,红道衣,金襽,木简。在外道官,红道衣,木简,不用金襽。道士,青道衣,木简。”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19)

《明代法式图》

《朱舜水谈绮》记载:“缘用阜绢为之,领袂口及齐,皆用二寸半许。长于膝齐,至于道服尺寸法度,则可各从其人肥瘦长短而别,无定制。”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20)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21)

明代炼师像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22)

明中期晚期,道袍已经成为文人装束。形制已不受官方限制,材质上也开始使用贵重材料,奢靡之风兴起。颜色也多种多样,有白色、灰色、褐色、鶴黄、紫花、银红、翠绿等等。

清朝

满清占领江南地区以后,强行推行剃发易服,通过屠城等高压政策,迫使汉人改变传统的衣冠制度。虽然有“俗从僧道不从”的说法,但是道教的法服制度仍然不免遭受影响。

清朝全真派闵小艮大师《清规玄妙说》规定了当时全真派的法服制度:

“凡全真所戴之巾有九式:一曰唐巾;二曰冲和;三曰浩然;四曰逍遥;五曰紫阳;六曰一字;七曰纶巾;八曰九阳。所谓唐巾者,惟唐朝吕纯阳祖师之派裔可戴。其或老者,戴冲和;少者戴逍遥;或冷时用幅巾,雪夜用浩然;平常当用紫阳一字;各从其宜。上等有道之士,受初真戒者,方可戴纶巾,偃月冠。中极戒者三教巾、三台冠。天仙戒者冲虚巾,五岳冠。巾皆用原色布缎所置。盖玄为天,头圆象天,天一生水,水色属玄,玄几于道,以玄色顶于首,尊道也。凡戴九阳等巾,用异色绸绫所置,斯乃九流外教,火居门徒,定非真修之士。有等逢头丫髻,或清风绣头箬冠;或身穿百衲衣,与夫混玄三皇,千针书本,二仙懒衲等衣;或腰系九股绦,吕公绦,一气绦,或手提风火棕拂,或手擎五明降鬼扇;或跣足;或多耳麻鞋;或草鞋棕履。”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23)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24)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25)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26)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27)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28)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29)

民国

民国期间社会动荡,道教服饰基本上沿袭清朝,并没有大的变动。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30)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31)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32)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33)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34)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35)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36)

一起认识道教的服饰(你不知道的道教服饰演变史)(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