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开始每周五晚固定做直播之后,在桃蜜群里有了更多可讨论的话题。
上个周在群里和大家聊天,有个桃蜜学员@我:看了你的直播才知道原来你也是这样的原生家庭出来的。
我从未想过有朝一日,我竟然能被夸“好性格”。
这,大概是我这辈子最意外的收获了。
但客观地说,我已经过了用好坏来评判性格的阶段。
我相信性格影响命运,但我更相信每一个最终过上的生活,是自己的认知、心智、能力以及智慧综合作用的结果。
你要我说原生家庭重要吗?很重要。
它是我们人生的起点。
但我也很反对那些毫无意义没完没了的对原生家庭的吐槽。
谁的出身是完美的?谁的成长全无创伤?
要说原生家庭的悲催事,我能给你讲一箩筐。
01
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份记忆,是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
我妈和我爸打了一架之后,用一条小花被包起我,要带我回姥姥家。
刚走到院子里,我说要上厕所。
我妈把我放到院子里的石榴树下。等我上完后,我妈却说:太晚了,不去了。
我始终不知道那时我几岁。
我家一直留着那条小花被,我无数次对着它想象,我那时到底是多大,能被这么小的被子包进去。
按那条被子的尺寸看,我当时只有三四岁。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敏感的孩子记性好。
三十多年后,我仍然记得那晚的夜色,妈妈在黑暗中的身影,小花被把我裹起来的感觉。
可能这一份最初的记忆,也为我奠定了对生命认知的底色:
黑夜,争吵,分离。
一个孩子年幼时所有的经历都会储存于潜意识里。而在他成年后,会有千万种方式将这些经历呈现出来。
我敏感脆弱又拧巴纠结的性格,一半来自家族易焦虑的基因,另一半来自后天养育中安全感的缺失。其中,这份人生底色也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我从小爱哭,胆小,怕黑,极度自卑,不敢见人。
因为这些,总是被我妈训斥责骂。
于是恶性循环:越训越哭,越骂越怂,越打越窝囊。
我妈曾数次慨叹,怎么会养了我这么个不中用的东西。
别说“无条件的爱”了,我连“有条件的爱”都没得到多少。
我妈是许许多多50年代中国式母亲的典型代表。
她们从吃糠咽菜的年代走来,在过日子上是把好手,但在亲子教育上,能得负分。
要说我在我妈那经历的悲催和苦逼,简直信手拈来。
我从来没得到过肯定和表扬。
我妈奉行“打击式教育”,坚信“批评使人进步”,在赞美和表扬这种事上,她不但惜字如金,连标点符号都不舍得给一个。
我从小得到的评价就一个字:笨。生怕别人缪赞了我半分。
开家长会,我妈还会特意跟老师强调:“这孩子就得笨鸟先飞,多给她布置作业,多抓抓她。”
我也从来没享受过妈妈怀抱里的亲昵。
记忆中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想抱着我妈的腿撒个娇,被她一把推出八丈远:“一边去,烦着呢,看见你就够了。”
我趔趄着爬起来,从此对她关上心门。
我还要被迫接受她的“强权”。
比如,她让我干什么,我必须马上去。否则就是笨、懒,没眼色。
若有反抗,就是万年不变的那句“翅膀硬了反了你了”。
再比如,我不能提学习以外的任何需求。尤其是穿衣打扮和享乐方面,简直大逆不道。
考不出好成绩,就什么都配不上:供你吃供你喝,考这样还好意思?
考出了好成绩,马上就会冒出新标杆:不用高兴得太早,你看看人家!
类似的事不胜枚举。
听起来很荒唐,但那只是我的日常。
02
我在桃蜜群里分享了一些话:
真的,如果要吐槽,那我真的能专门写本书。
我从记事起就面对我妈和我爸无休止地争吵。
我亲眼目睹过他们打架,互殴,把茶壶茶杯摔个稀烂。
我亲耳听过我妈用最恶毒的话骂我爸去死。
有时我妈还不解气,会再给我补一刀:等哪天离婚了,我才不要你!
我被吓得瑟瑟发抖,躲在被窝里整晚哭泣。这种时刻,太多太多了。
我小时体弱多病,面黄肌瘦,蔫蔫的像颗豆芽菜。现在想来,也跟内心恐惧和情绪压抑有关。
但也还是活下来了。
如果按”原生家庭决定一生”的说法,那现在的我,大概只能是一个懦弱无力、遇人不淑,甚至被渣男抛弃伤害、只会以泪洗面的中年女人吧。
我没有成为这样的人。
没有因怯懦而成为怂包,也没因哀怨而沦落成怨妇,我踏着那些创痛和荆棘成为今天的我,不是因为我多牛逼,我只是带着这些伤口去学习,疗愈,成长。
对于原生家庭,我一直坚持两个观点:
1、反对一味甩锅。
所有对原生家庭的探索,对成长历程的回顾,对童年重大事件的剖析,都是为了让我们看清来路,让我们知道现在的、当下的一些感受、情绪、选择,是如何受潜意识的影响,与过去有着何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惜很多人到了这一步,就停止了。
然后变成了对父母和原生家庭无休无止的讨伐:都是因为你们,我才这样的。
这不是成长,只是甩锅。
把这口锅甩出去,自己就不用为自己负责了。
这是永远的弱者。
很多事情是无法溯源的。
我妈没能给我无条件的爱,是因为她没从我姥姥那里得到无条件的爱。
那我姥姥该去怨谁呢?我姥姥的妈妈又该去怨谁呢?
这种讨伐没有意义,对改变我们自己的生活也毫无帮助。
2、反对强行和解。
很多人特别好为人师,一听谁提及与父母的关系,就各种劝和解,滔滔不绝,振振有词,甚至动辙上升到影响运势、积德积福的层面。
我还见过一些所谓的疗愈课程,特别擅长像某些国产剧一样,强行制造和解大结局,一大家人当场抱头痛哭,而回家之后,为了拆迁款打进了警察局。
真正的和解,应该是发自内心地化解了情绪、接纳了过去之后,水到渠成的选择。
同样,不和解、不原谅,也是一种选择。
疗愈不是杜冷丁,打一针就能不痛。
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随着人格的强大、内在力量的充实,走向灵魂丰盛、内心坚韧的过程。
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它远比一个和解的表象更重要。
03
《与原生家庭和解》一书中有一段话:
“越多地体会以前的情感,就能感到越强大,跟自己的联系越紧密。这让他有能力直面童年的情感,体会当时的无助和爱恨交织,同时这也增强了他的安全感。”
我在这条路上走了近十年。
前五年跌跌撞撞,后五年飞速成长。
如今我妈已离世多年,提及过往种种,我不再有痛,也没有怨恨和遗憾。
在我幼年时期,即使她有诸多错误,但那已是她的心智水平之内最高能力。
在她在世期间,我也有种种不足,但我也在当时做了我所有能够做的。
我们都在曾经的那个当下,做了我们能做的最好的选择。
创伤和苦难一样,本身都不是财富。
它们曾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
创伤和苦难只有经过成长的转化,才能成为财富。
曾经伤害你的,终究也能成就你。
回望这一路,曾经那些苦逼经历,如今能被我平和地、轻松地讲出来,只是因为,那些苦和痛,已成为我的铺路石。
这世上的确有生来幸运的人。
他们在原生家庭中得到了富足的爱和无条件的接纳,所以他们天生“本儿厚”。
而像我们这样的人,先天的缺失让我们一度贫瘠,匮乏,忐忑,忧虑。
但我们一样可以,在自我疗愈和自我成长的路上,走向强大而辽阔的生命。
你要相信,路的前方,一定有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