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不论在哪里,

方言乡音根深蒂固,

随人一生。

身居异地,

听到家乡的

口音或土语,

亲切感便油然而生。

而逢年过节回到家乡,

被熟悉的方言土语

环绕的我们,

更是倍感舒适,

幸福异常。

当亲朋好友

聚在一起时,

他们说的这些方言,

你能听懂几句呢?

肥西方言

01、回家篇

合肥话与肥西话(是肥西这一句方言)(1)

一年的尽头又到了,你看着网上订购好的车票,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回头却看到同乡的工友正愁眉不展。你上前关心道:“做我们这行没冬四夏的,难得过年回家聚一聚,你怎么还抓眉格皱的?家里有什么没安排好?”

工友摆手说:“家里大事小事都安排得一戏(事)舞排,没什么需要我操心的。就是我一想到过年这人情往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心里有点担心。”

你拍了拍他的肩膀,又安慰了几句。他的心情逐渐好起来,和你乒乓十五一顿收拾,把回家的东西都准备好,期待着放假那天。

方言小科普:

没冬四夏:一年四季之意,用来喻指一年到头。例句:“干我们这行的,没冬四夏都要在外面跑,很辛苦!”

抓眉格皱:眉头紧锁,喻人愁闷、厌烦的样子。“抓”音为去声,有“紧”意;“格” 当为语助词。如:“这事问题不大,你不要老是抓眉格皱的样子可好!”

一戏(事)舞排:一切就绪,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样子。“戏”,谐音“事”, 本地方言口音往往[x][s]不分,二字同音。一台大戏排演就绪 只等上演,故言。如:“老王就是停当,家里家外、大事小事安排得一戏(事)舞排,井井有条。”

人情往费:人际交往之间的花费。本地十分看重人情,有“人情大似债,头顶锅盖卖”之说。如:“一年到头人情往费这(“这”方言音如“第”,后同)么多,这毫(“毫”方言音如“高”,阳平声,后同)工资哪有余项。”

乒乓十五:动作很快、行动很大的一连串动作,往往有失细致。如:“他上来就乒乓十五给他一顿打,也不问个青红皂白。”

合肥话与肥西话(是肥西这一句方言)(2)

合肥话与肥西话(是肥西这一句方言)(3)

回家的那天,天气晴光绕绕,你的心情也是万里无云。你上了火车,旁边坐着一个跟你相同目的地的人,你和他聊得忘天忘时,临分别时还意犹未尽。

到了家门口,发现家中院子聚了一群亲戚,虾蟆咕噜(嘟)看到你都羞怯的稍微跑远了些,躲在大人的背后偷偷瞄你。

你笑了笑,大声吆喝着:“正好大家都在,我带了许多年货,就不一一送上门了,给你们三一三十一现在就分了吧!”

于是大家都围上来,一时间热闹之极。

方言小科普:

晴光绕绕:大晴天。如:“今天一大早就是晴光绕绕的天气,正可以好好干活。”

忘天忘时:比喻不知不觉间忘记过了多长时间。

虾蟆咕噜(嘟):本指“小蝌蚪”。亦用来代指小孩子们。本地亦称小孩为“霞们”、“伢子”,用“虾蟆咕噜”来形容孩子小且多。如:“他家一家虾蟆咕噜,怎不穷!”

三一三十一:平均处理。如:“你们把这毫东西三一三十一都分了吧。”“十”为“剩”的音变,语源来自珠算除法口诀“三一三剩一”。

02、祝福篇

合肥话与肥西话(是肥西这一句方言)(4)

年夜饭终于端上桌了,这无疑是一年中吃的最热闹的饭了。大家族的人,老老少少都聚在一张桌子上,实在坐不下的,再分个小桌子,让小孩们在小桌子上吃饭。

觥筹交错,暖意重重,在大家都微醺之际,有能言善道的人站了起来,对着众人举了举酒杯:“今天这大好日子,大家平时在外奔波,聚在一起都不容易,我来讲几句吉利话!百善孝为先,我就先祝在桌的老人们,新的一年身体依然扎扎杠杠的!”说完就把一杯酒干了。

合肥话与肥西话(是肥西这一句方言)(5)

旁边的人替他倒酒的动作不停,眼见酒都要漫出杯面了才停手。有人笑道:“看老王热情的,倒酒倒这么满,等下端起来不得披披洒洒的!”

几杯下肚,眼见着这个人摇摇晃晃,话都开始说不利索了,旁边的人按下了他的酒杯:“看你跟能豆子一样,不能喝还喝这么多,歇歇吧!”

方言小科普:

扎扎杠杠:壮实、结实。扎,本地有结实之意,如“板扎”;“杠”,取其坚实之意,凡杠都是坚实之木做成的。二字连在一起且叠用,强调了语气。多用于对老年人的祝福。如:“祝您老人家年年身体都扎扎杠杠的!”

披披洒洒:容器里液体装得太满滴出去,“洒”读音如“色”。如:“酒杯不要斟的太满了,免得一端就披披洒洒的。”

能豆子:对逞能的人或小能人的蔑称。豆子圆而善滚,吵起来会蹦会跳,故以此为喻。元关汉卿杂剧中就有“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之语。实例如:“你真是能豆子!这事要你烦神吗?”

03、拜年篇

合肥话与肥西话(是肥西这一句方言)(6)

大年初二,你们备上礼品,挨家挨户到关系不错的亲戚家中拜年。一敲门,亲戚家的小孩蹬蹬蹬就跑过来把门打开迎接:“大舅来啦!妈妈已经在烧饭啦,我给你们倒茶喝!”

你不禁笑出了声:“你这小鬼神嗤鬼翻的,一年没见更机灵了!”

东西放好后,你朝着厨房喊道:“大姐,我们来了!都看到你家茅台了,可不要惜疼护痒,等下拿出来喝啊!”

方言小科普:

神嗤鬼翻:谓小孩子机灵,有嗔怪意味;或谓不够庄重。如:“你老大不小了,还这样神嗤鬼翻的!”

惜疼护痒:左又舍不得右又舍不得,犹豫不决的样子。如:“反正只有一种选择,就不要惜疼护痒了,快作决断吧!”

合肥话与肥西话(是肥西这一句方言)(7)

合肥话与肥西话(是肥西这一句方言)(8)

吃完饭后,两家人聚在客厅话家常,谈到小孩子。亲戚说:“听讲你家小孩现在在学英语话剧啊,能不能现场来一段?我想把我家小孩也送去学。”

你看了看自家的孩子,只见他抿了抿嘴,有些畏缩地看着你。于是你笑道:“我家孩子和你家孩子同年相仿,怎么差距这么大。你们家孩子大大方方的,我家孩子就羞丑难面的,不敢在人前表演,就不为难他了!”

方言小科普:

同年相仿:年龄差不多。“仿”读如“榜”。如:“一帮青年同年相仿,在一起玩的很开心。”

羞丑难面:忸怩、害羞、怕丑,不敢出面的样子。如:“孩子小,叫他到人多地方表演,还有点羞丑难面的,不好意思。

只有肥西人才能掌握的方言土语,

是肥西土著的专属情话密码。

一声声,一句句,

都凝结着肥西人对故乡的牵肠挂肚。

你觉得肥西哪一句方言最令你难以忘怀?

快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