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把“问天”送上太空,她的“金手指”是这样炼成的(主题),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问天升空时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问天升空时间
原标题:把“问天”送上太空,她的“金手指”是这样炼成的(主题)
——记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师刘巾杰(副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肖睿
当雷鸣般的掌声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测试发射大厅内响起时,刘巾杰有一瞬间没有反应过来,她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回忆起那一刻,“我一抬头,才发现大家都在鼓掌,我是慢了半拍的。”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随着01指挥员喊出“点火”口令,担任此次发控台负责人的刘巾杰稳稳地按下了红色“点火”按钮,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在航天界,这个最后按下红色按钮的人被称为“金手指”,今年33岁的刘巾杰,是文昌发射场发控台迎来的第一位女性“金手指”。
成为“金手指”,是每一个在控制系统工作的航天人都有的梦想。从走进文昌发射场的那天,到完成这个梦想,刘巾杰用了7年。
结缘航天,“我是半路出家”
与很多从小怀有航天梦的同事不同,刘巾杰其实是个“半路出家”的航天人,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她,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分别是应用数学、系统科学。由于数学理论和编程成绩优异,刘巾杰在2013年毕业后进入了北京一家研究所工作,很快,就成为所里的技术能手。如果不是来到文昌发射场,刘巾杰也许会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学者,但一次探亲,改变了她的职业生涯,将她与航天事业紧紧联结在一起。
那时,刘巾杰的丈夫李帆在文昌发射场工作,繁忙的工作让李帆很少能有时间与妻子联系,最夸张的一次,刘巾杰连着好几天都没有打通丈夫的电话,“那次他正好处于任务合练时期,我好多天联系不上他,虽然他事先跟我打过招呼,但我心里还是有点儿着急,也感觉有点儿‘奇怪’,是什么情况能让他连接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回想起当时自己的不理解,刘巾杰也觉得有点儿“好笑”。
2014年,刘巾杰第一次来到文昌探亲,丈夫说带她去看看火箭,虽然平时在电视上没少看过航天的报道,但真的站到火箭下的时候,刘巾杰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那一刻的心情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火箭太雄伟了、太壮观了!”
站在火箭下抬头仰望的那一刻,对航天事业的憧憬就在刘巾杰心中深深地扎了根。回到北京后,她开始申请工作调动,终于,她在2015年11月,迈进了文昌发射场的大门。
那时的文昌发射场,正处于一个“三新”的状态:新的发射场、新的火箭、新的人员。
作为新人的刘巾杰,参与的第一次发射任务也恰好是文昌发射场的第一次发射任务:长征七号遥一火箭的发射。当时,她被分配的第一份工作是数据处理,“因为我的专业是数学,而数据处理又是控制系统中一个比较基础、入门的岗位,这个岗位需要对各个参数进行监测,通过这些参数可以快速上手,去理解、认识整个控制系统。”
面对新的环境和工作岗位,刘巾杰迅速进入角色,发挥了自己的“学霸”特质。对航天领域不熟悉,她就找来一大堆岗位技术资料,一本一本地研究;理论学得差不多了,她又跑到现场,“缠”着老操作手学习设备原理;晚上回到家后,她也很少休息,而是继续加班学习,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
7年磨砺,攻克三道难关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航天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从迈向太空的宇航员刘洋、王亚平,到刘巾杰和她的女同事们,她们在航天领域发光发热,用自己的故事展现着女性力量。在刘巾杰看来,女性在航天领域得到的每一个机会都来之不易,她告诉记者:“女航天人如果想要被看见,需要跨过三道难关。”
第一道难关便是生理关,“航天领域本来就是一个男多女少的地方,在我们文昌发射场,男女比例超过20∶1,女性因为体力、生理等因素,更多时候会被安排到相对‘轻松’的岗位上,不会让你去挑大梁。”刘巾杰骨子里湖南辣妹子的性格,让她决定要突破生理上的关卡。
截至目前,文昌发射场共计执行了18次发射任务,刘巾杰参与保障并见证了17次,可以说,刘巾杰是与文昌发射场一起成长起来的。她唯一错过的那次发射,是2017年4月20日,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火箭发射,那天,刘巾杰的儿子安安呱呱坠地,被大家叫作“天舟一号宝宝”。
孩子出生后,刘巾杰很快就重新投入了工作,产假还没休完,她就“闲不下来”地开始了课题的研究。
休完产假后,她轮转到了发控前端的岗位,这个岗位执行任务时,需要爬上16层的脐带塔(一种用于支承测试电缆、加注供气管道等的固定式或后倒式塔架),脐带塔到12层后,几乎需要手脚并用的状态才能攀爬上去,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事。而那时的刘巾杰,体重达到了160斤,大体重的压力下,每天两次上下脐带塔使她的膝盖出现了严重的积液,但刘巾杰没有喊过一声疼,也没有缺席过一次任务。每晚回到家,红外理疗仪和膏药成了她的必备,第二天起床后,她贴着膏药继续征服那16层的脐带塔。
第二道难关是心理关,这种关卡是由内到外的。从最基础的数据处理到成为“金手指”,刘巾杰也曾有过自我怀疑,在困难面前,刘巾杰说自己也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有时候放弃了之后,又觉得还是不甘心,想了想还是捡起梦想继续往前走。”
很多人问刘巾杰,“那个(脐带)塔你爬不上去,为什么还要硬爬?这个舱你进不去,要不就算了?”面对这样的疑问,刘巾杰给出了答案:“如果在每一次困难面前我找理由退缩了,我就没有办法证明,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更没有机会走进大家的视野。更多人会觉得‘女同志嘛,娇娇气气的’,就会戴着这种有色眼镜。我要证明我可以,我跟男同志是没有差别的。”
跨过了前两道关卡,是不是就有机会成为“金手指”?刘巾杰告诉记者:“克服了前两个困难,只能证明你跟别人没有差别,还不足以走上‘金手指’的岗位,你要给大家更有力的说服。”
在刘巾杰来到文昌发射场后的7年间,她把控制系统每一个岗位几乎都轮了一遍,从数据分析及应用、处理,到熟悉火箭原理,她在每个岗位都表现优异,成长为负责人。
繁忙的工作之余,刘巾杰还利用一切时间投入科研工作。“在各岗位历练的过程中,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就是我每轮一个岗位,就要写一篇论文、或做一个研究,一定要解决一个问题。”7年多的时间,刘巾杰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对每一个岗位的基础理论,以及工作方法上的改进,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7年间的磨砺,让刘巾杰从最初的“航天门外汉”成为控制系统的技术大拿,也让她离“金手指”的梦想越来越近。
目标:从“金手指”到全系统NO.1
得知自己被选为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的“金手指”,是2021年的秋天,当时,刘巾杰的第一反应是“既意外又不意外”,“意外是因为开心和惊喜,不意外是因为经过这7年的努力,我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在普通人的眼里,“金手指”最后按下按钮的那个动作很帅,但这个小小的动作背后,绝不只是单纯听着01指挥员“点火”口令后手指一动那么简单。
发控台作为火箭控制系统的“神经中枢”,有一百多个按钮,每个按钮都代表一条控制指令,四个显示器上有近三百个参数和状态灯,每个参数代表了前端不同设备的状态。这不仅要求“金手指”对整套火箭测发流程了如指掌,更需要一种全局性思维。
为了满足问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的需求,此次火箭发射选择了“零窗口”发射(指火箭发射时间和预定点火时间偏差不能超过1秒),这也是我国首次进行大推力火箭“零窗口”发射。“‘零窗口’发射的意思是需要预先计算好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这对‘金手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意味着我要更熟悉相关的应急处置情况,每提前一秒发现异常,就能给发射窗口争取到更多时间去修正。”刘巾杰解释。
刘巾杰说:“这次任务对我最大的挑战是快速识别异常参数。”通俗地说,就是要能迅速发现问题。人在高压的情况下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可能都会是愣神、“一下蒙了”那种感觉,这是人本能的生理反应,很难避免。但面对火箭发射任务,刘巾杰需要克服掉一切生理反应,当异常参数出现时,要能直接进入理智的处理系统,去思考“我该怎么办”。
这样的冷静并非几天能练就,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地钻研。刘巾杰和她的同事在工作中秉持着这样一句话:宁可想到没遇到,不能遇到没想到。“在任务准备阶段,我们会对每一个节点有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进行预设、推敲,最终形成几百上千个预案,以确保在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时,我都能迅速地从脑海中调出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
7月24日凌晨,发射前大约14小时,刘巾杰披着夜色来到了测试发射大厅,为发射任务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7月24日14时21分,来到发射任务前的最后一分钟。随着“允许点火”的指令发出,发射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点火!”
在01指挥员廖国瑞的指令下,刘巾杰按下了红色“点火”按钮,被称为“胖五”的长五B火箭拔地而起,大地轰鸣,刘巾杰面色平静,声音沉稳,但当我们再次回看她按下按钮的画面时,会发现特写镜头中,她的手在微微颤抖。
大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测发大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面对任何问题都毫不犹豫的刘巾杰愣了一秒,才与同事们一起鼓起了掌。坐在她身边的同事王雨萌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跟她说,“你很棒!”
同一时刻,儿子安安在幼儿园里兴奋又自豪地跟老师和小伙伴们介绍,“我妈妈是发射火箭的‘金手指’!”
曾经,安安因为妈妈没有很多时间陪他,而赌气地对刘巾杰说“你不是个好妈妈”,这让刘巾杰心里很难过。但问天发射成功后的那天傍晚,当刘巾杰回家见到安安时,儿子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妈妈,你是世界上最棒的妈妈!”那一刻,刘巾杰觉得很骄傲。
问天实验舱的发射任务成功了,但刘巾杰没有时间休息,她要立刻投入到三个月后的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中。她向记者透露,“我的下一个目标是早日成为控制系统的01指挥员,完成从‘金手指’这个控制系统女一号到全系统NO.1的转变。”
生活在海南,刘巾杰很喜欢路边随处可见的椰子树,“海南多台风,风暴过后椰子树常常被吹倒在地,但它不会向着歪倒的方向长,而是就着倒下的地方,继续抬起头向着阳光生存。”刘巾杰希望自己还有所有热爱航天事业的女性都能像椰子树一般坚强,“海风吹不垮,大雨浇不垮,仰望星空,守护山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