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祛湿化痰的疗法使用的越来越多用了,可是为什么现在痰湿的人越来越多,远远超过了古时候呢?

咽喉有痰煮什么汤调理(百病皆有痰作祟)(1)

中医认为“肥人多痰” ,而痰又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也就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痰。

有形之痰为狭义的痰,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也就是咱们平时吐出的痰,也叫外痰。无形之痰,即为广义的痰,也叫内痰。

外痰可能比较好理解,内痰又是什么?

咽喉有痰煮什么汤调理(百病皆有痰作祟)(2)

说到这里,可能还有很多人缺少对内痰的直观感觉。我可以举两个例子,能让大家更清楚直观一些。

可能不少人都遇到过,有的时候皮肤下面出现肿块,或结节,现代医学检查并不是恶性肿瘤,这类病证称为“痰核”或“痰结”,比较常见的有脂肪瘤、乳腺增生、淋巴结核等。

那么内痰又是怎么来的呢?

中医常说,“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意思是外痰在肺,内痰多因脾对水湿运化失调所致。

内痰主要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体液失去了正常的运行途径和规律,伏在体内,逐步停蓄,凝结产生病变的液体。

内痰无法咯出,而且“痰随气行,无处不到”,因而可产生各种病证,所以中医有一种说法叫做“百病皆有痰作祟”。

咽喉有痰煮什么汤调理(百病皆有痰作祟)(3)

中医最常用的一个经典祛痰的方药——二陈汤。方药组成很简单,有半夏15g、橘红15g、白茯苓12g、甘草4.5g,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虽然它的出处是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但是我个人感觉它更像是将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小半夏加茯苓汤改造而来。

其中二陈指的就是半夏、橘红,这两味药讲究越陈越好,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

咽喉有痰煮什么汤调理(百病皆有痰作祟)(4)

半夏,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一阴生,天地间不再是纯阳之气,夏天也过半,故名半夏。具开泄滑降之长,能荡涤痰浊,和胃降逆,是消痰利器。

橘红不仅理气宽中,也善于燥湿化痰。广东地区偏于湿热,所以当地人有用橘红药膳的风俗,对健康就很有好处。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

乌梅佐少许最妙,既能酸敛肺气,又能和中,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

甘草为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至9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侯。

咽喉有痰煮什么汤调理(百病皆有痰作祟)(5)

虽然现代很多不再用生姜、乌梅,个人感觉还是同用更佳。另外,半夏有毒,药用炮制过的,并且不宜久服。

平时使用,可以去掉半夏,虽化痰力弱,但宜用于日常煲汤和药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