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甘草为常用大宗药材,药食兼用品种,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甘草能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祛痰止咳)(1)

药食功效

1.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2.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3.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4. 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5. 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甘草能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祛痰止咳)(2)

食用禁忌

适合人群

1. 适宜胃溃疡者、十二指肠溃疡者、神经衰弱者、支气管哮喘者、血栓静脉炎患者。

2. 湿阻中满、呕恶及水肿胀满者忌服。

用药禁忌

1、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

2、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3、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

4、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

5、忌菘菜、海菜。

复方甘草片含有阿片,久服可能成瘾,不宜连续服用5天以上。持续服用时间过长,可出现快感,并逐渐对其产生渴望和依赖。一旦停药,患者可出现频繁打呵欠、出冷汗、流鼻涕,甚至焦躁不安等症状,往往需二三个月才能摆脱。

甘草中所含有的阿片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过凉服用,那么会导致呼吸系统出现停止,身体就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严重影响我们的生命健康。一岁以内的小孩每次服用甘草片大约四分之一片。如果孩子出现了咳嗽的情况,那么最好选择儿童专用的止咳药,如果需要服用甘草片,那么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


甘草能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祛痰止咳)(3)

传说典故

甘草,是中药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其药性和缓,能调和诸药。所以,在许多处方中都由它“ 压轴”,称“甘国佬”围绕着甘草的发现也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从前,某乡村中有一老医生,医术精湛。一次他赴外地为人看病,临行给徒弟留了几包事先开好的药,准备应付家里来的病人。谁知他多日未回,留的那几包药快要用完了。徒弟无法,只好把院里烧水用的嚼起来甜丝丝的干柴切碎包起来,妄称是师傅走时留下的。谁知那些患了脾胃虚弱、咳嗽痰多、患有咽痛、痈疽肿痛的病人、患有小儿胎毒的孩童吃了这些甜丝丝的干柴,病都好了。这种干柴,就是甘草。从此,甘草入药,沿用至今。


甘草能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祛痰止咳)(4)

茯苓甘草汤 -《伤寒论》

来源:《伤寒论》。

组成:茯苓2两,桂枝2两(去皮),甘草1两(炙),生姜3两(切)。

主治:心下停饮,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遗溺;奔豚。伤寒汗出不渴者;伤寒厥而心下悸者。伤寒发汗后,腹下气满,小便不利。膀胱腑发咳,咳而遗溺。疝作奔豚。

功效:温中化饮,通阳利水。

用法:上药以水4升,煮取2升,去滓,分3次温服。


甘草山楂茶

材料:山楂75克,洛神花20克,甘草4克,水600毫升,冰糖适量。

做法:

1、首先将所有茶材放入锅中,加水煮开。

2、然后转小火,继续煮巧分钟后即一可关火。

3、最后加适量冰糖煮化,滤去残渣即可。


甘草干姜汤

材料:甘草(炙)4两(12g),干姜(炮)2两(6g)。

来源:伤寒论: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古方一两有考证为今方三分之一两。


了解更多养生食材,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米丅(mixia)的故事

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