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什么是混沌

混沌是指天地形成之前气形质浑然未分的状态。

道家认为天地形成之前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和太极,统称“先天五太”。

“先天五太”是对“无极而太极”这个过程的具体阐述。最早见于列子的《天瑞》篇。列子是道家四大真人之一,即老子的四位传承人,分别为:文子,亢仓子,列子,庄子。

西游记开篇文字(西游记开篇诗解读1)(1)

易指变化,太易即是第一个变化,是时间的起点,太易就像宇宙大爆炸。太易也称为太一,易和一古音相同。

大爆炸之前没有任何运动和变化,所以没有时间,或者说时间毫无意义。一切只是一个点,即奇点。因为没有对比,所以没有大小。

气与能量有关。

气字甲骨文为三横,其中上面一横左端向上升,下面一横右端向下降,上下两横通过“箭头”表示能量的两个流动方向。

物体处于外部环境中,其本身最初具备的能量为元气;物体从外部吸收能量的过程为“阴”,物体向外部释放能量的过程为“阳”。

如说一个人很阳光是指他会释放出正能量,如说一个人阴气重是指他会吸收你的能量,或者说他会释放负能量。

气与氣不同,气是空气的气,氣是力氣的氣。氣是人食用谷米等在体内产生的能量。两字在一些闽南方言中读音不同,如粤西黎话,气读【ki】而氣读【kui】。

形与意识有关。

形指物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分界轮廓。形字由两个干和一个彡构成。注意开字是简化字,开字的繁体字是一个门字内两个干字。《说文解字》解释“干”字的意思为侵犯。两个干即表示物体占据空间的同时受到空间的挤压这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物体需要具备足够大的内能才得以保持稳定,就像一只气球,没有打入足够的气则无法形成一个球的形状,而气太多则会爆炸即形体破灭。

彡字表示形只是物体与外部相互作用的轮廓虚线,是经过人的意识抽象而成的概念,“形”只存在于精神世界中,因此说形与意识有关。比如说圆形的圆,是个理论概念,物质世界中不存在这种理论的圆,再“圆”的物体,其轮廓经过显微放大都是不完美的。

质与质量有关。

质字繁写体两个斤一个贝。《说文解字》质,以物相赘也。如战国时代两国互易质子以相互牵制保持平衡。斤是个重量单位,贝是古代的货币代表价值。

质字的构造表明了古人对万有引力的认知。不同的物表现出不同的质,是因为构成这些物的原子核中包含的质子数不同。

从物的角度看,

气就像电子,质就像原子核,形就是电子和原子核的聚合关系。用更现代的科学理论打比喻,气就像基本粒子中的玻色子,质就像基本粒子中的费米子,形就像复合粒子。

从事的角度看,

气与时间有关,具有运动属性,即占据时间,可简化表现为速度(趋向);

形与意识有关,具有关系属性,即占据时空,可简化表现为路径(位移);

质与空间有关,具有静止属性,即占据空间,可简化表现为质心(位置)。

如果这些解释无助于理解,不妨还是把气比喻成星尘,形比喻成星云,而质比喻成星球。


气形质怎么分

气形质三字从构造上都看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与反作用过程,兴许气形质三者并非三种“存在体”,而是三种“作用场”,或三种基本力,其中“质”对应万有引力,“气”对应强力,而“形”对应弱电力,即弱力与电磁力的统一。

用宋明理学的体用之说,质则是形之体,气则是形之用。用波粒二象性来比喻,那么“质”就像物质的粒子性表现,气就像物质的波动性表现,而形就像量子。

气形质三个汉字的构造都表明了古人对作用与发作用同时存在的认知,然而古人不说作用与发作用,而是说阴阳。

阴阳是什么?

前面说了,阴阳是能量在物体与外部之间流动的两种过程。

阴阳就是能质转化,虽然古人没列出爱因斯坦的方程式,但古人早已认识到能量和质量是“存在”的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形式。

西游记开篇文字(西游记开篇诗解读1)(2)

繁写体是一个今和一个云。因此阴与云有关。简单理解,云遮住太阳,便是阴。

然而云字是雲的简化字,云字本身的意思是人云亦云的云,其关键部首是厶字。

厶是私字的古文,厶字的形体是一股笼聚不散的气,就像质子和中子聚合在一起形成原子核,气在外,质在内,厶在内,有厶才有质。

“存在”是相对时空而言,而“质”仅仅是其在空间维度上的表现。

日规指针的投影指向的刻度就是现在,即今,所以古人用光阴的移动比喻时间的流逝。

繁写体是一个旦和一个勿。勿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象形字,意思是州里所建旗。旗的一个特点是随风甩动,因此阳与风有关。风字繁体字風,有个凡有个虫,虫字隐喻相同没有差异,所以把小虫子叫做昆虫,昆就是同。凡即无厶,凡字表示遍及所有,与数有关,与时间有关。“存在”是相对时空而言,而“气”仅仅是其在时间维度上的表现。

风云

阴和云有关,阳和风有关,风云常常并称。

因为风云都与气有关,气有质为风,气有形为云,无形无质的气便是天。

风有质但无形,云有形但无质,风云二者形质不能兼备,故有风云不测之说。

风视而不见故无形,但风吹旗动因此说风有质;云有不同形彩因此说有形,但云漂浮空中从不掉下因此说无质。

阴阳共生

“气”和能量有关,“质"和质量有关,能量和质量是物体存在即物体被我们的意识感知到存在的两种“形”式,两者可以相互转换。气是物质的波动性表现,质是物质的粒子性表现,形是意识对物质的判断。

站在物体的角度看,物体从外部吸收能量并转化为质量的过程称之为阴,物体的质量转化为能量并向外部释放的过程称之为阳。

物体从外部吸收的能量对物体而言叫做阳气,物体向外部释放的能量对物体而言叫做阴气。物体有可能只对外部释放能量或只吸收能量,也可能同时释放和吸收能量。

西游记开篇文字(西游记开篇诗解读1)(3)

阴阳是一个运动的两个视角,从源头看是释放能量,所以对源头来说这个过程是阳,从目的地看是吸收能量,所以对目的地来说这个相同的过程是阴;阴阳不能单独存在指的是能量的流动必须涉及源头和目的地两个作用体,因为运动是相对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有运动物体和参考物体。

阴阳用以描述能量变化,能量变化产生时间;阴阳用以描绘时间,则阴为过去,阴气即指过去的质转化而来的气;阳为将来,阳气即可转换为未来之质的气。事物存在于时空中,离不开时间的约束,因此阴阳统领一切。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阴阳描述时间,柔刚描述空间,仁义描述人心。某种意义上阴阳又作为三才之道的正负极符号。柔为受,所以为阴,刚为施,所以为阳;仁在内,所以为阴,义在外,所以为阳。


阴阳常与五行并称。两种密切相关。

五行是什么

五行不是五种元素。

五行不是五种元素。

五行不是五种元素。

五行是指五种行,即五种不同状态的过程。

注意这是正确理解五行概念的前提,否则将陷入西方的元素论,中西文化之差异在此也可见一斑。

什么在行?气在行。

行于何处?行于道上。

什么是道?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就像一条坐标轴,阴阳就是道这条坐标轴的正负两个极向。

如何行?一阴一阳反复不息。有道故能行,行于道,即所谓存在。“存在”就像在坐标轴上确定两个点连接成一条直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表示时间的起点和终点。

阳极而阴,阴极而阳,何以如此?

坐标轴是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坐标轴的正负极可以无限延伸并最终汇合,因为直线其实就是一个直径无穷大的圆。无穷是个很难理解的概念,如同我们很难理解0.99的无穷循环其实等于1。理解这点,便理解了道生一。

西游记开篇文字(西游记开篇诗解读1)(4)

行,即气在物与外部之间流动的这种能量转化的过程。五行就是五种不同状态的“行”,分别以金木水火土表示,划分的依据是阴阳胜弱关系。

土,阴阳二气平衡,即物体吸收和释放能量的速度大小都相等,物体的内能维持不变。这种状态叫做土。

木,阳气胜阴气,即物体吸收能量的速度比释放的快,物体内能持续增加,这种状态叫做木。

金,阴气胜阳气,即物体吸收能量的速度比释放的慢,物体内能持续减少,这种状态叫做金。

水,阳极而阴,即只吸收能量,由于物体内能已无法再减少而无法对外释放,,这种状态叫做水。

火,阴极而阳,即只释放能量,由于物体内能已无法在增大而无法从外部吸收能量,这种状态叫做火。

注意水和火两行并非独阴独阳,前面提到阴阳是一个过程从两个视角看的不同描述,同一过程对释放者而言为阳,对吸收者而言为阴。

阴阳总是同生同灭,就像作用和反作用。

土木金三行就像两个小孩玩游戏,你推我一下的同时我也推你一下,比看谁用力气大;而水火两行则是一个推一个受。

五行又各分阴阳。因此有阴木,阳木,阴火,阳火,阴土,阳土,阴金,阳金,阴水,阳水,十种,分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即为十天干。

五行为何分阴阳?

五行分阴阳是为了说明五行这五种状态之间的转化,即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本身只是气行于道的状态,是一个状态点,而五行分阴阳是描述这些状态的发展趋势。从何而来就是阴,阴即质,来自能;往那里去就是阳,阳即质化为能。

西游记开篇文字(西游记开篇诗解读1)(5)

五行相生

水生木,其实是阳水生阴木,

木生火,其实是阳木生阴火,

火生土,其实是阳火生阴土,

土生金,其实是阳土生阴金,

金生水,其实是阳金生阴水。

阳水来自于天,阴水来自于地。

五行相克

如果说五行相生如同妈妈生女儿,那么五行相克就是奶奶管孙女。

水克火。

原因是木。因为阳水生阴木,木多阴则少阳,木少阳则不能生火,所以水克火。

火克金。

原因是土。因为阳火生阴土,土多阴则少阴,土少阳则不能生金,所以火克金。

金克木。

原因是水。因为阳金生阴水,水多阴则少阳,水少阳则不能生木,所以金克木。

木克土。

原因是火。因为阳木生阴火,火多阴则少阳,火少阳则不能生土,所以木克土。

土克水。

原因是金。因为阳土生阴金,金多阴则少阳,金少阳则不能生水,因此土克水。

妈妈需要照顾奶奶,所以顾不上女儿,因此奶奶克孙女原因是妈妈。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实际上儿女一天天长大,父母却一天天老去,总感觉是儿女在吸收父母的生命力,有时难免惆怅伤怀,然而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只能坦然面对。


阴阳和五行都是说气如何行,是对相同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视角的描述,因此阴阳五行常常并称。阴阳还常常和八卦并称,其实八卦也和气形质有关。

八卦是什么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西游记开篇文字(西游记开篇诗解读1)(6)

八卦指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八个卦。其中乾兑离震四卦属于阳卦,分别对应四种不同形式的能量;而巽坎艮坤四卦属于阴卦,分别对应四种不同形式的质量。

乾卦以天代表,表示纯粹的能量;

兑卦以泽代表,表示水力;

离卦以火代表,表示火力;

震卦以雷代表,表示电力;

巽卦以风代表,表示气态;

坎卦以水代表,表示液态;

艮卦以山代表,表示固态;

坤卦以地代表,表示纯粹的质量;

太极生两仪

两仪就是阴和阳,就是时间和空间,就是能量和质量,也许就是玻色子和费米子。

仪就是仪器,两仪就是时间和空间这两把衡量事物存在的仪器。

乾兑离震四卦对应天泽火雷,其温度即能量释放的速度越来越高,而外部体积即遍及的空间却越来越小且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

巽坎艮坤四卦对应风水山地,其质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内部质量密度即纹理的构造越来越精密且持续存在的时间越来越长。

乾为阳之首,至干,能量遍及至广,唯一比乾更大的是道,因为道无穷大,也就是根本没有大小,道凌驾于空间之上,或者说道就是空间的外延。

坤为阴之首,至密,质量密度至高,至密者为理,万物内涵于理,理凌驾于时间之上。

万物都有乾坤,乾相当于数,坤相当于量。乾坤就是数量。大小是相对的,我们描述一个长度时往往说多少米,这个“多少”就是数,这个“米”就是量。量是可以不穷细分的,比如毫米,微米,忽米等,一毫米长的线段可以是无穷多的数乘以无穷小的量。这个无穷多的数就是乾,这个无穷小的量就是坤。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四象在天为日月星辰,在时为春夏秋冬。日月星辰,春夏秋冬,都不是四象,只是为了帮助理解和区分四象的举例说明。

四象即是:太阳,太阴,少阳,少阴。

阴阳两仪如何生得四象?

阴阳各分体用,阴阳之二乘以体用之二,二二得四,是以两仪生四象。阳之体为太阳;阳之用为少阳;阴之体为太阴;阴之用为少阴。

两仪生四象说明了四象从哪里来,而四象生八卦则进一步说明四象往哪里去。

八卦分正卦和变卦

乾坤离坎为四正卦,即三爻上下翻转结果不变。

兑巽震艮为四变卦,兑倒过来看是巽,震倒过来看是艮。

相传八卦来源于六卦,六卦即四正卦和两变卦。两变卦形成四卦,从而六卦变八卦。

五行和八卦怎么对应

一般认为:乾兑对金,离对火,震巽对木,坎对水,艮坤对土。兴许这是误解。

金木水火土是五种状态,五行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金木水火土”五者是点量,而“行”是个线量。金木水火土对应五色,“行”对应第六“色”即玄。

五行其实有六样东西,五乘以一就是五行。五加一则为六卦。

乾以成行其色玄,坤以成土其色黄;离以成火其色赤,坎以成水其色黑;兑巽以成木其色青,震艮以成金其色白。

八卦可分为四组。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

八卦分为四组,乾坤,兑艮,震巽,离坎。每组两卦关系为三爻阴阳对换。

天就是乾,地就是坤。天地定位就是在时空中确定一个定位点,天定时间点,地定空间位置点。

山就是艮,泽就是兑。这一组和气有关。

雷就是震,风就是巽。这一组和质有关。

水就是坎,火就是离。这一组和形有关。

四象如何生得八卦?

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四象生八卦,一个是四相生八卦。

“象”为形而下,对应物质(Matter);“相”为形而上,对应关系(Relation)。

四相分别为气体,液体,固体和等离子体。

四象分别为熵变,温度变化,体积变化,压力变化。

先天八卦,先天故气形质未分,即关系。

四相为气质之体用,四象各分阴阳得八卦。

太阳,气之体:乾(熵值变化)乾为变,坤为化;

少阳,气之用:坎(温度变化)离为热,坎为冷;

少阴,质之用:艮(压力变化)兑为轻,艮为重。

太阴,质之体:巽震(体积变化)震为聚,巽为散;

后天八卦,气形质分,即物质。

四象为天地风水,八卦为四象之神明,神为体,明为用。

太阳:震(等离子体)震为乾之象形,乾为天之神,震为天之明。

少阳:离(气体)离为巽之象形,巽为风之神,离为风之明。

少阴:兑 (液体)兑为坎之象形,坎为水之神,兑为水之明。

太阴:坤(固体)艮为坤之象形,坤为地之神,艮为地之明。

等离子体:太阳表面,雷电,形体不常存。气体:体形不定,充满容器。液体:定体,不定形。固体:定体,定形。

相和象有什么区别

下过象棋的都知道,但不一定全知道。因为道往往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实相和象两者都和形有关。

象是形之体,相是形之用。象是形而下,相是形而上。形有虚实,相与象之分如同真实与现实之分。相与“真”有关,所以说真相;象与“现”有关,所以说现象。

我们描述一个物体的圆的形时,可以说像个球。球就是象,圆就是相。描述脸形时说瓜子脸,瓜子就是象,下巴像瓜子那样的尖就是相。

体用之说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概念,搞不清楚可以简单理解。“体”是事物在空间中的表现,“用”是事物在时间上的表现。更细致的说,“体”就是事物的粒子性,“用”就是事物的波动性。

我们的视觉只能看到二维的平面,就像一张照片,之所以能感知到三维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张二维的照片连续播放,就像放电影一般以超过24帧每秒的速度,我们的意识被欺骗以为是连续的动态,二维照片的纹理光泽等变化使我们感知到三维空间。

事物的客观存在就是象,事物在意识中的主观呈现就是相,两者之间的联系就是形。

象是动物中形体最大的,所以代表客观存在。相是木的眼睛,可以理解为树枝脱离树干之后留下的伤口,相就是木之目,相就是干支交汇处,干表示天干,支表示地支,干支交汇就是天地交汇,也就是时空交汇。木目其实也就是年轮,通过看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经历了多少年月,相就是事物在时间上所处的位置,相当于电影的胶片中的一帧,所以说相片。

月亮在不同日期有不同的形。月芽是象。朔月是相。

八卦用字的一些解释

兑卦为什么对应泽?

泽字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沼泽的泽,一个是光泽的泽。兑卦对应泽,首先是光泽的泽,表示物体反光被我们看到,“泽”不管明暗遍及万物。泽字的繁体字是澤,和表示停留的驿字同部首,即睪字,上面有个横着的目,表示反光被我们看到,而泽字的水字旁表示万物都有水的,是“湿”的,至干者无泽,如黑洞。物体被抛光后光泽加大但体积减少。

兑=召 儿。儿表示两条走路的腿。如:光=火 儿。我召你过来,你两条腿跑过来就是兑。兑古音读【njok】,粤语至今仍保留了该读音,意思是动,粤语说“动”为【jok】读音如“旭”,就是兑字的古音。论语开篇三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说,乐,子,三字上古音押韵,只是我们现在的读音都全变了。

说,兑,【njok】

乐,【ngok 】(粤语音乐的乐)

子,【ngok】(日语读go,闽南话读gia,俗字“囝”,nung俗字“侬”,都表示小孩)

兑就是动,说就是言之动,悦就是心之动,阅就是门之动。

兑和召有关,召就是沼,沼就是泽。所以兑对应泽。

上德无德是以有德。

干湿的干繁体字是幹,至幹就是乾。乾卦以天表示,天表示君,天子没有泽,不反光看不到,天子是不能领功劳的,但可将恩泽赐给臣,即天子“拥有”功劳,“有”才能“给”。天子没有泽,因为天子本身就是光源,光源没有泽但能把泽赐予万物,就像太阳这样的光源,万物是受光体所以才有泽。太阳外围的“火焰”正是等离子态。

至上的泽是光,如同“上德”,光没有泽,如同“上德无德”,君王可以将恩泽赐予臣民,如同光源可以将光泽赐予受光体,所以说“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上是“形而上”的上,形而上谓之道,上德就是道之德,道无穷无尽,如同空间或者空间参考系,参考系本身不具备形体,所以上德无德,但万物不管多大,都能置于参考系中,即物体受参考系的恩赐,获得一定的容身之所。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下是“形而下”的下,形而下谓之器,下德就是器之德,物体不能失去体积,失去体积就不是物体了,所以下德不失德。然而物体的体积来自道即空间参考系,是道赐予的,所以物体不能永久地拥有德,物体一旦破灭,德就没了,如同物体没了反射面,光泽就没了。古人认为我们的命来自于天,是借的,我们的灵魂寄居于肉身所以有了命,然而命有长短,,总有一天是要还给上天,于是人死了变鬼,鬼就是归。

把泽字的意义搞清楚,有助于理解老子为什么那么喜欢说水。

双鱼图

八卦双鱼图中的两个点表示黑洞和白洞,表示星系或整个宇宙的来源和归属。乾兑离震对应的是宇宙膨胀的过程,巽坎艮坤对应的是宇宙收缩的过程。

坤表示密度不能再增加的质量,是一个至密的点,没有任何变化,因此时间对它而言已失去意义,坤如同黑洞,连光不能逃过黑洞的引力,最后的归宿就是奇点。

乾表示质量密度不能再减少,或者说几乎完全没有质量,是完完全全的纯粹的能量,如同宇宙大爆炸开始的瞬间,或者说宇宙大爆炸瞬间释放出来的射线,或光。这些光遍布整个宇宙空间。乾卦与光有关。对星系而言就是白洞的爆炸。

双鱼图的圆表示道。


什么是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看不到摸不着说不清。如果非要给道说出一个样子来,所描绘的便已不是道。但不说又怎么能理解,所以我们只能打比喻。老子给它起了个名叫做“道”。

为了更好的理解,现在我们用直线来比喻道。

道就“是”直线。

直线当然不是道,但直线具备了道的两个特点。其一,没有形体;其二,可以描绘变化。

注意,直线不是直线段,我们在纸上画一条很直的线段,这条线段只是为了便于思考,代表一条直线,但本身不是一条直线。

直线没有形体的特点恰好表达“道之体”,直线可以描述变化的特点恰好能表达“道之用”。体用之分是对“器”而言,道没有体用之说,所以这里打了引号,然而器之所以有体用之分是因为道。什么是器?“器”相对“道”而言,分开两者的是“形”。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形”如同直;

“形而上”如同直线;

“形而下”如同直线段。

《易经》中坤卦的卦辞中的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坤为至密,至密者为理,理就是质点。

习表示反复,利表示完整。

直就是将点无间隙的连成线。

方就是将线无间隙的相并连成面。

大就是将面无间隙叠加连成体。

直线是什么样子的?

不知道,但我们往往通过直线段来理解直线。直线段毕竟不是直线,两者之区别在于直线段有两个端点,而直线没有端点。直线等效于将直线段的两个端点同时朝相对方向进行无限的延伸。直觉告诉我们,这两个端点将越来越远,然而在无穷远的地方,这两个看似越来越远的“端点”居然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直线是一个半径无穷大的“圆”。

为什么打双引号,到底是不是圆?直线当然不是圆,直线是没有大小的,而圆是有大小的。

圆有三个要素:圆心,半径,圆周。

直线只具备了圆三个要素中的一个,即圆周。然而直线没有圆心,非要说有,便是在离直线垂直距离无穷远的地方,无穷远所以找不到,找不到也就是没有。直线也没有半径,非要说出个大小,便不是无穷大了,无穷大也就是没有大小,没有大小也就是没有。

用气形质来理解,则圆心为质之所在,半径为形之所在,圆周为气之所在。

道就是直线,直线就是圆的圆周,圆周为气之所在,即道为气之所在,故气行于道,循环反复。有物混成,说的就是这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一,一就是太极。

太极就是特指的一条直线。道是直线。更精确的说,道是直线的代表。道无所在又无所不在。就是说空间中有无数的直线,而道只是个代表,并非其中具体的任意一条,所以说“无所在”,但空间中所有可能的任意一条都取法于它,所以说“无所不在”。用来比喻道的,是泛指的直线,并非特指的直线。先天地生,说的就是“道”不在时空中,地法天,天法道,道在在时空出现之前,在时空中的都是器。

一生二,二就是阴阳。

太极分两仪,怎么分,太极是一条特指的直线,所谓特指即有确定点,这个确定点就像坐标轴的中心原点,直线上的点要么居其左,要么居其右,对应坐标轴的正负两极。

经过空间中某个特定的点的一条直线,有这个点之前是直线,有这个点后是坐标轴。坐标轴来自直线,如同太极生于道。而太极这个点将直线分为正负两极或者说阴阳两极,即所谓一生二。

二生三,三就是八卦的三爻。

三就是三维坐标系,三才之道的综合。三对应八卦的三爻,八卦就像三维坐标系中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划分出来的八个区间。

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

一阴一阳谓之道。

道是坐标轴直线,即一个直径无穷大的圆,既然是圆,当然可以循环反复。一阴一阳就是在道这个直径无穷大的圆周上进行的两个不同方向的运动。

继之者善。

“善”使阴阳相继。如果说阴和阳是坐标轴的两极,那么“善”就是坐标轴的中心原点。坐标轴和直线的不同就在于多出来的这个坐标原点,这个坐标原点使得直线上的其他点有了相对的方向,即要么居其“左”要么居其“右”。或者说前后。

成之者性也。

性有两个端点,即一个阴点一个阳点,分居中心原点“善”的两侧。性即为阴阳相继所成的“形而下”的器物,也就是这条线段所指定的范围。性是器之体,情是器之用,“性”相当于一个杯子,“情”就是用杯子装水。性相当于指定一条直线段范围,即杯子的容量,情相当于在这个范围内描实线,即杯子所容的水的体积。

性本善。性本恶。

人性本来是善良的。这种理解是道德伦理学,不是形而上学。“性本善”在形而上学的意义可以这样理解,性有一阴一阳两个端点,这两个端点必须分居坐标轴的中心原点的左右,所以说性本善。也就是说所谓存在,必须在道上指定一个位置作为定位点,在这个点之前为阴,为过去,在这个点之后为阳,为未来。

性本善的意思是说一个事物的性由其所善而定,刀能削物是其善,利为刀之性,性的定义取决于所善。性本善不是说人的性情本来是善良的,兴许这是个误解,并且持续了几千年。性不是性情,不是人性,不是性格,性就是性。善不是善良,善是善,良是良,善良是善良。不把汉字的本义搞清楚的话,只能用两千多年后的话理解两千多年前古人的话,失真度之高可想而知。

性本恶。人性本来是坏的。这种理解也是道德伦理学,不是形而上学。恶=亚 心。亚字的小篆形体是对几何中两条平行的直线,在两端无穷远的地方汇聚成一点这样的现象的描绘。其实等同于直线无穷延伸后两端相连,都是对无穷之道的理解,但由于无穷远所以我们看不到。善是我们看得到的坐标轴原点,恶是我们看不到的坐标轴延伸后的交点。没有恶就没有善,没有善也就没有恶。

亚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就是描述直线段两个端点无穷延伸后相交的现象,在二维中则表示平面无线延伸等同于半径无穷大的球面。其实都是在说道。

西游记开篇文字(西游记开篇诗解读1)(7)

《说文解字》亚,醜也。

《爾雅·釋言》亞、次也。循道一周即为一次。

《说文解字》恶,過也。

善与恶对应就像记和憶对应,一个在言,言即为signifier,即代表概念的符号,文字或语音; 一个在心,心即signified,即代表概念隐含的意义。

一阴一阳谓之道,道也指说道的道,就是指“什么怎么样”。其中“什么”是阴,“怎么样”是阳。这就是功能语法里所谓的Topic-Comment式句法结构。继之者善也。善就是坐标轴原点。

善,从羊从言。羊字部首表示部落首领头上戴着的羊头,即群类的代表符号。关于性本论在孔子之后诸儒争论几千年,却极少有人着眼于其形而上学之本义。

善就是群类的代表,如同一字,一字即古人所谓一言。善即是言之首,或字之君。字之君不是这个字的具体形象,当你写出来,或说出来,便是个体了,个体是臣民不是君;相同的字,不同的人来写,形体不一,相同的人来写,每次也不尽相同,但我们都能认出来是什么字,就像看到某臣某民便知其君是谁,便知其为那国之人,因为君是国之代表,此即所谓君子不器,常居于道,器具形体,乃臣民之属也;字之君不能写,一写便是个体,也不能读,一读也便是个体了,但能“识”,之所以“识”就是因为“善”,善于物所以识,善于事所以能。

宋明理学有一物一太极之说,一物之太极,就是物在天地之前的始祖,但不是物的第一个,个即个体,说个便是说于天地形成之后。太极分阴阳,正是因为“善”,简单讲,一物之太极就如一个概念,太极分阴阳,概念也分阴阳,概念之阳即是用以表达概念的具象化符号(signifier),概念之阴即是这个符号内在所隐含的抽象化意义(signified),将两者联系起来的正是“善”。善字古文有三种形体,分别为一羊加一言,一羊加两言,一羊加三言。三言分别对应三才之道。一言表示思维;两言表示时间性的理性思维和空间性的感性思维,即立天之道和立地之道;第三个言表示理性和感性之外的悟性思维,即立人之道。

善是看得到的部分,或者说可以通过感性认知到的部分,可以用"言"来表示,而恶是看不到的部分,只能用“心”来领悟。善相当于signfier, 恶相当于signified。

善在明,在阳间,恶在暗,在阴间。所以《说文解字》说:亚,醜也。酉为十二地支第十位,表示黄道开始位于赤道以下,表示阴龙潜水,鬼亦在阴。

日表示阳,月表示阴。古人将天文学上日月地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日月同侧的现象称之为合,日月地球在同一直线上而日月在地球两侧的现象称之为冲,繁体字衝。善就是合,恶就是冲。合就是合情合理合法。冲就是阴阳相隔,就是欠气,就是欲,所以恶就是欲。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天命之谓性,说明了性这两个点连成的线段有长短。

率性之谓道,说明性的这两个端点经过道这条直线。

修道之谓教,就像是教小孩子“什么怎么样”。通过各种各样的“什么怎么样”来学习语言,来理解世间万事万物,也就是教,通过教所以知“道”。

道有理;性有命。

道为什么有理?

道是直线,直线是由无穷多的点按连续而成。理就是直线上的点。是虚点,不是实点。实点有大小,虚点没有大小或者说其大小无穷小。但无穷是不能直接理解的,当我们在意识中呈现出一个点的形象时,这个点就有了大小,就像我们在坐标系中确定一个位置时,为了便于观察和描述而描画一个有实体大小的点,实际上这个点只表示在坐标轴上的一个位置并没有长度。乾对应于道,坤对应于理。大哉乾元,乾为至广,因为道无穷大;至哉坤元,坤为至密,因为理无穷小。

性为什么有命?

气禀于天为命,受之于物为理,于人为性。命理性三者本一物,命在天而言,理在地而言,性在人而言。

用软件编程来比喻,“理”是变量的类型,“命”是变量的取值范围或者说能分配到的内存大小。“性”是程序运行中的变量实例。

性有命就是指变量实例的取值不能超出变量类型所定义的取值范围。性只是这个变量实例,相当于变量的地址,而变量的赋值是情,性是相对固定的,而赋值是可以变的。性为体,情为用。

天命之谓性,意思就像面向对象编程中对类进行实例化。

率性之谓道,就是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或者说以直线为参考,在上面描出一段直线段。

中庸开篇说性和道,宋儒用命和理来阐释,并非歪解,实则将儒学从道德伦理学引至形而上学,回归本道。


下一篇内容:天地人三才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