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超凡双生的游戏(超凡双生量子破碎)(1)

交互式电影,一种新型电影的产业概念。传统电影本身已经有这线性的剧情,观众被动接受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随着电影进程体会喜怒哀乐。而交互式电影则把观众从传统电影的单线性叙事模式中解放出来,让观众不再只是被动地观看影片,观众可以参与到剧情发展中去,跟电影即时地产生互动。

类似超凡双生的游戏(超凡双生量子破碎)(2)

不要误会,我们今天聊的肯定不是电影,依然是游戏。

交互式电影所提出的观众参与到剧情发展的方式,在现今这个时代,游戏,无疑是最为适合的方式了。

事实上,这种电影化的游戏如今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制作也同样越来越精良。从低成本的《她的故事 Her Story》到制作精良,足以让人难分真假的《量子破碎 Quantum Break》,这其中的进步和变化都很明显。

类似超凡双生的游戏(超凡双生量子破碎)(3)

目前人们都用电影游戏化或者游戏电影化来形容这类型的游戏,也许这两者有着主次之分,但在我看来,其实两者的区别已经趋近于无。并且随着发展,两者之间的差别甚至可能就此消失,而称为一种全新的“游戏电影”也不为过。(像《疯狂的麦克斯》这种,我只能用IP来划分。)

但从游戏的角度上来看,这种变化是否是一种好的演变进程,我无法确定。电子游戏作为目前最廉价,最大众的娱乐方式,大都需要一定的反馈。这种游戏过程中画面、情节和对话所产生的反馈,在我看来,是区分电影和游戏定义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这种互动性给玩家带来的快感和反馈也是游戏的巨大“优势”。但在“游戏电影化”之后,原本这种界限正在变得模糊。

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到这种“游戏电影化”所带来的全新的游戏乐趣和体验。玩家参与其中,不在是以一种线性规则的剧情约束下随着游戏原来的剧情推动。而是真正变成其中一员,玩家成为了自己所控制的角色,不同的选择,会给身边的角色、事件甚至世界带来巨大影响,从而推动游戏往不同方向的分支从而达到实现不同结局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甚至成为了游戏宣传的噱头,就比如今年E3所展示的《底特律:变人》,预告片中展示了一段拯救人质的情节,短短几分钟,演示了多种结局,不得不说有些惊艳到我了。

类似超凡双生的游戏(超凡双生量子破碎)(4)

(交互式电影的人物让人分不清真假)

而该厂商Quantic Dream之前制作的游戏《超凡双生》也有种同样多种多样的分支和路线,这款游戏没有传统的结局概念。(Quantic Dream专注交互式交互式电影冒险(AVG)游戏)玩家所做的每一种选择,都会推进剧情到另一个直线,即使你控制的角色发生了某些看起来足以致死的意外,主角祖迪也只是进入到另一个新的故事线。而这部作品的剧本据悉也有足足2000页以上,厚厚一大叠。可见这个游戏的剧情有多么庞大。该游戏邀请了好莱坞一线的女星艾伦·佩吉和男星威廉·达福做动作捕捉,甚至还在2013年翠贝卡电影节被选为官方参展作品。当然,在我看来这款游戏还存在不小缺陷,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类似超凡双生的游戏(超凡双生量子破碎)(5)

(个人非常喜欢的女演员—艾伦·佩吉)

这种交互式的游戏大家都很清楚以剧情为主,一切都以推动剧情发展为核心。而作为RPG游戏的分支,显然这类型的电影真正能够让玩家参与并沉浸到游戏进程当中,厂商们所宣称的“你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这个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说确实不是完全的噱头,而是在逐渐实现中。

但这样一种游戏模式是否完美无缺,剧情至上?而显然交互式游戏并非一蹴而就,它的出现也不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有些明显的缺点仍然无法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