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讲一些关于“三”的事儿。

当你对现状不满的时候(对现状不满你会怎么选)(1)

前几天在某企业做顾问的时候,有朋友和我一顿倾诉,说在这家公司遭遇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之前是小团队的Leader,结果被降为平民了,不带人了,自己很多的想法,包括对团队目标的管理,包括对产品的创意等等,和许多领导都讲了,但都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也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自己已经对这个团队失去信心了,自己也非常郁闷。

说完了一大段话之后,我就问他:“然后呢?你期望从我这里获得什么呢?”

他想了想,说:“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呢?”

我和他讲:“首先,这个决定最终一定是你来做的,因为是你的事儿,而不是我的事儿,我帮你做了决定,难道要我来为决定负责吗?”

看他似乎有些失望,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我又接着说:“不过,你可以有两种选择,要么忍,要么滚。”

他似乎没有想到,我会这么直接,一下子有些愣住了,又表达了一堆自己的想法,什么觉得团队的人还是不错的啊,觉得自己有集体荣誉感,走了的话会让团队受损什么的。

于是我又加了一点儿:“你之所以不走,可能是因为你还有放不下的东西,也可能是因为你还没有勇气走。

想到刚才给出的建议,只有两种选择,不是我最喜欢的结构,所以决定再加一条:“你的选择还有一个,加上刚刚的两个,要么忍,要么滚,要么——狠!”

前两个他很容易理解,后面加上的有些不理解,“狠是什么意思呢?”

我稍微解释了一下:“就是你的能力要真的足够强,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谈话结束,剩下的思考和决定就是他自己的了。不过,我猜,他很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做出的选择依然是“忍”,因为他不够狠,也不想滚。

当工作状况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我们对其有各种不满的时候,就是会有上面的三种选择,忍,滚,狠。

影响做出选择的因素,根据勒温的行为公式,B=f(P , E),我们就可以发现,最重要的要素,一是性格,而是环境。

经常会有人说,90后的员工不好管理,一言不合就离职,连招呼都不打一个,(当然,很快大家就不会这么说了,因为00后已经开始进入到职场中了,90后都已经成为稳重的老人了)这种行为决定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是性格。

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团队就是留不住人,有些团队就是缺少人员流动,这可能和企业的性质、团队工作的性质、项目重要程度、加班时长、薪资福利、社会地位等等因素都是相关的,这些都是环境因素。

所以,之所以猜测那位朋友不会离开当前的企业,也是因为他是80后,上有老下有小,而且棱角已经被残酷的社会磨平了,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懵懂少年了,已经没有勇气再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了;另外,企业的性质是国企,属于垄断性的企业,在这里虽然拿不到最高的工资,但胜在稳定,一切都可以按部就班,虽然有那么多他自己不满的东西,但竞争性也很小,真的到了互联网行业盛行的北上广深杭,一不小心企业就没了,而且团队内部充满各种竞争,他也没有办法适应。

回忆一下过去,想想自己,当年从最后一家公司出来,成为自由职业者,其实就是不想忍了,而且觉得自己足够狠,那几年到处参加各种技术大会,从理论到实践,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足够强了,另外还拓展了自己的边界,学习了培训师的认证课程,所以,最后就决定滚了。

把上面的性格因素扩展一下,也可能是和一个人的内驱力相关的。

自己也经常会评估自己的内驱力,自由、好奇、能力、关系始终是排在前面四位的。

正因为要自由,所以只要是限制了自由的情况,很有可能就选择“滚”,这似乎已经和年龄无关了。而好奇、能力、关系三个内驱力会让自己不停地提升自己,从各个方面学习各种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越来越“狠”,这样下来,也就很难再去“忍”了,所以,经常和朋友说的就是,出来这八年多,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到公司里面老老实实上班了。

而什么样的人愿意忍呢?

一种可能是还不够狠的人,就像上面所说的那位朋友,这样的人内驱力里面可能占主导地位的是有序(稳定的环境)和荣誉(集体荣誉感)以及关系,为了上面三个因素,宁愿忍;

还有一种可能是已经非常狠的人,在一个企业和团队里面,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甚至于是不可或缺的一员,同时企业也认可这一点,让他能够在那里得到足够的施展和发挥。当然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在忍了,即便是在企业里面,依然是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他可能也是乐在其中吧。他的内驱力可能是能力、关系、权力和地位。

所以,在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利用内驱力卡片,玩一次移动内驱力的游戏,一下自己明白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一旦作出决定,自己能够得到和失去的是什么,也就清楚该做什么样的决定了。

想要了解内驱力以及卡片的玩法,可以给我留言并留下邮箱,我会发送之前翻译的《放手去做——管理3.0实战手册》电子书,里面有详细的说明。

想要学习更多关于管理3.0的知识,可以来我的管理3.0公开课来玩。今年已经在上海开过一次,但既然是3.0,这几天的话题又围绕这数字3,所以我也期望今年的公开课次数也凑出个三来,计划10月21-23在深圳,12月9-11在北京,分别再开两次,虽然现在因为疫情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还是先计划着,说不定就在夹缝中完成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