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总喜欢盯着被人家的孩子,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优秀。考试中获得优秀名次的,在比赛中获奖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就没有这么优秀呢?总是以羡慕的眼光看着别人家孩子的成绩,却很少反思成绩取得的背后别人做了什么,别人家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别人家的孩子又是如何努力的。也许下面的几则生活中掠影可以帮助我们去思考父母在细小的事情中教育孩子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1 细致观察,用心感受
有一年的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路边的积雪厚厚的一层,行人在辅道上小心的走着。在中关村的一条街道上,一位母亲领着大约六、七岁的女儿在街边欣赏着这雪后的美景。小姑娘很是开心的样子,不时的故意踩着路边厚厚的积雪,发出“滋滋” 的响声。妈妈看到后,并没有斥责女儿的调皮,也没有因为担心孩子弄脏衣服立刻制止,而是站在女儿旁边和蔼的说道:“宝宝,你踩在雪上是一种什么的感受呢?”小女孩儿稍作思考回答道:“我感觉到雪软绵绵的——”妈妈显然还不太满意女儿这样的回答,继续问道:“还有吗?”小女孩儿随口说道:“我非常喜欢这洁白洁白的雪……”
思考:类似这样的场景可以说很常见,但能像这位母亲这样做的并不是常有的。很多父母只会看到孩子的调皮,看到孩子的幼稚,总想以家长的权威规定孩子必须做什么。其实,在生活中尊重孩子因势利导,抓住细节引导孩子去思考去观察,孩子就会从小学到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不只是书本上的东西才是学习,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孩子学习的极好教材。
2.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暑假,上各种辅导班的孩子特别多。一次在上课的路上,遇见了以为爷爷正在陪着孙子去上课。 祖孙俩边走边聊,看起来聊得很投机,显然祖孙俩的关系很好也很融洽。
“爷爷,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啊?”小男孩问道。
“爷爷喜欢做的事情很多,养花、钓鱼、读书……你呢?”爷爷笑着说完自己的爱好后反问道。
“爷爷我最喜欢的事情吗?你知道的,”小男孩眨了下眼睛故作玄机的的说道,“我最喜欢读书了。”
“ 那你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呢?”爷爷追问道。
“西游记! 我最喜欢读的就是西游记了——”小男孩手舞足蹈的说着。
“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西游记呢?”爷爷有点儿刨根问底的感觉。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孙悟空了,他降妖除魔,机智勇敢,他还会七十二般变化……”小男孩提到孙悟空很是兴奋,突然话锋一转,“爷爷,我也要写一部西游记,里面的故事太精彩了!”
“哦,乖乖,太好了,但西游记已经有了,最好写点儿自己的东西,这样你也可以写出同样精彩的故事的——”爷爷耐心的启发着小男孩。
小男孩高兴的点着头。
思考:不要总是抱怨孩子没有理想,没有积极向上的态度,那是因为也许孩子的兴趣早已被父母的不理解所扼杀。要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就要以孩子的心态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3. 一味的斥责和苛求孩子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
每到周末,中关村图书大厦三层都会有很多的中小学生来这里读书。在一个角落,一位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拿着一本故事书,认真的小声读着。妈妈就在旁边盯着自己的女儿读书,生怕有读错的地方。虽然小女孩非常认真地读着,但还是不时听到妈妈的不满的斥责声。
“怎么回事啊?告诉你多少次了,还这样读?”妈妈很是生气,情绪也有点儿激动。
小女孩没有吭声,仍然低头继续读着。
“不是这样读的,改过来——”妈妈再次提高了嗓门。
小女孩儿的声音这时都有点儿哽咽了,但还在继续读着。
旁边的一位阿姨实在是看不下去了,顺手拿了本父母教育孩子之类的书递给了妈妈:“孩子读的多好啊!你还这样批评孩子——看看这本书吧,挺不错的!”
妈妈的脸刷的一下红了下来,忙解释到:“你不知道,都让她读了好多次了,还是读不好——”妈妈说完,领着小女孩就要往外走。在小女孩抬头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小女孩眼中含着的泪花。
思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美好愿望,恨铁不成钢往往会使父母变得迷茫。有时候父母太注重孩子一时的表现,从而忘记了孩子成长的美好过程。对孩子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孩子的斥责和抱怨更是家常便饭,这样换来的只是孩子自信的丧失。
4. 父母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要求孩子做的更好
前几天的一个傍晚时分,闲来无事,便和家人一起在小区附近遛弯儿。走至一十字路口时,正好是红灯亮,我们便在人行道边等待着绿灯。虽然此时车流量并不是很大,但不时会有车疾驰而过。恰在此时,有位三十岁左右的妈妈,领着四五岁的女儿从旁边走来,走到路口时,女儿似乎要停下等待绿灯,妈妈却丝毫没有停下地意思,匆匆牵着女儿的手穿过了街道。待我们穿过街道,在某一商店门口正好又遇到了刚才的母女,这时可爱的女儿突然间问道:“妈妈,是不是要红灯行,绿灯停啊?”女儿流露着一种可爱天真的眼神,也充满了好奇。旁边正好有个已入学的小男孩,自豪地大声说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此时我并未看到妈妈的表情,但应该是尴尬,但女儿是茫然!
事实上,不只是女儿茫然,很多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更是迷茫。父母的言行在润物细无声地熏陶着孩子的思维,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同样会复制模仿着父母的言语或某些行为,认同着父母对某些事情的态度。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在入学前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很多言行都映射着父母的影子,而这种影响在孩子的人格形成及发展中将奠定很重要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