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互联网教育新模式 农村学校如何搭乘(1)

【农村学校如何搭乘“互联网 教育”高速列车 】在“互联网 ”口号日益响亮的信息时代,“互联网 教育”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互联网 教育”是指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将学习行为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学习环境。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较,这种教育理念的运用丰富了知识向学习者的传输方式,拓展了教学内容资源,增强了学习者自主学习体验。当前,国家明确提出“互联网 教育”目标,凸显了这一教育模式在教育发展改革中的重要时代意义。

作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学校,“互联网 教育”无疑是共享优质资源的最佳机会。但如何真正搭乘这趟高速列车,对于农村学校来说仍有极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国家均衡教育政策的实施,多数农村学校在硬件环境建设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具备了共享教育资源的条件,基本上教室都配有多媒体及展台。从这种意义上讲,农村学校已经踏入“互联网 教育”的时代潮流。问题是任何教育模式的核心都是学生、教师及师生关系,农村学校中学生、教师在这种教育模式中的角色体验是至关重要的。要在这种模式中,让教师想用、会用、乐用,让学生能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需要培训,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育理念有待改变,利用网络资源及进行网络学习沟通教研使教学行为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但教师需要有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更需要教育管理者考核、评价、管理方式的根本性改变。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农村孩子在“互联网 教育”学习模式中有着更大的障碍。家庭条件的限制首当其冲,网络学习和电子作业需要使用电子产品,很多家庭却不具备这一条件。即便具备这一条件,使用电子产品的能力又将许多家长和学生拒之门外。更多的仍是固有的学习意识难以改观,现在许多的学习app都是免费的,各学科都有,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很难,没有家长的配合这些活动都无法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