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万年前,“桐梓人”就在此繁衍生息,—代代先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桐梓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世代沿袭、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日渐消逝、模糊、递减。为保护好我们民族历久弥新的文化瑰宝,近年来,桐梓县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已成功申报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48项,其中列入国家级1项、省级2项、市级13项、县级32项。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梓锅贴饺制作技艺。
锅贴饺是一种民间煎烙的馅类食品。据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姓高的北方男士南迁到桐梓县松坎镇,以卖锅贴饺、千层饼等为生,后将其技艺传给帮工刘腊元。上世纪60年代,桐梓县铁山煤矿食堂管理、炊事员余在云常去宵夜,便学会了锅铁贴饺制作技艺。80年代,余在云在松坎开店经营锅贴饺,后拓展到县城。
据《桐梓县志》记载:境内松坎镇的小食以锅贴饺闻名,皮薄馅细佐料匀,包好后不破不露馅,放平底锅内用柴火煎,黄而不糊,脆而不焦,具有香嫩脆的特色。
桐梓锅贴饺的主要材料有面粉、猪肉、蔬菜、姜末、葱花、精盐等。其制作流程为:一是制作肉馅。将鲜猪肉、蔬菜剁碎,与葱花、姜末、精盐等放在一起拌成饺子馅。二是制作饺坯。用水把面粉揉成面团,搓条掐成小面团儿,撒上干面粉擀成直径约5厘米的圆形面皮,再包入适量饺子馅对折捏成带裥的花边,呈月牙形的锅贴生坯。三是煎烙饺子。把平底锅放在火上,倒入薄薄一层菜油后,把锅贴生坯码放上去,加适量冷水以大火焖,待水快干时掺点水继续煎干,以铁铲撬松饺子。然后加点儿菜油,改用文火将饺子底部烙至焦黄。煎好的饺子一面柔,一面脆,鲜美不腻。
桐梓锅贴饺成为桐梓人的一种饮食文化,早已闻名遐迩。人们不会把它当早餐,而是夜宵中不可缺少的小吃。当地人吃锅贴饺,除配上一碗稀饭或海带汤,有的还喜欢叫上一些卤菜,一边喝啤酒一边吃锅贴饺,尽情享受锅贴饺的美味。
2006年,桐梓锅贴饺被评为遵义名优小吃。2011年中华饮食营养研究会授予横四锅贴“中华营养健康名优小吃”;同年,黔菜美食推广活动,授予横四锅贴“贵州风味名小吃”。2016年,舌尖在旅行美食微电影推广活动,桐梓县横四锅贴获“吃在贵州推荐品牌”。如今,在桐梓的大街小巷,锅贴店家无所不在。
(部分来源:桐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记者:杜瑶 娄伦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