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京剧名家合影弥足珍贵的瞬间(20年前他拍大宅门)(1)

· 2021年7月22日,郭宝昌在北京接受本刊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看了那么多年京剧,拍了、排了那么多戏,他早已悟出了一个道理 :人生游戏,游戏人生。

|作者:陈娟

年过八旬,郭宝昌一直闲不下来,拍戏、排京剧、看书、写书、看球赛,一样不落下。前些日子,他和年幼的孙子拍了一组照片,两人“演”了一出京剧《双 背凳》。他扮上丑角,脸中间勾了一幅“豆腐块儿”,身背一条漆黑的长板凳;孙子则一身T恤、短裤、运动鞋打扮,头顶一条小木凳。后来,这照片成了他的 新书《了不起的游戏》的封面,两人一老一少,一传统一现代,韵味十足。

与京剧名家合影弥足珍贵的瞬间(20年前他拍大宅门)(2)

《双背凳》又名“双怕婆”,是京剧名段,讲两个男人怕老婆、背着凳子上街的故事。郭宝昌很喜欢这出戏,曾将之放进自己导演的电视剧《大宅门》里。白家二奶奶过七十大寿,席间冷了场。白家三爷遂提议和曾孙子上台,唱一出《双怕婆》。爷孙俩扮上相,一人背板凳,一人顶板凳,上了台,一人一句,台下 一众亲友笑得腰都直不起来,老太太也合不拢嘴。

《大宅门》首播是在2001年,距今整整过去了20 年。当年播出时万人空巷,收视率高达17.74——这个数字到底有多高?后来有人以另一部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作比,《大宅门》是它的5倍。“我拍完就知道它会火。那是我耗费40年心血写出来的本子,里面的人物形形色色,但‘三分虚,七分实’,都是从我 生命中走过的。故事再生动也生动不过生活,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郭宝昌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他面部有些松垮,一对八字眉仿佛会说话,说起话来京 味儿十足,名副其实的“宝爷”。

“宝爷”是旧时大宅门里的人对他的称呼。后来行走影视江湖,人们也尊称他“宝爷”,敬他的赤诚、认真和豪气云天。年岁越大,郭宝昌越是怀念过往,他以一些小人物为主角,写下了散文集《都是大角色》,“我一辈子在小人物的河流里蹚来蹚去。他们不被历史关注和记载,但在我的生活里走过,时刻提醒我生活是怎样的”。

与京剧名家合影弥足珍贵的瞬间(20年前他拍大宅门)(3)


小人物,大角色

郭宝昌写的第一个小人物是奶奶。奶奶并不是亲奶奶,却是他少时最为亲近之人。

他自幼丧父,两岁时被生母卖到吴家,后又经转卖,来到郭家。郭家有一女,名郭榕,嫁给了同仁堂的乐四老爷。郭宝昌被郭榕收为养子。囿于宅门规矩, 他一直跟着郭榕的母亲、也就是奶奶生活。

奶奶一个人在外单过,住在离乐家不远的胡同里。大字不识的她肩负重任——为女儿培养一个继承人。“她要教育孙子成人,顶门立户,成为做大事、挣大钱的人。”郭宝昌回忆说。

奶奶的教育很独特。小学6年间,每天早晨和中午上学,郭宝昌刚走出大门,奶奶都要声嘶力竭地大吼一声 :“好好念书!”他则必回一句:“知道啦!” 他少时调皮捣蛋,奶奶非常严厉,信奉“不打不成才”, 而且是有规律地打 :常年保持7天一次 ;春节不打人,可敞开了胡闹,但正月十六是必打日。每次打完,郭 宝昌先认错,之后奶奶抱着他号啕大哭一番。

与京剧名家合影弥足珍贵的瞬间(20年前他拍大宅门)(4)

·上世纪40年代,郭宝昌的母亲(左二)和奶奶(左三)。

1945年,郭宝昌5岁,家里为他请了一位老翰林教古文,一位洋学生教英文,还让看家护院的王师父教武术。在《都是大角色》中,他专门写了王师父。王师父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清末民初时 是名震四海的镖师,武艺超群。在大宅门里,小姐公子们都看不起郭宝昌,但王师父对他很好,一有空闲就带他去逛街,买大刀、花脸,逛天桥、剃头、洗澡。有一次,在鲜鱼口一个澡堂子里,众人起哄“王师父,露一手!”只见王师父走上前,躬下身伸出右手,把 住一条长凳的一头,卡在拇指和四指之间,伸直臂膀,把长凳平直地端了起来。众人齐喝彩,叫好声一片。

宅门里故事多,各色人等聚齐了。乐家有个二小姐,自幼丧母,家人都宠着她,宠成了“女张飞”。她泼辣蛮横,不管跟谁,只要打起架来,拳打脚踢混不吝。一旦输了,就满地撒泼。就这样一位小姐,却有两大爱好 :一爱京剧,会唱不少戏,唱谭派老生韵味十足;二爱弹古琴,弹起琴来温文尔雅,像换了个人。

还有画得一手好画的油盐店小伙计 ;长得奇丑却娶了美貌女子的钱二爷 ;给乐家子弟教琴、得钱就换酒喝的管平湖……“实在是生活过于奇妙,把一些乱七八糟、奇奇怪怪的人都推到我面前。这些小人物,就像衬着红花的绿叶一样,其实绿叶反映出的东西可能更真实。”郭宝昌说,现在回头去看他们的故事,也就了解了那个时代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40 年,磨出一部代表作

12岁那年,奶奶去世,郭宝昌真正进了大宅门。新生活让他大开眼界 :想吃什么跟厨房说,要什么有什么 ;每个月40块零花钱——当时工人的工资一个月 才36块。“但说到底,我在家里还是没地位。因为人家觉得你一个‘外人’,忽然进来分蛋糕。”

1953年,大家族支撑不住,各房头各立门户。郭宝昌跟着母亲、乐四老爷迁到东华门。分家时,他看上一把琵琶,不料被另一房的小姐抢了先 :“且轮不着你挑呢!”按辈分来算,这个小姐得管他叫叔。

“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我更明白了自己的身份、 地位,立誓发奋读书。”郭宝昌说。当时,家里藏书很多,有两万多册,他常常泡在书里。因为有零花钱, 他还经常逃课去看电影,每周至少看5场。

16岁那年,郭宝昌开始写小说,以在乐家的所见所闻为素材。这是他第一次写“大宅门”,受曹禺、巴金等人的影响,故事充满了批判性,“七爷就是无耻的剥削者,大宅门就是罪恶和堕落的渊薮……”有一天,母亲发现了手稿,痛骂了他。第二天,手稿便不见了,他就此搁笔。

3年后,郭宝昌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录取。在大学里,他遇到了导师田风,田风是著名戏剧家、导演。他经常找田风聊天,讲大宅门的故事,“老师听后说太精彩了,鼓励我将故事写成电影剧本”。于是,他再次动笔,写《大宅门》。不料,这次创作给他带来了祸端。1964年,他被划为“反动学生”,因为“为反动资本家树碑立传”。

郭宝昌被发配到农场改造。最绝望时,他曾自杀,但没死成。后来,他先被下放到干校,又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监管使用”,1979年才被平反。其间, 他一直对“大宅门”念念不忘。“为什么?宅门里的人,各个鲜活、生动,让人忘不掉 ;宅门里的生活,精彩绝伦,很多人没经历过。我总想着记录那个时代、 那些人。”他又两次写《大宅门》,但都没留存下来。

与京剧名家合影弥足珍贵的瞬间(20年前他拍大宅门)(5)

·《大宅门》剧照,郭宝昌(右)在剧里客串白家的世交沈树仁。

郭宝昌对写《大宅门》渐渐心灰意冷,把心力全放到影视创作上。1980年,他拍摄处女作《神女峰的迷雾》,上映后既叫好又叫座,由此踏入影视界。之后, 他各种尝试,从科幻片到生活剧、历史剧,马不停蹄地拍,到1995年达到创作高峰——15年间,他拍了8 部电影、15部电视剧,写了8个电视电影剧本。

最后一次动笔写《大宅门》,也是在1995年。当时,郭宝昌已到深圳电影制片厂工作,在影视圈也小有名气。回想大宅门生活,他开始反思 :民族资本家的奋斗和挣扎有多少人知道呢?几番思索后,他开始重新认识大宅门和大宅门里的人。

“这样一个民族资产家家庭,紧紧地跟着时代和政局的变化,家庭的人物关系也在不停变化。如果我有能力写下来,做成影视作品,更能反映出历史对于人性的影响。”郭宝昌说。那段时间,他闭门写剧本, 一写就是4个半月,最后几天几乎是一天一集,“一肚子的东西倾泻而出”。写到精彩之处,他常常把笔一扔, 满屋子乱跑,或满炕打滚。

6年后,电视剧《大宅门》播出。故事跌宕起伏,人物有血有肉:精明强干的二奶奶,集英雄气和匪气于一身的七爷白景琦,率真霸道的杨九红,与京剧名角相片结婚的白玉婷……无论主角配角,都像浮雕一般面目清晰。更引人入胜的是剧中的生活细节。有一场戏,白景琦跟着涂二爷去买人参,在一家店铺,掌柜的报了价钱,涂二爷便与其“袖口里讲价钱”—— 两人的手在袖口里相接,通过捏手指头讨价还价。

“这真是我亲眼所见,早先在大街上、在铺面里,都是通过袖口来讲价钱,不让外人知道,假如议价不成,不能让人知道议价的过程。”郭宝昌说,他拍的就是人生经历,是生活本身。

与京剧名家合影弥足珍贵的瞬间(20年前他拍大宅门)(6)

·《大宅门》剧照,这部剧2001年播出。

《大宅门》被封为“神剧”。剧播完,人们送郭宝昌一个“爷”字。在老北京人眼里,若是能不顾一切,坚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那必是“爷”了。


人生游戏,游戏人生

在《大宅门》里,七爷白景琦常把京剧《挑滑车》选段挂在嘴边:“看前方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关于京剧,郭宝昌有着解不开的情结,“京剧太美!无法割舍”。正因为此,他耗费心力写下《了不起的游戏》——通过自己75年看戏经历,讲述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与京剧名家合影弥足珍贵的瞬间(20年前他拍大宅门)(7)

· 郭宝昌自幼看京剧,也学过京剧。为了给新书《了不起的游戏》拍封面,他自己扮上了京剧丑角。

5岁时,郭宝昌被带去看戏,一下子迷上了,以后便“长在戏里”。迷到什么程度?经常是七八个戏迷凑在一起,守着留声机,放唱片——几十张不同的演员录制的唱片,抽出一张放二三十秒,听一句唱,立即说出这是什么戏、谁唱的、什么板式。几轮听下来,再变成只放半句,到最后只放3秒,输的人少不得受罚,买几瓶“北冰洋”,或两斤糖炒栗子。

“我看过42个原创流派创始人的戏,如梅派、程派等。”郭宝昌说。程砚秋去世时,他戴了3天孝,两天吃不下饭。15岁那年,他拜师学艺,学形体、唱腔、 身段,每天天不亮就奔筒子河喊嗓子、踢腿、下腰。断断续续学了两年多,称不上专业,但也登过台。

与京剧名家合影弥足珍贵的瞬间(20年前他拍大宅门)(8)

“常年在京剧里浸润,对人生、生活,对审美都有了各种无意识的体验。这也奠定了我的人生底色, 后来才慢慢走上自己喜欢的艺术之路。”郭宝昌说。

与京剧名家合影弥足珍贵的瞬间(20年前他拍大宅门)(9)

《大宅门》之后,20年间,郭宝昌排了话剧《大宅门》、京剧《大宅门》,各个经典。其间,也拍了几部戏。今年5月,他导演的电视剧《东四牌楼东》播出。和《大宅门》一样,这部剧也融入了京剧元素,结果评价两极分化。对此,他倒坦然,“如果人们想着我再拍一部《大宅门》,对不起,做不到。一个人一生就一部代表作,我一辈子离不开《大宅门》”。

郭宝昌不怕输,也输得起。看了那么多年京剧,拍了、排了那么多戏,他早已悟出了一个道理 :人生游戏,游戏人生。“人生八十载,大起大落,在大风大浪里走过,在泥塘里滚过。我不追求这游戏人生的境界,我就活不到今天。”郭宝昌说。

现如今,郭宝昌年岁不小,但精力充沛,还要拍戏、排话剧、排京剧、写书……“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论成败。就靠一口气在那撑着,还是有点不服输。”他说, 这口气,也是大宅门里的生活给予他的回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