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三国有名的战役之一,此战奠定了日后三国鼎立的基础,曹操此后再也没有机会能统一天下了。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对于孙刘联军来说(其实主要是东吴一方)首功当然是周瑜指挥得当,但是除了周瑜之外,东吴众将中功劳最大的恐怕不是当时官居副都督的程普,甚至也不是在孙刘之间居中联系的鲁肃,而应该归功于老将黄盖。

赤壁之战之后黄盖去哪了(赤壁之战中为何出演苦肉计的偏偏是黄盖)(1)

黄盖在赤壁之战中居功至伟,先是提出火攻曹军,然后诈降曹操,为了取信曹操使之相信他是真心投降,甚至不顾自己已经五十多岁的年龄和周瑜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苦肉计骗过了曹操,赢得了曹操的信任,使得火烧曹营成为可能(如果不是诈降根本无法近身曹军大营),为最终击败曹操立下汗马功劳。问题是当时周瑜手下兵多将广,四大都督,江东十二虎臣都齐全了,而且大部分都参加了赤壁之战,为何偏偏和周瑜一起出演苦肉计的是黄盖这位老将而不是其他人?其实这是有原因的,我们分析下。

赤壁之战之后黄盖去哪了(赤壁之战中为何出演苦肉计的偏偏是黄盖)(2)

第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火攻曹操是黄盖提出来的,而且和周瑜的设想是不谋而合,计划虽好但是执行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曹操生性多疑要赢得他的信任并不容易,由提出计划的黄盖来具体执行可以防止泄密,因为如果换一个人去诈降多一个人知道计划意味着泄密的可能性就多一分。

赤壁之战之后黄盖去哪了(赤壁之战中为何出演苦肉计的偏偏是黄盖)(3)

第二,黄盖立功心切。为什么会这么说?黄盖是江东老资格的大将,他和程普韩当三人是孙坚时候的老人,江东经孙坚到孙策到孙权,资历无人可与他们三人相比。拿十二虎臣来说,黄盖程普韩当是孙坚时期的,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四人是孙策时期加入的;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五人则是孙权掌权后加盟的。但是令人费解的是,黄盖资格岁虽老,但是军职却不高,除凌统和丁奉是两个小字辈不提之外,其他人职位基本都比他高:比如程普韩当蒋钦三人当时已经是中郎将,董袭职位最高是偏将军,潘璋和徐盛是校尉,周泰陈武甘宁三人也不比他低。

赤壁之战之后黄盖去哪了(赤壁之战中为何出演苦肉计的偏偏是黄盖)(4)

黄盖一个老资格的大将当时职位是什么呢?丹杨都尉兼寻阳县的县令,都尉是比校尉要低一级的军职,也就是说除了凌统和丁奉两个后生小辈,江东十二虎臣大部分人职位都比他高,这让黄盖情何以堪?所以他迫切希望有机会能立功,这从“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一个“潜”字似乎也能说明点问题,那就是黄盖有立功的迫切要求,为此受点皮肉之苦也值得,周瑜急需有人去诈降,黄盖立功心切,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赤壁之战之后黄盖去哪了(赤壁之战中为何出演苦肉计的偏偏是黄盖)(5)

黄盖立功心切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黄盖诈降,曹操势必要对他的情况进行了解,以黄盖当时资格那么老职务又偏低的现状来看,黄盖有怨言所以选择投降更能取信于曹操。

赤壁之战之后黄盖去哪了(赤壁之战中为何出演苦肉计的偏偏是黄盖)(6)

第三,孙权让周瑜掌军中大权并不能完全服众,军中资格比他老得多的比如以程普为首的军中老将就很不服气,周瑜升帐时程普就托病不出故意不来,只是派儿子前来应付,当时东吴军中不服周瑜的大有人在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曹操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这为黄盖作为军中老资格的宿将暗中投降曹操提供了相当有利的说服力,所以黄盖的诈降信中特意说到“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理由很充分,由不得曹操不相信。换成别人挨顿板子来诈降还真未必有这种效果,说不定这一顿板子还白挨了。

赤壁之战之后黄盖去哪了(赤壁之战中为何出演苦肉计的偏偏是黄盖)(7)

所以,一个既是计划的提出者又是计划的执行者,资格老职务低看不惯新人(周瑜)上位太快更容易取信曹操,本身又立功心切的黄盖,这些条件加在一起你还别说,当时环顾江东诸将,黄盖还真是最佳人选,还真找不出比黄盖更适合出演苦肉计诈降曹操之人了,从这点来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还真是没说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