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赦免制度在中国封建王朝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通过赦免能够有效的调节社会关系,并且有利于稳定统治者的统治,在历朝历代都是有所发展。到了明代的时候,赦免制度发展逐渐的完善。自秦开始一直到了明代,赦免制度的内容上越来越丰富,同时在形式上来看也是越来越多种多样,拥有更加明显的时代特征。

明代的审判制度(赦免制度对稳定统治阶级起到了重要作用)(1)

赦免制度是代表了皇帝的恩德,在特殊的时期之中通过赦免能够调节社会的矛盾从而达到了一种稳定社会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冤狱的平凡。但是通过这种赦免也很容易影响到了司法的公正,滋生了社会违法行为的诞生,最后也是不利于稳定的,由此来看,赦免制度拥有了双面性,但是从根根上来说,赦免制度就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

明代的审判制度(赦免制度对稳定统治阶级起到了重要作用)(2)

一、赦免的成因

赦免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之中的特殊的制度,但是拥有很强的随意性和操作性,在特殊的时期之内才可以进行赦免。登基就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的场合。在新皇登基的同时开始赦免,从而能够展现出皇恩浩荡和皇帝恩泽万民的含义。所以在明代的时候,历朝历代登基的时候都进行了赦免活动,并且都是在全国范围的赦免,范围之大,影响之广。除了日常的皇帝活动带来的赦免之外,还会有一些战乱上面的赦免,在明代的统治集团内部,拥有了多种的势力进行活动,多种势力达到了平衡才能够有助于国家政权的平稳运行,但是一旦有势力出现了过大的趋势很容易引发叛乱。

明代的审判制度(赦免制度对稳定统治阶级起到了重要作用)(3)

在战争时期的时候,通过赦免能够为社会增加大量的劳动力,这对于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赦免是对于战乱人员进行的,如此能够体现出统治者的仁德之心,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同时也能够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在明代社会之中,祥瑞也能够进行赦免,这是一种天任感应带来的影响,一旦发生了祥瑞或者是灾难都是对于统治者的警示,所以通过赦免来展先统治者自身的仁政。

明代的审判制度(赦免制度对稳定统治阶级起到了重要作用)(4)

二、赦免制度带来的影响

赦免有效的缓和了明王朝内部的矛盾,从而稳定了国家机器的运行,在明代对于官员的管理上是十分严格的,特别是朱元璋的重典治吏使得官员很容易遭受酷刑,通过赦免能够免除了官员的罪行,使得官员能够更好的效忠统治者从而达到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目的,同时对于王室来说能够稳定宗室的和平,从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对于百姓来说,能够保留下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明代的审判制度(赦免制度对稳定统治阶级起到了重要作用)(5)

但是明代的赦免制度也是拥有很多的局限性,毕竟是一种人治社会,赦免带来的局限性在于统治者的主观意识上。皇帝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司法权和立法权也都在皇帝手中,所以说赦免拥有了很大的随意性,所以皇帝拥有了绝对的权力就意味着无法用制度来约束皇帝,使得赦免具有了很大的随意性,一旦受到了周边人群的影响,赦免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明史》记载:“大礼大狱及诸建言获罪者,廷臣屡请宽,不能得,会九庙成,覃恩,(刑部尚书唐)龙录上充军应赦者百四十人,率得宥,所不原惟丰熙、杨慎、王元正、马录、吕经、冯恩、刘济、邵经邦而已。”

明代的审判制度(赦免制度对稳定统治阶级起到了重要作用)(6)

结语

赦免制度在古代封建时期是君王惯用的一种制度,在历朝历代内容上都有所发展,为了能够缓和地方矛盾和阶级矛盾,统治者采用了赦免的制度进行赦免,从而达到了巩固统治的目的。针对不同的人群,赦免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但是赦免拥有很强的随意性,所有的权力在皇帝手中,赦免具有主观性,皇帝受到他人的影响,赦免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但是总的来说赦免就是维护统治者统治天下的一种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