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一则笑话,道是一位酸腐秀才,只知道读子曰诗云,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营生无能,穷得叮当响他到茶馆去蹭脚茶喝,发现地上有一个“铜钱”,于是猛拍桌子,对茶博士道:,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采桑子的俗语是什么?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采桑子的俗语是什么(草不黄俗话说402磨陀子)

采桑子的俗语是什么

过去有一则笑话,道是一位酸腐秀才,只知道读子曰诗云,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营生无能,穷得叮当响。他到茶馆去蹭脚茶喝,发现地上有一个“铜钱”,于是猛拍桌子,对茶博士道:

来一杯上好茶!

及待仔细看那“铜钱”时,发现不是铜钱而是一个“口水圈”,于是又弱弱地对茶博士说:

你慢腾腾儿——的,我——不要了!

说得拖声长气的,就是“慢腾腾的”。“慢腾腾”大约出现在宋代:

情性儿,~地,恼得人又醉。(宋周邦彦《红窗迥》词)

看公来此,逐日只是相对默坐无言,恁地~,如何做事!(《朱子语类》卷一二一)

“腾腾”之“慢”义,则出现得较早。《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三:

隋时,数人入酒肆,味酸且淡,乃共嘲此酒。一人云:酒,何处漫行来,腾腾失却酉。诸人问云:此何义?答曰:有水在。次一人云:酒,头似阿滥包头。诸人问云:何因酒得似阿滥包头?答曰:非鹑头。又一人云:酒,向他篱得头,四脚距地也独宿。诸人云:此有何义?答云:更无余义。诸人共笑云:此嘲最是无豆。即答云:我若有豆,即归舍作酱,何因此间饮醋来。众欢大笑。(出《启颜录》)

“慢行来”,正好诠释“腾腾失却酉”。“腾腾”或作“吞吞”,它的根在“䋼、挺”(草不黄俗话说83《警车亮闪闪——“灯儿晃” 》)

我们在“草不黄俗话说83”中谈了“磨蹭”之“蹭”,其实“慢×”“磨×”“摸”“摩×”系列都值得说。

一、“慢×”系詞

【慢当点儿】慢点儿,小心点儿:你~走嘛!|你要~,免得端的汤泼了。——重庆方言词解

“当”,去声。广安话也把它念作阳平。广安话或说【慢当当的】【慢当慢当的】,“当”均阳平。

【慢腾】哈尔滨。慢:~点儿走,等等后边儿拉的。

【慢腾(儿)的】哈尔滨。形容慢:他干啥都~,没格痛快时候。

【慢腾腾(的)】

【慢诞】迟钝。中原官话,山西。《新方言·释言》:“山西谓迟钝曰‘~’,音如麻达,或转如麻朗。”

【慢钝】厦门。(行动等)迟缓。

【慢吞吞】扬州、崇明、杭州。

【慢吞慢吞】杭州

【慢慢吞吞】南宁平话。形容缓慢。【慢笃笃】上海。形容做事等不急不慌。

【慢得得】宁波(得得非入声)

【慢丝丝】贵阳。形容慢:做点事~的。

【慢慢弢弢】武汉。行动迟缓的样子:他说话总是~的。○弢,《广韵·豪韵》土刀切:“牛行迟貌。”

【慢慢细细】长沙。①慢慢地:你莫着急,~讲|吃东西~要吃,莫吃快哒。②(说话)慢条斯理:他讲话总是咯样~。

川渝拖延、消极等待叫“〔tèn〕”,盖是“等”的方言音。

二、“磨×”系詞

【磨驼子】北京官话。(1)磨蹭;拖沓(借自满语):做事别~。②拖沓的人:他是个~,一点快行也没有。

这是《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说法,但《大詞典》对跟“磨驼子”近似的“磨陀、磨陁”等又不这样解释。

【磨陀】磨蹭。冀鲁官话。山东淄博。《聊斋俚曲集·墙头记》第二回:“你在路上慢慢走,避风的去处好~,到家就是晌午错。”

“悠然自得、逍遥自在”(官话)、犹豫(官话)的“磨駞”与“磨蹭”意思相近。

【磨駞】悠然自得、逍遥自在。官话。张小山《折桂令·读史有感》:“故纸上前贤坎坷,醉乡中壮士~,富贵由他。谩想廉颇,谁效萧何?”

【磨拖】(办事)拖拉。晋语,山西忻州:说话啰嗦,做事~。

我們再看“磨驼”系其他词:

【磨腾】做事迟缓。冀鲁官话,河北满城。1931年《满城县志》:“~,作事迟缓。”

【磨蹭】

【磨磨蹭蹭】

【磨磨达达】磨磨蹭蹭;动作迟缓。①中原官话,新疆吐鲁番半天咧,一个题还莫算完,底干啥底呢?②蓝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

【磨道】银川。动作迟缓,消耗时间:这人干活~得很|~了一早起了,还没干完。

【磨丢】哈尔滨。纠缠不已:这人真能缠,有点事跟你~起来没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磨磨丢丢】东北官话。(1)形容说话没完没了:这个人~的说个不停。(2)不厌其烦:这小孩儿在那儿~地玩儿,一点儿也不闹人。

【磨丢丢儿】纠缠人的手法。东北官话。王悦恒等《艳秋与铁片》:“医院来接你就该快点走,你装疯卖傻耍什么~。”

【磨蛆】萍乡。比喻拖延时间;磨洋工:~样,磨嘎(了)个史(这样)久。

【磨索】工作故意拖延。冀鲁官话,河北广宗。1933年《广宗县志》:“~,谓工作时故意拖延者,以其消磨时日,索然无生气也。”

绵,慢也。川渝称性情疲沓的人叫“绵绵”“老绵绵”“老棉裤”(老棉裤解释放在“磨咕”条)。磨,慢也(慢绵→磨)。

“靡靡,犹迟迟也。”(《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毛传:“靡靡,犹迟迟也。”)“磨驼”正好与“慢当 磨腾 磨蹭 磨达”等构成一个组系。因此,“磨陀子”借自“满语”的说法是不可靠的。1933年《广宗县志》對“磨索”的解释是“就词释义”产生的望文生义。“磨索”还可以作“摸索”,又该何说?其实它跟“摸蛆、摸揣”等是一系的。

三、“摸×”“摩×”系詞

【摸揣】动作慢。中原官话,青海西宁。

【摸索】慢慢腾腾;磨磨蹭蹭。①冀鲁官话,天津:他干活太~了。②中原官话,河北大名。乾隆五十五年《大名县志》:“迟缓曰~。”③晋语,河北邯郸。④江淮官话,江苏泰兴。⑤西南官话,四川成都:你太~了,一顿饭吃了一个钟头。四川邛崃。⑥吴语,上海:谚云:“日不做,夜~,” 江苏常州:覅~。

【摸蛆】行动迟缓。①中原官话,河南洛阳。②西南官话,云南永胜。

【摸蛆子】做事迟缓拖拉。江淮官话,江苏东台。

【摩蹭】磨蹭;迟缓。①北京官话,河北香河。1936年《香河县志》:“摩摩蹭蹭,迟缓意。”②胶辽官话,山东莱阳。1935年《莱阳县志》:“慢曰蹭逛,亦曰~。”

【摩酡】悠然自得,逍遥自在。官话。元汪元亨《折桂令临川佚老曲》:“醉里~,醒后吟哦,不取轻肥,免见干戈。”

可以参考“磨嫚嫚”:

【磨嫚嫚】丹阳。指动作慢吞吞、不利索的人。——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还有一点需说明,“慢、绵”的上位是谁?应是“氓甿萌”,它们均有“痴”义。痴者,迟钝也。宋苏轼《黎檬子》“(黎錞)为人质木迟缓”可以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