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福安 晴7~17度,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我行我述我自驾第70天?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我行我述我自驾第70天(骑侣万里行第48天)

我行我述我自驾第70天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福安 晴7~17度

图1:行程轨迹

今天继续沿G104国道前进,美丽的交溪也一直在我们的右手边相伴。G104在黄沙大桥附近有两条路都可到达赛岐镇,其一是经过黄沙大桥称为黄后线,而另一条继续走G104,到达赛岐镇后有点后悔没走黄后线心中愤愤不已,无缘无故的愤懑竟难以控制,一场危机已在悄然孕育中,后来查证两线其实难分伯仲。

这段路基本都是平路和缓缓的下坡,毫不费力地在山沟沟里转悠即舒坦又惬意,纷至沓来的山景野色竟让人忘了旅途的劳顿,不知不觉间就到了赛岐镇,此时,时钟才指向上午9点,我们已经骑行了30多公里。

赛岐镇是入闽以来遇到规模最大的镇子了,由于处于山间一块较大的平地当中,交溪也已经可以通航了,溪边的港口里正有无数的大船停泊,码头上的吊车也在紧张地忙碌,或许是航船搅动的缘固,溪水已由清澈碧绿变得浑浊不堪。从赛岐镇的面貌可以看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整洁宽阔的街道、林立的楼宇,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热闹场面,都体现着其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走在赛岐镇街头,远远传来嘹亮的乐曲,只见一队人马迎面走来,前排几位女人身着深色西装,或手拿祭品,或举着香柱,喜气洋洋,走一段路还燃放一串鞭炮,其后紧跟着队列整齐制服笔挺的军乐队,卖力地演奏着流行乐曲招摇过市,不知搞得什么鬼?

图2:赛岐镇

图3:繁荣的赛岐镇

出赛岐镇不远就又上山了,重复着昨天的经历,起起伏伏的山路连绵不断,特别是连续6公里的上坡路,耗费了我们很大的体力。在我们奋力推车上山时,遇到一位露宿荒野的骑行者,这是一位年约30的小伙子,矮矮胖胖很敦实的样子,他正在路边临坡的小空地上架起熏得黑黑的铝锅起伙做饭,旁边的帐篷还没有收起,看出来昨晚他独自一人在这深山荒野过了一夜,和他攀谈中了解到,小伙子来至四川德阳,目标是到上海再折返回家。他选择的四海为家、风餐露宿的骑行方式倒是方便,省去了寻找住宿的烦恼,可以把精力体力都用在骑行上,可这样也太苦了,我从心底里钦佩他但不想学他。

图4:寂寥的深山

图5:到八都镇了

图6:路边的水果很好吃

图7:一路都没找到吃午饭的地方,饿蒙啦,在这里买个烧饼充饥

我们于下午2点多钟到达宁德。宁德做为统辖整个闽东的地级市,网上资料介绍得相当亮丽,我们一路经过的福鼎、柘荣、福安都是其辖区。直观来看,宁德仍然是个发展中的小城市,人文素质与山那边的浙江省同等规模城市相比相差甚远。就拿这里的小饭店来说吧,点菜是没有菜牌的,想吃什么就对着冷藏箱或地上的食材指点,店内卫生条件也很差,进入福建以来,吃饭始终成为问题。昨日在福安市吃晚饭,老板的父亲亲自为我们服务,他抓来一把颠颠倒倒的筷子,在我们桌前边挑选边念叨着“这根筷子头有点黑了,这根可以......”,一双黑手亲切地抚摸着每个筷子头,最后,终于挑出两双长得最好看的整齐地放在油腻的桌上,我当时激动不已,呼唤着“老板,能给我们拿一次性筷子吗!”

图8:跨过这桥就到宁德城区了

图9:宁德市区

图10:宁德市区

福建省的很多地名都听说过,福州厦门更是来过,唯独不知道还有一个叫宁德的地级市,我的Y同学说她的老家也在宁德,她称小的时侯她们家就在我们住宿地的八一五路附近。她的父亲也是我父母的同事,父辈的那些同事很多都来自南方的偏远地区,那个交通、信息闭塞的年代,能够有勇气走出大山来到天寒地冻的东北安家真是不容易的事。

图11:宁德中心城区

图12:宁德中心城区

图13:宁德中心城区

今天的心理状态非常不正常,因为导航反应迟钝而多次走错路后,火气一下就窜了上来,愤怒地把手机都摔了。至今已出来近50天了,每天单调又高度紧张的生活似乎已经感到厌倦,甚至焦急地希望尽快结束之。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并不能够通过休息几天而消解,因为其并非来源于身体本身而是心理,虽然自己也在有意的自我调适,但总感觉效果不理想。我真佩服那些常年独步天涯的旅行者,他们的心理实在是太强大了。

费用支出:15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