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流行过的红茶菌,已经固化在对坊子的记忆中。家里自制西红柿罐头的过程,也是那个年代颇为典型的生活印象。

80年代初,资讯尚不发达,人们获得新闻的渠道除了广播、报纸,主要就靠平常的口口相传,不过很多事物流行起来却也很快,比如说全国人民都喝红茶菌的那段日子,坊子家家户户也都养起了红茶菌。

红茶菌又名“海宝”、“胃宝”,是用糖、茶、水加菌种经发酵后生成的一种生物体,红茶菌的菌膜酷似海蜇的皮,是一种生物薄膜,据分析其菌体是酵母菌、乳酸菌和醋酸菌的共生物。但人们并不是吃这个菌体,而是喝这种菌泡出来的水;因红茶菌是由红茶水、白糖酿成含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菌液,故而又被称为“红茶菌”。据说是一位日本俄文女教师从高加索带回日本进行培养。然后又由日本流传到世界各地。

怎样自制红果罐头(坊子十记七辑之五红茶菌与西红柿罐头)(1)

红茶菌实物(照片来自网络)

喝红茶菌据说有很多好处,比如调节血压、改善睡眠、预防治疗各种疾病,像现在的保健品一样“包治百病”。不过在我看来,红茶菌水酸酸甜甜,又来自海外、比较洋气,关键是得来容易,谁家都可以拥有;夏天的时候每天下班回家喝上一杯,权当是饮料了;所以其流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家的红茶菌好像源自父亲从同事那里要来一块菌种,放在一个盆子里,倒上凉开水、加些茶根、撒一些白糖,果然这块肉嘟嘟的菌种就开始生长,很快就盖满了整个盆子。这玩意很容易繁殖,切下一块来就能生长,我们也分出了几块给邻居家,也算是红茶菌的传播者之一了。要喝的时候,只需要从盆子里倒出些菌液,直接喝就行;然后再倒入凉白开、加些茶根、撒一些白糖,过一晚上就又能喝了;如此反复循环,就可以不断地得到红茶菌饮料了。

怎样自制红果罐头(坊子十记七辑之五红茶菌与西红柿罐头)(2)

网上的红茶菌制作流程(可见现在还是有人喝这个)

大概喝了半个多月,也没觉得有什么疗效,新鲜劲一过反而觉得每天养这玩意儿有点麻烦。而真正让我家放弃养红茶菌、喝红茶菌的过程颇具戏剧性。好像那时候有一种杀蚊子的暴力方法,将敌敌畏淋在旧报纸上在室内点燃,然后关门闭户十来分钟,用毒烟熏死蚊子。在一次毒蚊子的过程中,父母忘记将养红茶菌的盆子端出来,结果红茶菌也被毒死了,可见红茶菌对生长条件要求还是挺苛刻的。从此就再也没养过这东西,主要是觉得没什么真正的用处。

到了80年代末,又兴起了另一股热潮——自制西红柿罐头。

西红柿本身带点酸头,方便做成酸性罐头(PH值小于4.6),常压杀菌即可,利于保存。那时候大棚尚不普及,寿光也还没有成为蔬菜城,冬天西红柿、黄瓜之类的蔬菜是很稀罕的。母亲从同事那里学会了做西红柿罐头的方法,有两年每年都会做上几十瓶,冬天用来做西红柿菜。

先要准备好空罐头瓶,我家是用500ml的医用盐水瓶,口小便于密封;瓶子先刷干净,控干,橡皮瓶塞得留着。另外准备一些密封用的塑料布和皮筋,用于在橡胶塞子外面再加一道密封防线,如果有酒厂密封瓶盖用的薄红色火漆皮就更好了,略一加热就可以紧紧地箍在瓶口。坊子有八九医院和酒厂,这些瓶子和密封皮都很容易搞到。

做法很简单,把西红柿切碎,拿筷子捣进盐水瓶,先不要盖盖,上铝锅蒸二、三十分钟;趁热将橡皮塞子堵上,再将瓶口封一下,基本就可以保持密闭状态了;把密封好的自制罐头码到厨房阴凉处就不用管了,可以保存好几个月,留到冬天缺菜的时候吃。

做好了大概是这个样子的一瓶(图片来自网络)

吃的时候从瓶子里倒出来,或做汤,或做西红柿炒鸡蛋,要比浓缩的番茄罐头口味更好。

现在想起小时候这些家里自制的食品,脑海里是时候人们对生活充满热情、乐观向上的面貌,生活虽然清贫,但很充实。今天,讲究的人们开始享受自酿葡萄酒和烘焙的乐趣,这算是一种情怀的传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