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我把《名家经典唐诗赏读》收录的9位著名诗人的生年卒年作了统计,最高寿的是白居易,75岁,最短命的是李贺,才27岁然后再综合另外7人的人生经历和寿命,得出一个结论:诗歌不能当饭吃,贫富与寿命休戚相关,而胸怀和性格也会对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到诗歌上面,吟赋作诗应有利于养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唐朝早逝诗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唐朝早逝诗人(唐朝诗人生平风格)

唐朝早逝诗人

闲来无事,我把《名家经典唐诗赏读》收录的9位著名诗人的生年卒年作了统计,最高寿的是白居易,75岁,最短命的是李贺,才27岁。然后再综合另外7人的人生经历和寿命,得出一个结论:诗歌不能当饭吃,贫富与寿命休戚相关,而胸怀和性格也会对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到诗歌上面,吟赋作诗应有利于养生。

李贺的短命除了跟贫穷有关,还跟他的经历有关,应该说诗歌在他的身上没能发挥养生的作用,而是加深了他内心的苦痛,加之命运强加于他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致命一击,让诗鬼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于是,短命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他的诗歌刨作给了他有生之年以无限鼓舞,“雄鸡一唱天下白”犹为后来的毛主席推崇,虽然命短,无碍名垂千古,倒也死而无憾。

再说说贾岛,就寿命而言,他相较李贺算是幸运得多,本来年纪轻轻已经决定去当和尚,后来遇韩愈“鼓动”立马还俗,但从他两次骑驴作诗冲撞两任京兆尹(相当于北京市市委书记)这件事看,他有可能尘缘未尽,苦吟虽然费力,但沉浸在诗歌的王国,艺术就发挥了对养生的有利作用,虽然遇后人饥笑才气不足,但他还是在科举不中、仕途不利的情况下悠哉游哉地活到了65岁,这或许与他早期的僧侣生涯和能够在逆境中淡然处之有关。

白居易和王维可以放在一起说,虽然他们俩一个活到75岁,一个活到61岁,但他们俩的人生有些相似,他们的共同点是前半生都壮怀激烈,力求兼济天下。后半生则选择了半官半隐和禅心入定,选择了独善其身。从他们的诗中可找到踪迹,他们都有钟情的业余爱好,白居易喜欢组织聚会和垂钓,王维喜欢旅游并行吟,这都是很养生的爱好。他们寿命相差10多岁,除遗传因素外,应该与王维在“安史之乱”中被收监和被迫做官有关。另外,白居易在情色上十分克制,35岁才娶了他的表妹,一生无子,不知这可是他长寿的另外一个原因。

再说说杜甫和杜牧,虽然杜牧晚杜甫91年出生,但书中记载他们都是杜预的后代,都具有名门之后的高贵血统,可能是出了“五服”,他们的年少处境有差别,但不会太大,都是“N代”,如果把杜甫的的老爸比喻成村官,那么杜牧的老爸差不多相当于京官了。二杜能在大唐诗坛上脱颍而出绝非浪虚名,杜甫活了59岁,杜牧活了50岁,他们的人生走向在成年之后形成了各奔东西的局面,杜甫一直在流浪,杜牧一直在做官。按说,杜牧应该比杜甫活得更长久,这也差点颠覆了我贫富与寿命休戚相关的论点,但事实并非如此,杜牧纵酒滥情,难免丧精去神,稍稍短命也就不足为怪。应该说,诗歌给了诗圣杜甫无穷的力量,尽管小时侯体弱多病,但在精、气、神方面他一生极少输给别人,一生都在“宁苦身以利人”中激荡,虽未入佛门,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舍身精神”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不输任何人。如果现实中物质条件再好点,估计杜甫能活到80,当然,这也只能是假设。

李商隐的人生之不幸在于夹缝中求生存,身陷党争,不仅短命,而且一生多活在恐惧之中,好在爱情给了他救赎,儿女情长,所以他的情诗情话才能穿越古今,可惜,他不是女人。

至于李白,我想大家再熟悉不过,出生域外,从小在巴蜀众山中习字练剑,自小身强体健,成人后四处旅游,全国各地都有粉丝迎来送往,吃喝不愁又不受约束,如果不是被酒所误,活过70应该不成问题。

将刘禹锡放在最后,是因为我太崇拜这个“打不死的小强”。我在之前的一篇《想笑到最后吗?你需活得够久》中有提及,现“搬”来如下:少小求学,特别喜欢诗豪的这篇《陋室铭》,如今详解了此篇的创作背景,更是对“打不死的小强”刘禹锡充满了无限敬仰,被逼搬家三次,房子越搬越小,面对地方主官的欺凌就是不服,换着我等估计早就跪地求饶了。看看人家老刘, 先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接着又是: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最后干脆一气呵成写下著名的《陋室铭》,还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写,刻成石碑竖到门口叫板。奶奶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你看这气派,不服不中啊!至于两游玄都观观桃和唱和白居易的诗词,那都是自然流露,胸襟宽广岂是寻常人能比?

最后我想说的是,诗歌与人的寿命有关也无关。据有人研究并统计,唐宋诗人群体中惊人的长寿:陆游85,白居易74,苏辙73,王安石65,欧阳修65,曾巩64,苏轼64,李白61……都远超当时生活更优越的皇帝。这些并不是个例,《唐诗鉴赏辞典》中有寿命可查的80位诗人,平均寿命60岁,《宋词鉴赏辞典》里寿命可查的有137位,平均寿命高达64岁。更值得一提的是,唐朝80位著名诗人中,70-90岁的居然有17人,占总数的21.3%。后来,研究者得到结论:诗歌创作或诗歌吟诵有利于长寿。依据有四:第一,诗人多乐观豁达,不纠结。二,诗人多注意养生,饮食清淡。三,诗人喜欢户外采风,运动较多。四,读诗让人放松,甚至能治病。这些貌似都是能站得住脚的道理。

养生是门学问,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比如衣食住行,比如气度胸襟,比如专注和漠视……当然,这其中有“度”的把握,过犹不及。

有饭吃,有书读,有诗意,有远方,虽不会作诗,倒也很是幸福!平静中坦然,平凡中开心,如是甚好!

2018.12.3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