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说再见,追忆摩拜创业往事(1)

12月14日,美团宣布摩拜APP要正式停止服务了。过了今天,摩拜将不再存在于世,但有关它的过往点滴,我们能从很多人身上找到。

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有关摩拜的那些往事:

摩拜成立于2015年1月27日,胡玮炜是创始人,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是这个项目的天使投资人,最初投资了146万元。9个月后他们获得A轮融资,2016年拿到了B、B 、C、C 共4轮融资,2017年获得D、D 、E轮3轮融资,其中E轮一次性就拿到6亿美元融资。

2017年4月,摩拜宣布平台的日订单已经稳定在2000万。

2018年4月3日凌晨,经过摩拜董事会投票,最终公司被美团收购,价格27亿美元。

美团收购摩拜并非突然奇想,早在2016年10月份摩拜的C 轮融资时,王兴就(以个人身份或龙珠资本的身份)投资了这个项目。

难说再见,追忆摩拜创业往事(2)

收购第二天,从2018年4月4日起,摩拜的15亿元收入和45.5亿元亏损就计入了美团的财报中。

在美团收购摩拜的交易中,摩拜的商誉价值是128亿元,其中仅摩拜这个商标就作价高达16亿元。

不过美团CEO王兴似乎并不稀罕摩拜这个名字,摩拜最终成为了为美团贡献流量和获客的“工具”。

用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的话说就是:

共享单车这个业务赚不了多少钱,经营成本挺高的。但这对于美团来说一个是获取用户的业务,所以收购摩拜是为了获客,当一个客户LTV 够高的时候美团已经狂野到做一个业务来获客了,所以专车团队专门就是来获客的。

当一个行业各方面因素综合起来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行业的获客手段的时候,你还指望这个行业能赚钱吗?

这个底层逻辑就是“一个业务可以仅作为获客的策略,而不考虑该项目的营收”,这与如今互联网巨头们跑步进入社区团购又何其相似?

王兴最近写道:“It's rhyming.”似乎是在暗和那句名言——历史虽不会重来,却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特别注明:当然,这是猜测,也许王兴并非此意)

在摩拜被美团收购之后,其创始人胡玮炜在半年后辞去CEO一职,当时她还特别提到了“并没有宫斗,没有不和,也没有任何组织的纠葛。”只表示自己是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难说再见,追忆摩拜创业往事(3)

从2015年初创业到2018年底离职,胡玮炜经历了共享单车的高峰,在这波风口之上的3年多时间,足以让她实现财富自由。

而在2018年4月3日当晚对美团收购摩拜投出反对票的王晓峰,在美团收购摩拜的那个月月底就主动辞去CEO职务,他也同样值得尊重。

难说再见,追忆摩拜创业往事(4)

在摩拜被美团收购之前,胡玮炜说过的最知名的一句话恐怕就是:

就算这次失败了,那也是一项公益。

这句话出自创业邦杂志2017年初对她的采访中。外界曾讨论胡玮炜这么想到底算不算对投资人不负责任。

李斌作为投资人还是蛮放心的,因为王晓峰把公司经营的还是有声有色。

其实李斌也不止是投资人的角色,李斌的老婆王屹芝坚持认为他是摩拜创始团队的成员。其实李斌也曾长期担任摩拜董事长。

摩拜被收购第二天,王屹芝就在微博上发了一条长消息:

(晒出了2016年8月30日的一条微博)这条内容当时几乎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异样,但这是摩拜进入北京的第一天。昨天我朋友圈说“悲喜交加”被各路记者引用为“一位接近李斌的人说”。但这过去的几周,李斌的唏嘘每天都在增长,昨晚股东会开完,他第一时间给我打了电话,语气里,他是悲多于喜。我不喜欢许多报道中把明明是董事长写成“早期投资人”,因为他不是要落袋为安,他是创始团队啊。我看见摩拜从他的一个wild idea到交给胡玮炜实现,到王晓峰的移民计划被打断被拉回北京加入摩拜,再到一轮又一轮融资,一个个神奇的lite轻骑、“红包车”idea落地。摩拜Mobike这个名字,我甚至都觉得是他起名起得最好的一个。这三年在摩拜,我看见了一个最年轻最有创意的李斌。我们永远是Mobiker摩拜客。

又过了1天,2018年4月5日,王屹芝可能觉得意犹未尽,又分享了一些细节:

2017.11.27,凌晨两点,我们俩整理完三个街区的摩拜,去7-11买了热饮犒劳自己。四个小时,零下一度,脏成猪,累成狗。林晶说,这是你俩的浪漫的方式。我想想也是的。#好了明天就翻篇不再矫情了

难说再见,追忆摩拜创业往事(5)

创业大佬的浪漫方式就是半夜在街头一起扶起倒下的共享单车,太有反差感了,如果放在今天可能还会被说成是“高级凡尔赛”。话说像李斌这样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也挺值得尊敬。也能看出王屹芝对自己丈夫做的项目很是力挺,后来她也曾多次担任蔚来Nio大会的主持人、也是早期蔚来车主之一,竭尽所能的帮助李斌创业。

难说再见,追忆摩拜创业往事(6)

2019年5月,王兴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摩拜单车将更名为美团单车。此举应该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摩拜对美团的引流作用。对此李斌曾回应说:

“(摩拜)这已经不是我的主战场,在我这里早就翻篇了。至于它改不改名,当然我不认为这是个好的idea,但这是人家的权利。”

从说此事翻篇,然后流露出有点惋惜的感觉,最后却又无可奈何,李斌的内心真是像极了每一个前任的心态。

这也情有可原,毕竟摩拜的存在,可以见证很多人激情澎湃的创业岁月,但它最终一步步被美团“精细化运营”吸收掉后,人们还是会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

摩拜正在从创业历史上一步步消失,从摩拜单车到美团单车,再到如今摩拜APP停止服务。

现在摩拜的官网还能访问,也许下一次告别,就是它了。

到时候无论是移动互联网,还是PC互联网,都将不再有摩拜的印记。

虽然难说再见,但还是要对摩拜说一句拜拜了。

当然,我们更愿意以摩拜这种“功成名退”的方式怀念共享单车项目,而不是以“向ofo讨要押金需要需要988年”那样的方式铭记这个行业。

难说再见,追忆摩拜创业往事(7)

对了,马化腾在2017年夏天还曾和朱啸虎为“摩拜会赢,还是ofo会赢”在朋友圈辩论了几句,当时马化腾坚定的看好数字化程度更高的摩拜单车,事后也印证了他的判断是对的。而喜欢为自己投资的项目代言的朱啸虎,也在ofo项目退出之后逐渐变得低调。

2018年底,摩拜已经在美团治下过上幸福生活,ofo却坠入深渊,被各种分析失败原因。当时有闲情的小马哥还曾“补刀”,说出了ofo失败的真正原因:不是排斥智能化,而是一个veto right(否决权)。

难说再见,追忆摩拜创业往事(8)

留下更多人开始分析创业者应如何避免董事会内部割据。

可惜啊,戴威!

本文为CEO来信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