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言:“君子务本,本立则道生”。什么是教育的根本,就是教孩子做人。一名教育专家简洁地概括教育的内容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做人,一个是做事。因为人做不好,做事情就会方向不对或者事倍功半。

教育孩子的10种心态(孩子的教育为什么要从做人开始)(1)

去年年初,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特意邀请围场一中的教导主任做了一个分享,我给她的题目是新高考对义务教育提出了那些新要求。在分享中,这位主任针对新高考更多的是对学生自主能力考察的特点,着重强调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习惯对高考的影响,因为好多同学从小不注意习惯的养成,既导致到高中还得老师时不时的纠正孩子习惯,严重影响了学习,影响了高考的成绩,又因为自主性不够,不能更好的适应新高考。培养习惯应该是幼儿园、小学、初中的事情,更是家庭的事情,高中就是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学习的时候,可是因为基础不牢,导致高中还得补习惯养成的课,高中老师除了抓学习,还得抓习惯,既牵扯了教师的很大精力,又严重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升。基本的习惯都没有养成,做人更谈不上了。

做人教育可以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知道人生的本质是什么,可以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可以让世界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美好!学生时代,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时年少轻狂,总以为老师是在说教,在例行公事。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因为不明事理,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当美好的时光逝去的时候,我们经常在想,假使人生可以重来,我们肯定如何如何······,可惜的是人生不能重来,经历不能复制。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教育孩子的10种心态(孩子的教育为什么要从做人开始)(2)

做人教育是古今中外教育的首要因素和必备内容。中国传统教育尤其注重做人教育,中国传统教育的本质特点就是道德教育,就是做人教育(以后在与大家分享这方面的内容)。中国传统教育,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小学阶段,一个是大学阶段。小学阶段一般是8—15岁,大学阶段是15岁之后。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就是洒扫应对和经典诵读,所谓的洒扫应对就是为人处事,就是学会做人。通过做家务、劳动,通过与人的接触,学习人情世故,知道那些事情是正确的,那些事情是错误的,知道事情的先后顺序,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从而学会做人。

小学结束以后,进入大学阶段学习,大学学什么?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古典教育学专著,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基础的《学记》明确说明了这个问题: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返,谓之大成。意思是:第一年考查分析句段的能力和学习志向;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与周围的人是否和睦相处;第五年考查学生学识是否广博,同老师是否非常亲近;第七年考查学生研究学问的本领和识别朋友的能力。符合标准的就叫作“小成”。第九年,做到认识事物能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政治上有成熟的思想,意志坚定不移。符合标准的叫作“大成”。

教育孩子的10种心态(孩子的教育为什么要从做人开始)(3)

这就是这个传统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几乎都是围绕着做人来完成的,没有说考试考了多少分。当然传统教育不是不要学术,学术即当时的六艺教育,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也必须过关,但这是基础,最终的目标还是做人,成大成之人。学有余力,则以学文。

同样,西方教育也是注重做人的,西方教育始终是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做人,一个是做事。西方教育是在宗教背景下形成的教育,因为西方信仰多元化,学校只负责知识教育,育人教育主要由教堂完成。

我们引进西方教育,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就没有看到育人的环节,缺少了一条腿,导致中国现代教育的不健全。因此,南怀瑾老师说:“近百年的教育体制,我是一直反对的,因为不但中国旧文化没有了,西方文化也没有深入。”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所以,做人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学会了做人,明白了事理,就有了明确的正确的努力方向,就有了前行的动力,到时候就会响鼓不用重锤,就会不用扬鞭自奋蹄。至于怎样进行做人教育,下次与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