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面对镜子时,总会想起多年以前某个遥远的午后,那时我痴迷于作死式护肤。年少无知的我,拿起了手中的盐粒在脸上搓呀搓,咝~~~好疼疼疼。
为啥要跟脸过不去?还不是为了摩擦出一张电视剧主角般干净年轻的脸蛋吗?!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就在《大师与玛格丽特》里描写了一种恶魔的油膏(还真是恶魔生产的),女主角拿出来抹了几下:“脸颊变得红润而光泽,额头洁白如玉,皮肤发红了、身体发热了...只轻轻一跳,便离地悬浮在地毯上...”
这看起来就像是去角质膏的Plus版本嘛。不过,磨砂膏用起来的感觉,就像脸上的几百万个细胞在伸懒腰一样,真是舒服得飞起,难怪很多姑娘都对它欲罢不能。可问题也来了,我们的脸又不是搓衣板,经不起频繁的摩擦,去角质一时爽,过度可要悔断肠啊。
那么,到底什么是去角质?市面上常见的去角质方法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答。
角质形成细胞与角质层
我们皮肤里的角质形成细胞,从最下面的工厂里出来的时候,还是圆圆胖胖的“小鲜肉”,随着时间流逝,“小鲜肉”会不停往角质层走啊走,越变越干瘪,最后变成一排排守护我们皮肤的士兵(角质细胞),守卫皮肤一阵子之后,它们也会退休(脱落),后面再由新的“小鲜肉”顶上来继续守卫皮肤。
它们的分裂演变,以及脱落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额外去角质的。一般来说,年轻成年人的更新时间大概是28天,但随着年纪增加,细胞们也会逐渐力不从心,更新时间也会变长。
但是呢,当有些该退休又没有退休的士兵,还想在岗位上发挥余热的时候,我们的皮肤摸起来就会显得粗糙、甚至有点凹凸不平。
对于非脸部皮肤,比如胳膊肘儿、脚踝部位等,摸起来也比较糙,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的角质层厚度均比脸部厚。所以,也可以使用去角质的方法,使得皮肤变得更平滑。
去角质的原理是什么?
说得简单点,就是破坏与重建。
角质层就像是一排排士兵们全副武装所组成的坚实阵地。有时候,士兵的阵地组建得乱七八糟(皮肤粗糙表面凹凸不平等),就要靠去角质的办法,拆掉士兵阵地(化学法、物理法或者生物酶解法),然后再重建(启动皮肤伤口愈合机制)。
根据剥脱深浅可以分为三种:
1)浅层剥脱
2)中层剥脱
3)深层剥脱
浅层剥脱只是把表面的一层士兵们打发掉,因此重建时间短, 但达到的改善也较为有限。而随着摧毁的层数越多(剥脱程度加深),重建时间越长,不良反应,比如刺痛、瘙痒和泛红等越大(毕竟皮肤可是身上的一部分,遭不住这么打乱的),效果也越明显。
化学手段
—
果酸是最常用的化学剥脱剂。
皮肤外面这些起守护作用的士兵们(角质细胞),一个个都不是孤立的,他们还有专线电话(钙离子)互相联系。
不过,果酸就可以拔掉电话线(螯合钙离子),让士兵们联系不到对方,变成了无头苍蝇,他们就放弃坚守阵地了(角质层松动脱落)。
果酸按其结构可以分为三类:
○ α羟基酸
这是1.0版的果酸,其中最经典的是甘醇酸,个头最小(分子量最小),最易渗透皮肤的表层(钻得深),但也容易产生瘙痒刺痛等现象。
○ 多聚羟基酸
鉴于前面的小个子甘醇酸刺激性太强,为了在刺激性和功效性之间取得平衡,化学家们研发了2.0版的果酸(比如葡萄糖酸内酯),相比1.0版的果酸,个头比较大,这样钻得浅一些,而且在正常的时候让他会把武器收起来(内酯形式),只有当进入皮肤的时候才变身奥特曼开始干活(转变为葡萄糖酸具有α羟基酸结构)。
但是消费者还不满足,于是又有了3.0版的果酸(比如乳糖酸)。在2.0版果酸的基础上,多了个吸水的小伙伴(单糖),保湿效果很好。同时具有强大抗氧化能力,甚至在医学上被采用来保存移植器官。
○ β羟基酸
主要代表物质是水杨酸及其衍生物辛酰水杨酸。
跟1.0版的果酸相比,水杨酸主要是多了个亲近皮肤油脂的同伙(苯环),这使得他可以假装是皮肤油脂的亲戚,深入敌方后场(毛孔深处和含脂质多的角质层)杀敌(去角质)。因此在减少黑头和预防痊疮方面, 水杨酸的效果胜过1.0版的果酸。
说完了各种化学手段,我们再来看物理手段。
物理手段
—
在皮肤科上,通过真空密闭系统引导微小晶体(如Al2O3)去除老化的表皮。其实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吸尘器的工作过程。
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去角质的产品,只不过辅助的手段,从之前的真空密闭系统变成了纯手工操作。
整体而言,物理去角质的优点是损伤相对较小,见效快,摩擦到哪里角质就去到哪里。但假如摩擦得狠一点或者频率比较大,也是挺粗暴的。且长时间效果不如化学手段。
酶解法
—
前面讲的物理和化学去角质手段属于人工法。通过拔掉起衔接作用的电话线(移除起桥粒蛋白),让士兵们放弃坚守阵地(角质脱落)。
但是,还有一种更直接的做法(酶解法),就是添加一些干扰打电话的信号屏蔽器(添加相关蛋白酶,比如类组织蛋白酶等),让士兵们根本打不通电话,达到放弃阵地的目的。
酶解法的优势在于温和、高效,由于分子质量较大(前面的果酸分子质量均小于500Da),不会钻进皮肤造成刺激。缺点在于酶发挥作用要在合适的环境(pH和温度等),比较傲娇。
其他
—
另外,市面上还有一些去角质膏,搓起来起泥条的,看上去是很爽,其实搓起来的不是角质,我们角质层也很薄,根本不可能搓下来那么大一堆泥条。它们其实就是产品里本来就有的高分子聚合物。
好了,理解了去角质的原理后,我们再看看市面上常见的去角质产品。
关于去角质产品
在开始之前,先划几个关键点:
1. 去角质的频率
2. 去角质到什么程度
3. 去角质产品的用法
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一个肤质一个肤质地讲:
○ 中性/油性皮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人面部皮肤分类与护肤指南》,建议油性皮肤2周1次,中性皮肤3~4周1次去一次角质。而美国皮肤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的Mary P. Lupo教授则认为那些皮肤耐受性好、油性皮肤甚至1天1次也是可以尝试的。
因此去角质频率并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在2周1次到1天1次的频率范围中,结合产品本身的特点是不是够温和、以及自己的过往使用体验感和多次尝试才能找到最适频率。
在这过程中,如果脸变得发红/刺痛/干痒/起皮屑等代表已经过度去角质了,就该收手停一停了。
另外,去角质后续还要做好保湿和防晒。且对于后续一段时间的清洁,什么洁面仪、撕拉面膜这类比较作角质的产品就不要再用了。
油皮/中性皮去角质可以选择选择宝拉珍8%的乙醇酸凝胶,同时添加了泛醇和洋甘菊提取物来减少甘醇酸对皮肤的刺激作用。
嘉娜宝的suisai洗颜粉含有蛋白酶降解皮肤角质蛋白,同时配方中的脂肪酶加快皮肤油脂的分解。由于在湿气大或者高温处,酶活性会显著下降。因此产品用的小包装(粉末状),每次用1颗。
而科颜氏的磨砂膏,主要以氧化铝和硅藻土作为摩擦剂,同时添加甘油等润肤剂来减少皮肤对摩擦剂的刺激作用。
○ 干皮/敏感皮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人面部皮肤分类与护肤指南》,不建议干皮/敏感皮去角质。
对于敏感皮来说,首要任务就不是摧毁士兵们(角质细胞)的防御阵地,毕竟阵地前线(角质层)已经告急,外界刺激都可以冲破阵地长驱直入了,所以,敏感皮首先要做的是把士兵们的防御阵地建得坚固一点(屏障修复),再考虑其他。
而假如皮肤正处于过敏、皮肤有破损或晒伤等,就更不能去角质了。
○ 身体去角质
可以参考中性/油皮原则。而且,由于身体的皮厚一些,可以使用浓度高点的果酸,比如宝拉珍选的焕采精华身体乳含有10%的甘醇酸。
当然有合适的产品,并不一定发挥出好的作用,这涉及到去角质产品的使用方法。
使用果酸要注意什么?
1. 手臂测试
用前先用手臂测试,若无刺激反应,再使用于脸部。
2. 注意防晒
去角质的不良反应之一是色素沉着,且传统果酸的使用会提高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度,因此用后一定要注意防晒、注意防晒、注意防晒。重要的话说三遍。
去角质越去越薄吗?
这是一个比较题。
选择合适的去角质方法(不同皮肤类型对应不同产品,新手就从最低浓度开始建立自己的耐受浓度),皮肤增厚速度是可以跑赢去角质速度的。
但是,如果选择不当的高浓度果酸之类的,去角质确实会越去越薄。总的来说,正常肌肤的新陈代谢一直在缓慢进行,没必要去刻意因某段时间的肌肤干燥、暗沉等就想着通过“去角质”来解决。市场上很多的功效产品,也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有些人会喜欢追求“速度快”、“高浓度”的产品,但其去角质能力比较强,不建议自己盲目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