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诗歌的内容思想、和题材十分的丰寓,创作大量的诗歌, 而王维是一位山水画家,对自然景物以及光影变化的观察细腻,运用感官去体悟外在世界的一切,呈现在诗作中。
王维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意境静逸明秀,形象玲珑。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总能体会到空明的境界和纯美的意象,如同漫步在理想的山水之中,融入心境超越现实。在王维诗中,夕阳,形成园诗的暮色基调,也形成料理诗的独特意涵, 在送别离愁中渲染情思,在隐居山林之中突显空寂,使其诗作充满了味外之味,别有意境。
夕阳意象在田园诗中的意涵
王维的田园诗多写农村风光的幽静,与乡居生活的闲适自得,而田园生活的美好则让人兴起归隐之心,王维居于辋川时有多首诗作歌咏田园生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中描写辋川秋日傍晚的时分,听着时远时近的暮蝉声,傍晚的微风徐徐吹来,视线从远山转向落日,农村里的孤烟悠然升起,描写辋川的美景时总不忘使夕阳入镜,“馀”字的使用让傍晚的步调彷佛缓慢下来,诗人仔细欣赏着夕阳,品味着其中的闲适之情, 夕阳的意象在此具有田园风光的美感,也有诗人悠然自得的欢愉之情。全诗可谓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诗人一开篇描写夕阳斜照村落, 牛羊和牧童归来,诗人痴情的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这是农村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典型写照,农家生活总不脱离对农作物和农夫的描写。“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这两句是说,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依依不舍。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这首诗中的夕阳意象,成为农家生活的典型写照,在诗中成为基调,也紧扣王维“羡闲逸“、欲归隐之心。此为王维心目中的理想、农村生活型态, 而他捕捉入诗的不是白天良人辛勤工作的辛苦, 而是傍晚时分难得的清闲时光,夕阳意象正是王维诗中宁静闲逸的农村生活主题中, 不可少的意象之一。
《田园乐七首·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描写田园生活时,以采菱、策杖为人物动作, 渡头和树林为景色, 风急和日斜为自然景观的变化, 王维在构思田园诗的画面中,经常使用荆杖、墟落、日落等意象,而此诗中的夕阳意象,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变化,仍具有田园风光自然景物的悠然闲适, 未两句”杏树坛边渔父“引用典故,勾勒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以及作者的向往之情。
夕阳出现的时刻,也暗示着时间的消逝,日出日落像是人生的出生与死亡,同周而复始、不止息的自然规律相比,人的一生显得是那么的短暂,因此日落不免使人联想到人生迟暮,而夕阳在诗词的书写传统中伴随着悲怀而生。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以后,当时崔季重罢濮阳太守而隐居蓝田山。诗人与崔季重相约出游,诗中“残雨斜日照”点出时间,刚下过一场雨,而夕阳透过云层!照耀下来,傍晚的飞鸟相继归巢,接下来两句“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意味着故人之心丝毫未变,诗人只为彼此而衰老的容颜叹息。
夕阳除了点出傍晚的时间, 也使人联想到渐增的年岁,虽无法抗拒时间流逝, 但是年轻的心志并不随时间而有所改变。诗中的夕阳意象,一则有日出日落的实指意涵,一则有感叹时光流逝,人近迟暮之意。
夕阳意象在送别诗中的意涵
夕阳总能勾起许多愁思,诗人在送别友人之时,难免显得不舍与伤感,因为在诗作中,通常用夕阳来营造离愁别绪,格外能使人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送韦评事》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这首诗是王维在送别友人韦评事到边塞从军时所创作的。此诗前两句“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汉朝卫青击败匈奴贵族右贤王,王维取其典故, 期许韦评事戍守边将,从军杀敌立功,写得很有气势,表现了昂扬向上的情调。而后两句“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则把笔锋一转,写塞外萧索悲凉的景象所引起的思乡愁情。其中“孤城”“落日”两个意象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一片雄阔的景象,同时也描绘出边地的荒凉。其意境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甚为相似,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诗中以夕阳来渲染愁绪的绵延不绝,随着落日西下,心情也渐入孤绝, 在诗的最后一句抒情,更无法收束离愁,诗中使用愁字, 夕阳意象在此也暗示离愁,送别之情更加真挚。
《送从弟蕃游淮南》
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淮阴少年辈,千里远相寻。高义难自隐,明时宁陆沉。岛夷九州外,泉馆三山深。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忽思鲈鱼鲙,复有沧洲心。天寒蒹葭渚,日落云梦林。江城下枫叶,淮上闻秋砧。送归青门外,车马去駸駸。
王维送别蕃赴淮南, 诗作其中两句“天寒蒹葭渚,日落云梦林”为想象云梦大泽的景色,水中的小块陆地上芦苇丛生, 在天际之下掩映,日落在云梦大泽之上,别有一番苍茫寥落之感, 对照上一句的“天寒”、“日落”,给人的感觉也不是温暖或是安心, 反而有孤寂之感,诗人寓情于景,虽然夕阳是虚写,仍能感受到作者的送别之情。
《送邢桂州》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以前。邢桂州指邢济。按唐人惯例,邢济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市)上任,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取水路前往,王维去送别,目送孤帆碧天,想象风波洞庭的气势,有感而发,创作此诗。
本诗一开头,先想象友人乘船至洞庭湖, 描述洞庭湖的风光,不落渲染离情别绪的窠臼,反而写得意气昂扬,而惜别感情则隐含于中,“风波下洞庭”一句,表现出了诗人目送孤帆碧天、望尽风烟洞庭的深情,感情含蓄而沉着。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颈联笔势陡转,以飞动之笔触写江湖风光。, 在夕阳西下时,不是绚烂的晚霞,而是湖面反射的炫目的白光。天空和湖面合而为一, 成为一片蓝色, 虽不是傍晚黄昏时的典型景色,但诗人把握住特殊光线和自然景象的瞬间,以色彩的变化表现洞庭湖的壮阔景象。本诗中的夕阳意象未蕴含离别的愁思, 反而是多了一份对自然景象的震慑。
夕阳意象在禅理诗及归隐诗中的意涵
王维将禅意渗透进诗作中,构建起清淡的禅意风格。“不用禅语,时得禅理。”王维诗作中, 以山水田园诗的自然意境透露出的禅理居多,具有空寂的美感和意境。
《鹿柴》
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描写的是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返景指的是夕阳的余晖,在不见人空山中, 依稀还听得到说话声,在茂密的森林深处, 一抹夕阳的余晖忽然照射进来, 照在青苔之上,光线移动的瞬间, 使人心动了一下,悟禅也是如此,能够在某情境之中的某一刻突然顿悟, 浑沌中领悟,达到禅的境界。夕阳余晖在此就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变化, 而是借用来形容顿悟的意象。
在王维看来落日是美好的风景,不必因日落时未“归”而惆怅,也不必因日落思情而感伤, 故此落日是没有世俗的成分,不带有离愁感伤,而是参禅的一个过程和心境。
《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此诗描写的是傍晚时分,秋山敛余照, 夕阳应该已经隐于山后,而光线逐渐微弱, 却是满山彩翠, 斑斓的色彩与夕岚融合,这正是《楞伽经》中所揭示的“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 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象”。禅宗的色空不二的境界,透过王维以其「空」的禅境与笔素之间的多元色泽, 在其中表达空寂与缤纷的融合。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此诗为居辋川时所作,归隐的生活对王维来说不免感到寂寞,苍茫对落晖, 夕阳西下却引起苍茫之感,“苍茫对落晖”一句出自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七“日晚荒城上。苍茫余落晖”诗句。虽然来访的客人不多,却也无所谓,新生的嫩竹和红莲的凋谢在大自然中本是自然现象,归隐的生活本是回归自然, 在自闲自落的世界中,人的心虽有苍茫寂寞之感,却也不必再感伤了。诗中的落日军是描述归隐田园生活诗的基调,夕阳意象在此反映王维寂寞的心境。
夕阳意象在边塞诗和其他诗中的意涵
盛唐边塞诗中,自然流畅的语言,与雄浑意象、悲壮的情感基调并不相悖,而是结伴而行,相辅相成。王维曾出使过边塞, 诗作中多有边塞的景色,而赠送友人赴边的作品中也描述许多景致, 不同于乡村的落日,落日意象在边塞诗中有其浑然壮阔之感, 映照诗人的浩然之心。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边塞的落日不同于乡村田园中的落日, 诗人描写的方式也就不同。边塞的夕阳在大沙漠中,开阔的视野与空间感,杳无人烟之境,格外震撼,写出壮阔之美,诗人刻意捕捉经典画面, 广阔的沙漠上,只见孤烟冉冉而升,浑圆的夕阳逐渐渐西下。用景写意,景色融入了作者孤寂之感,边疆的豪情壮志,寓于景中。
《早春行》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这是一首闺怨诗,这类作品的王维集中并不多见,当作于作者早年时期,诗中描写贵族女子白天郊外游春、夜间独守空房的复杂心理。少妇在春天出门游赏春景,因爱水而坐于水边,在水中看见自己的装扮,因羞于见人而立于花中。玩赏了一天,到了傍晚时分,坐上香车回家, 少妇出外游乐,本为驱除别离之苦, 谁知却勾起了对丈夫的思念, 夕阳在此为明显的转折之处,通过落日暗示该回家了,但回家之后却是独守空间,想到孤身的寂寞而引发愁绪,落日在此也暗示少妇青春逝去的感伤。
在田园风光与归隐生活这类诗作中,王维将夕阳意象运用于描写田园生活的典型,成为夕阳西下的田园风光的基础, 夕阳意象在此有闲适安宁的感觉,并营造出片乐土的想象,描述归隐生活中的夕阳意象有隐逸之感。边塞风光中的夕阳意象则有壮美之感,呈现边塞特有的景色,也寄托个人情感。蕴含禅理是王维的特色之一,在夕阳意象中蕴含禅理,以禅入诗。日落意象的出现,经常是伴随着感伤,王以禅入诗,则为夕阳意象赋予新意, 使其蕴含丰富的意象。
通过夕阳的意象,我们品读王维诗作时,不仅能够自画面的视觉意象进入诗境,也能够抒发想象,领会诗中独特的韵味。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精彩: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记梦诗词里的悲欢与愁苦
人生旅途中,风雨又有什么好怕?——细读苏东坡《定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