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高端耳塞市场中,ALO旗下的Campfire Audio(下文简称为’CFA’)已然是当之无愧的主流品牌,仙女座、织女星、“小猪佩奇”、太阳神等耳熟能详的型号令ALO这个原本以线材和耳放为主力产品的美国品牌在小几年时间里迅速崛起为一线中高端耳塞厂商。

追溯其成功的原因,Andromeda即仙女座这一个型号堪称“功高盖世”——独特的几何表面 螺钉造型、极其吸睛的森绿配色以及格外纤细清亮的声音注定了这条耳机拥有“网红命”,一经推出便畅销至今而不衰,更推出白色、蓝色、不锈钢等衍生版本。

然而在Andromeda大获成功的同时,其本身也似乎成为了一道门槛:价位低于Andromeda的其它CFA耳机,尽管造型线材都与Andromeda一致,却没几个卖座的——按说越是便宜的型号销量理应更高才对。

不过要我说呢,这事儿多半要怪CFA自己,毕竟Nova、Orion、Lyra这几条耳塞在我听来都有些“划水”的感觉,也就Polaris还比较像样(这一条卖得也相对好些,但还是没法跟Andromeda相比较)。直到“小猪佩奇”Comet出现以后,CFA才有了能够“跑量”的产品——可Comet说到底就是条千元出头的入门塞而已,其与Polaris之间这两千多块的空档仍然缺少强力型号填补。

更准确地说,我们等来的还有新版Polaris与Andromeda。可以看出今天的CFA对产品定位区分得比过去更加清晰,精简掉了诸多没什么存在必要的型号,在Andromeda这一系“棱棱角角”的产品线中仅保留相对成功的Polari与Andromeda进行升级,并增加这款IO填补2000档价位的空白。

也所以我们能够发现IO在诸多方面的规格都是向更加昂贵的新版Polaris与Andromeda看齐的。首先是一样款式的全新设计包装,从背后打开后露出内包装与自带光效的放射状条纹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哆啦A梦伸出圆手的场景(不劳姥爷祝福,我先干了这瓶泻药)。这个颇有些趣味的设计瞬间就把用户对产品的期待值提升了一整个level。

openfire新报价(售价并不昂贵的Campfire)(1)

接下来的惊喜就是这只真皮制煎饺形状的耳机包。相比过去CFA耳机附送的那只方形耳机包,不但材质更上档次、容积更大、设计更美观,拉链也明显顺畅了很多,收纳较过去轻松不少。对于2300块钱的耳塞而言这只收纳包的规格绝对称得上奢侈。

openfire新报价(售价并不昂贵的Campfire)(2)

最令我个人在意的变化是IO/新Polaris/新Andromeda的标配线有了明显的改良。虽然还是Litz,但在更换了烟熏色外皮与绞制方式后其柔软度比过去好了不少,也更耐氧化(至少更不容易被看出来氧化痕迹)。

openfire新报价(售价并不昂贵的Campfire)(3)

最最最感人的是,旧Litz那设计十足智障的铁丝耳挂终于被取消了——至于为什么说它的铁丝耳挂智障,因为铁丝外面包裹的热缩管太粗了以至于用户将铁丝耳挂弯制定型后它又会弹回去(回弹速度甚至快过C套),迫使用户经常性地弯折耳挂导致金属疲劳、铁丝折断。新Litz只保留了一截热弯成型的热缩管、取消了铁丝,用户再不必承受此困扰。

其它配件则与Atlas等型号类似,除了标配硅胶与海绵套外,还附送了一整套不同尺寸的正版final E套。实际使用中我也更推荐E套,无论质感、舒适度还是声音都更好一些。

openfire新报价(售价并不昂贵的Campfire)(4)

耳机本体的造型乍看与旧版Andromeda等型号像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但上手后马上就能察觉到区别:IO等新款CFA耳机的外壳表面不再残留有CNC加工的刀纹,边角的尖锐程度也圆润了一些,可见CFA为其增加了打磨抛光的工序,好处不仅仅是质感更细腻而已,佩戴舒适度也有改善、没以前那么硌耳朵咯。

openfire新报价(售价并不昂贵的Campfire)(5)

另外Andromeda为诸多用户所诟病的掉漆问题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除了边角锐度降低令漆面更易保持外,IO的漆面摸上去也致密光滑一些。虽说借来的耳机不好意思用得太糙,但坦诚地讲,半个多月的使用中我也算不上非常小心,经常挂在脖子上难免会有左右单元互相擦碰的情况,却也没见漆面有明显损伤。这要是换作以前的Andromeda估计早就露出铝色啦。

所以用户无需太担心IO这夺目的石榴红色能否持久,只要别用得太糙就成。何况人家还送了三只收纳袋,可以将左右单元分隔开放置或者分类收纳耳塞套,IO的成色保持起来并不是多劳心费神的事情。

openfire新报价(售价并不昂贵的Campfire)(6)

IO的音质表现算是小小地超出了我的预料。虽然我一向不是很介意耳塞用了几颗什么单元,但CFA终究不是final那种“旁门左道”,产品路线基本上是比较常规的,而且这个牌子一向也不好算作高性价比品牌,所以我对IO声音素质的预期并不高。

然而实际听下来倒还挺不错,细节丰富程度、分离度、声场广度及动态与鲜活感在2000元价位上都蛮好,虽然不可否认我掰掰手指头就能数出来四五条接近价位里素质更强的耳塞,但IO最不济也算这个价位里中游以上的水准了。

openfire新报价(售价并不昂贵的Campfire)(7)

最有趣的是,不同于过去CFA那些“铁味十足”的低端动铁耳塞如Nova和Orion,IO的音色更接近所谓的“圈味”。IO呈现出的线条感固然不弱,但其并不像Andromeda那样纤瘦利落,而是更多地向Andromeda S和Comet这两款不锈钢壳的型号靠拢,在保证足够清晰锐利的线条感的同时弹性也很好,尤其低频部分听起来非常“韧”,饱满且回弹质感非常细腻。

与此同时,IO的混响感在动铁耳塞中也是比较充足的类型。虽然其高频亮度谈不上出类拔萃,但用来聆听弦乐或钢琴仍然非常棒,琴箱的共鸣感十分充足,人声也因之显得更富“磁性”——我最喜欢的耳塞LAB II的特点也是这样的,甚至你在final自家的两三千价位耳塞中都找不到一条比IO更像LAB II的型号,更别说IO的低频质感其实比LAB II要强。虽然二者在混响的质感和层次感上完全没有可比性,但LAB II的使用局限终究是比较多(不隔音、容易掉等等),所以我还是非常乐意把IO作为LAB II的日常补充来用。

也所以无怪乎CFA强调IO是他们调校周期最长的一条耳塞,这样的音色对于一个美系品牌来说的确颇有些难度。

openfire新报价(售价并不昂贵的Campfire)(8)

当然了,既然IO的音色是这种比较偏门的类型,也就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产品。首先是刚开声时中频密度不是很好、带一些朦胧感,不过响过几个小时以后就基本没问题了(谁说动铁不用煲机的?)。

而且既然IO混响足、音色跟Andrmeda S和LAB II这样的耳塞比较相像,那么完全可以想见这二者的缺点也会体现在IO身上——也就是山洞音。作为LAB II用户的我对于IO这种程度的山洞音当然完全不在乎啦,但一般用户则比较难说。

掌握了IO的优缺点后,其擅长于不擅长的音乐类型自然就很清楚了:人声、流行现场、钢琴、弦乐、拨弦乐是IO格外拿手的项目;讲求利落感的金属乐和电子乐则不推荐,乐器构成比较复杂的交响乐同样不太合适,偏多的混响会让层次感变得混乱、容易听得脑仁儿疼。

至于前端选择也是尽量取中性或偏明快纤瘦类型的,如山灵M2X、Astell&Kern SR15等,偏闷偏散偏混的机器则强烈不推荐。至于推力倒是不用太留意,IO跟CFA的其它动铁耳塞一样都非常易于驱动,上大推力高增益的机器反而有可能被底噪所困扰。

openfire新报价(售价并不昂贵的Campfire)(9)

总体而言,IO恐怕未必是一条新手向的耳塞,它的素质虽然还不错但并不拔尖、音色取向也并非眼下中低端耳塞普遍采用、并且较受欢迎的均衡类型,并不能在绝大多数类型的音乐上达到还不错的效果,也并非随便抓一台前端过来就可以听。

但话说回来,中低端价位的均衡向耳塞也意味着几乎不会在任一乐曲或前端搭配下给人以惊艳感,而对于经验较为丰富、不缺乏高端器材的玩家而言,反而是有取有舍、突出特定音乐类型表现力的中低端耳塞更具吸引力。IO对人声、弦乐及钢琴的演绎方式显然比同价位的大多数型号更具特色且上档次,加上出色做工与配件品质的缘故,我个人颇为喜欢,推荐具备一定经验与鉴赏力的玩家或专注于上述音乐类型的一般用户到店试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