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读历史教科书,只知道赵高祸乱朝廷,操纵二世皇帝,施行暴政,残杀忠良,打击宗室,三年,短暂的三年时间,就使秦国历代君主开创的大秦帝国轰然倾塌近来读《史记•李斯列传》,方才知道,秦国灭亡的真正宿主是李斯,李斯是个大忠大奸之人可以这样说:如果世上没有李斯,秦国兴不起来;如果世上没有李斯,秦朝灭亡不了李斯在楚国上蔡做郡中小吏时,看见厕中老鼠和仓中老鼠的巨大差别,决心做一只仓中鼠于是他告别楚国投奔强大的秦国,先是投靠吕不韦做了郎官,一个负责宫廷警卫的官员,有机会接触秦王并得到秦王嬴政的信任,先后加封为长史、客卿、廷尉以至丞相之位,位极人臣,炙手可热,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秦帝国的二号人物,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史记李斯传最后一句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史记李斯传最后一句话(李斯之祸读史记)

史记李斯传最后一句话

从小读历史教科书,只知道赵高祸乱朝廷,操纵二世皇帝,施行暴政,残杀忠良,打击宗室,三年,短暂的三年时间,就使秦国历代君主开创的大秦帝国轰然倾塌。近来读《史记•李斯列传》,方才知道,秦国灭亡的真正宿主是李斯,李斯是个大忠大奸之人。可以这样说:如果世上没有李斯,秦国兴不起来;如果世上没有李斯,秦朝灭亡不了!李斯在楚国上蔡做郡中小吏时,看见厕中老鼠和仓中老鼠的巨大差别,决心做一只仓中鼠。于是他告别楚国投奔强大的秦国,先是投靠吕不韦做了郎官,一个负责宫廷警卫的官员,有机会接触秦王并得到秦王嬴政的信任,先后加封为长史、客卿、廷尉以至丞相之位,位极人臣,炙手可热,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秦帝国的二号人物。

李斯能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绝不是靠投机钻营,浪得虚名,而是靠治理国政的雄才大略,非同寻常的超人智慧,洞察世事的卓越胆识,因此说他的成功是干出来的。吕不韦之后,李斯扶持秦王嬴政加冠亲政,强力支持秦始皇奋力东出,平灭六国,荡平天下,使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又说服秦始皇焚书坑儒,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些都是李斯对年轻的大秦帝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功不可没,彪炳千秋。因此在本篇开头我说过,如果世上没有李斯,秦国不会兴,或者退一步说秦国实行伟大复兴的步伐会慢很多,道路会曲折很多,代价会增大很多。

李斯是个具有双面人格的人,他的另一面在秦始皇驾崩之后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说丧心病狂。能力超群的人做起坏事来,往往坏得更彻底,破坏力更大。

先说沙丘之谋。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派公子扶苏去前线劳军,把不更事的小儿子胡亥带在身旁,天下父母都溺爱小儿,带胡亥巡游天下,其实是让他长长见识,只当一趟公费旅游。谁料,当皇帝的车辇到了沙丘之地,秦始皇急症发作驾崩,临死只写了一份诏书,这份诏书是写给公子扶苏的,扶苏为长子,又是他喜欢的芈姓夫人所生,其意不言自明,要他接班当皇上。赵高扣住诏书,找李斯商议,赵高说:“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赵高说的如此露骨,谁能当太子继位,咱俩说了算。其实这时候的赵高只是一个受宠的寺人,秦朝时的寺人就是后来的太监,赵高的权力并不大,秦王驾崩监国之权全在于丞相,假如丞相李斯能坚持原则,严词拒绝赵高篡改诏书的要求,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将完全是另一副样子。况且不会得罪胡亥,这时候的胡亥还是好人一枚,根本没有篡位当皇帝的欲望。当赵高怂恿胡亥当国之时,胡亥说:“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谫,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意思很明白,胡亥是被赵高一步一步强推上皇帝宝座的。然而李斯在赵高一派胡言之下,在自己前途和家族利益至上的观点驱使下,做出了一个糊涂至极的决定,同意赵高篡改诏书的提议,赐死公子扶苏,赐死他们惧怕的名将蒙恬,扶胡亥上位,是为秦二世皇帝。

秦二世的权利拜胡亥所赐,因此李斯的地位日渐下降,权利日渐削弱,甚至到了想见一见皇帝的机会都没有,奏折还得靠赵高转达,丞相和皇帝隔离,赵高独霸朝堂的局面形成了。这时的李斯为了保住既得利益,倾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完全忘记初心,越发出卖良心,他这样给二世皇帝进谏:“且夫俭节仁义之人立于朝,则荒肆之乐辍矣;谏说论理之臣间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烈士死节之行显于世,则淫康之虞废矣。……凡贤主者,必将能拂世磨俗,而废其所恶,立其所欲,故生则有尊重之势,死则有贤明之谥也。是以明君独断,故权不在臣也。然后能灭仁义之涂,掩驰说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聪掩明,内独视听,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谏说忿争之辩。”公然唆使年幼的二世皇帝要独断专行,还说贤明的君主一定要“灭仁义之人”“堵塞住言路”“不让有气节的人士展示智慧”。当二世皇帝问及尧禹之道,李斯竟然说:尧当国之时,所住的屋子茅草都不修剪,椽子不用彩色描绘;禹治水之时,大腿上没有肉,小腿上毫毛都磨光了,尧禹牺牲自己,把自己当作天下人的奴隶,把君主的位置当成枷锁,限制自己的欲望,这不是贤明的君主,不值得效仿。李斯还断章取义引用韩非子的话:“韩子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意思是说母亲太慈祥儿子必然不成器,主家严厉而家奴就不会强势。他还用比喻的方法说:“城高五丈,而楼季不轻犯也;泰山之高百仞,而跛牧其上。”用现代文表述一下就是:五丈高的城墙,楼季不敢轻易冒犯;泰山高达百仞,而跛脚的牧羊人却敢在上面放牧。用这个比喻劝谏二世皇帝在国内严刑峻法,横征暴敛。结果怎样?二世皇帝听了丞相李斯的话,于是推行暴政,“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众者忠臣。”谁摊派的赋税重谁就是好官,谁杀人多谁就是忠臣。这就是丞相李斯的作为,此时的李斯哪里还有半点丞相的样子,秦始皇帝时期的丞相李斯已经死了,二世皇帝时期的李斯简直成了狂妄疯癫的魔鬼。

于是就有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秦国七代国君创造的大秦帝国土崩瓦解,灰飞烟灭。这个结局恐怕丞相李斯得负主要责任,历史不可假设但还是要假设一番:假如秦始皇帝驾崩之时,李斯在沙丘能守正不移痛斥赵高邪说,假如尽心辅佐二世皇帝而不胡说八道,秦国会那么快灭亡吗?由此扩大开去:大到国家民族,中到集团公司,小到一个家庭,用对人用好人关乎兴衰成败,绝对不可草率轻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