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进我的世界⾥,我将把发⽣在昨天的真实故事,向您娓娓道来,惟愿咀嚼粗茶淡饭写锦绣文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兴风起涛,人真实事真实无需追根朔原,故园情旧时梦回味尽是伤创。去感受⽥园里处处弥漫的清新空⽓,还有令⼈陶醉的花⾹,更有不时从药箱⾥拿出来五颜六⾊⼊⼝即化的圆圆的砂糖,逗着小孩子的赤脚医生!

历经拨乱反正岁月,他们怀着一腔激情,行走在人民公社的大队与小队之间,很沉的十字药箱斜挂在肩上,一根铁棍丈量乡间小路,阳光下他们的背影和青山相融,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看炊烟袅袅,夜幕低垂应声出诊听犬吠阵阵,赤脚医生,千千万万中国农民心田的记忆,犹如一道道闪亮的流星在夜空滑过,在记忆里还依稀记得——宝塔糖的味道、橡皮膏的气息、土霉素让很多人一口黄牙、庆大霉素抑制高烧、青霉素涩中带苦做皮试的程序让人多挨一针!

⾚脚医⽣是⽥间地头劳动的⼈们羡慕的读书⼈,他们不⽤卷⺠兄弟传递⻓⻓的叶⼦烟杆,他们的经济⾹烟夹在⼿⾥看起来特别有型,闻起来淡淡的香,点煤油灯可以报销油费,布票粮票在他们⼿⾥有点变戏法的感觉,总是⽐常⼈多个⼀张两张,令⼈羡慕!

天牢见铁胆神侯(像猴儿一样候着)(1)

第八章 像猴儿一样候着,难得“马上封侯”

“走、走、走,我有户口;来、来、来,你笑开怀”,左手打着莲花闹,来自河南的耍猴人右手使上洪荒之力一甩手中的常常的鞭子,鞭子在半空里发出噼啪响亮的声响,猴子作势地从地上飞窜到他的肩头,熟练而娴熟地配合着他的表演,搂住他历经世故的脖子,扬起机灵而奸诈的尾巴,把红色的屁股露出来供人群仰望。

猴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

猴类也称是灵长类,它是动物界里最进化的一类。猴大脑发达,四肢可以使用简单工具和抓取食物,手趾可以分开,有助于攀爬树枝和拿东西,一般猴按区域或鼻孔构造分布,如按地域一般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温暖地带。大多栖息在林区。

耍猴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唐朝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它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新野县。

古时候,人们将猴子视为马的守护神,常于马厩内养猴子以留住马匹,并让猴子表演猴戏作祭祀之用,因此猴子又有“马留”的别称,粤语语系里,至今好保留着这种叫法。

中国猴戏也从日本的奈良时代传入到岛国。

在历史的进程中,后来耍猴的宗教性变淡,有些只是纯娱乐性,一些小贩为招揽顾客,也会养猴子表演卖技艺,尤其常见于卖武术、卖药等行业。

猴子没有臀部,所以坐不住,善於变动;

然而猴子的屁股是红色的,经常用来形容人害羞时候的脸。

据索引派认为,属相为猴的人,经常换工作是他们的常态,因为猴子嬗变、多计谋、狡猾,甚至虚伪。

猴子具有善的天性,与古时代诸侯性质很相近,列强诸侯们各据一方,它们好计谋、多机变,阳奉阴违、皮里春秋的事无所不及、及所能会,所以当初形容各据一方的霸主如一群猴子的王一样,善指挥应变,因而诸侯的『侯』字是将猴的犬去除,代表人而成『侯』,其道理在此。

在中国古籍中猴子的别称有禺,果然,独,狨等。据《白虎通》记述:“猴,侯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侯,是等待、观望的意思。

神话艺术作品《西游记》中的美猴王,花果山上一块仙石所生,天地生成,无父母,无名无姓,拜菩提祖师处,祖师从猴王身上取个姓氏‘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他姓‘狲’,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姓‘孙’,因此得名孙悟空。由于上课不专心,师父在脑袋上连敲三下以示处罚,被他际会成三更天受教,于是跪拜于师父床前,学会七十二变的本领。

耍猴人“嘡、嘡、嘡”敲着锣,顿足在五通大队的大操场,猴子连续翻了几个跟斗,引来群众们观看,耍猴人扯起嗓门高叫道——

“猴王,你爬到我举起的竹竿上远望,看看这个大队里谁是懒婆娘?!”

猴子蹬了一下,张大嘴回应了一声“嚎”;

然后顺着竹竿“嗦、嗦、嗦”往上爬到竹竿的顶部,左前肢紧紧抓住竹竿上的红绳,右前肢反向搭在额头上,向人群中望去。

人群中三个穿得最漂亮的女人撒腿就跑,连声说“莫邪、莫邪、莫邪”,穿得最艳丽、跑在最前面的女人,竟然是赤脚医生助理牛娃子先生的老婆。

于是人群中像煮沸了的滚水,一下子炸开了锅——

“懒婆娘、懒婆娘”;

哄堂大笑像洗马摊桥墩下奔腾的潮水,一浪盖过一浪。

唐逸夫站在合作医疗门前的斜坡上,对着操场上的耍猴人笑眯眯地说:“穿得漂亮就是懒婆娘啊?那是他男人会挣钱!”

人群里有人应和:“对的,就是嘛。不过牛娃子的婆娘喜欢拿姜捏醋,牛娃子不好过日子,得治病”。

唐逸夫笑哈哈地说:“喜欢吃醋是妇科病,我开个方子,专门治吃醋的,懒婆娘吃了也有用”。

牛娃子一听,正中下怀,兴冲冲地从操场冲向合作医疗室,唐逸夫也走了进去。

牛娃子拿过处方笺,抓起笔,递到唐逸夫手里。

唐逸夫说:“这叫做‘疗妒汤’;用品相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天早晨起床吃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

牛娃子说:“这也不值什么,只是不见得见效。 ”

唐逸夫说:“一剂不效吃十剂,今天无效明天再吃,今年无效吃到明年。反正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 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 死了还嫉妒啥子!那时就见效了。”

说着,旁边看热闹的群众都大笑起来,有的说牛娃子是耙耳朵,有的说牛娃子是龅牙腔,还有人顺口唱起了顺口牛“一行服一行,西瓜服龅牙腔,耙耳朵怕婆娘”。

唐逸夫笑着说:“不过是闲着解闷罢了,有什么关系,说笑了你们就值钱。实告你们说, 很多病都是病人自己治好的,你觉得这个一声有能耐,你的病就好了大半”。

耍猴人牵着猴子走过来,大大的鞠了一个躬,挥舞一下鞭子,对着猴子说:“来,给衣食父母玩个把式”;

猴子稳稳一站,把脸一抹,顺手在耍猴人的随身口袋里拿出一个戏脸壳(人们常说的变脸道具),把戏脸壳的九十度角弯钩衔在嘴里,脸谱是一个关公像,人们喝彩起来;

耍猴人弯下腰,只见猴子以迅雷不可掩耳(盗铃)之势把关公脸谱取下,敏捷地跳过去丢进口袋,立马取出一个孙悟空的脸谱衔在嘴上,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猴子窜到唐逸夫面前,两个前肢竖起大拇指,耍猴人蹲成一个马的样子,两手作势往前扬蹄,紧密无缝起配合着吆喝唱起来:“祝——您——马——上——封——侯——欧——藕——偶——鸥——讴!”

大家七嘴八舌:“好兆头”、“有好运”、“招财进宝”、“马上有喜”……

唐逸夫依然是笑眯眯的,把一个红包塞进耍猴人的口袋;

耍猴人一声锣响:“凯歌高唱——您——辉——煌——昂——盎——卬——昻——昻!”

耍猴人的脚步渐行渐远,敲锣声也由大到小……

唐逸夫突然想起一件事,抓起一口袋早就抓好的药追了上去。

“师傅,路上辛苦,记得多喝水,遇上身体有个小毛病什么的,用这个《诸葛行军散》服用”。

耍猴人接过袋子,双眼急速浏览,唐逸夫根据《奇方类编》下卷,按照区域、气候予以组方,并在袋子上用飘逸的草书着——

第一剂:

绿豆粉15克;麻黄(去节)5克;

干姜5克;陈皮10克;

此方为细末,用凉水调服。

第二剂:

麝香3克;西牛黄3克;珠粉6克;

冰片3.6克;腰黄6克;

马牙消0.6克;姜粉1.2克

次方为净末,每次约0.3克。

功能主治:

消暑解毒,辟秽利窍。

治中暑昏晕,腹痛吐泻,热症烦闷。

耍猴人立在原地,久久注视着唐逸夫——好久没人这样关心过他了,他的手颤抖着,从袋子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本泛黄的《乾隆本太平要览》,恭敬地递给唐逸夫,嘴唇嗫嚅着:“您用得着,我祖上传下来的,留着是一种浪费”。

天牢见铁胆神侯(像猴儿一样候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