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实时查看收视率(实时收视率来了)(1)

七月底索福瑞和尼尔森相继宣布将要发布实时收视率,这个消息似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和影响,毕竟在此之前酷云就一直在发布实时收视率,也好象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力。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错了,实时收视率将深刻改变这个行业,它已经来了。

目前我们所说的收视率其实是播后收视率,此前因为技术无法实现,所以大家无奈接受了国际通行的隔天收视率。收视测量机构在将收视数据打包后,于次日上午发给收视率购买客户,其中有些客户可以获得VIP待遇,比别人早一点拿到数据,这就在竞争中发挥了强大威力。所以越早获得收视率,成为台长和决策者们的重大需求。基于此,在技术可能的情况下,酷云最早发布了实时收视率,也最早被那些战斗在收视竞争最前列的领导们关注。

索福瑞郑维东在关于实时收视率的文章中说,“要说世界上性子最急的,当属我们国人。”不只发生在实时收视率上,在测量仪时代,中国的测量仪城市数量也远远超过美国。台湾尼尔森总经理在一次会议上也吐槽说美国人还在用日记卡,而中国大陆已经很少看到日记卡城市。其实这不是我们急,而是我们在收视率的重视程度上超越世界各国,我们在收视率分析和应用方面已经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弯道超车效应。

显然实时收视率具备先进性,也符合当下媒体融合的大环境。那么实时收视率只是会让台长们晚上紧盯电视屏幕,坐镇播控中心吗?实时收视率首先会带来实时节目编排。港台的电视台在新闻大战时通常都会在编辑部放上几部电视机,实时播出竞争对手的电视节目。在香港的整点新闻没有一个是整点播出的,因为实时竞争导致各台抢播,而抢播必然会突破原有节目编排。

实时收视率时代,台长、总编们将会实时感受到竞争,随时调整编排将成为常态,在播出中变更节目内容和编排将成为编播人员的基本功。这对于当下的电视台来说,从来没有经历过,靠人来做实时调整有许多变量要考虑,做得过来吗?做得对吗?显然,有经验的编播人员是不够的,还需要电脑的介入,需要大数据或者人工智能的帮助,这就被称为程序化编排。

过去我所在的咨询机构就有类似产品,但仍主要建立在人工决策上,未来随着实时收视率的发布,数据将会得到积累,人们可以发现电脑将能自如地应对,程序化编排的节目可能会比人工编排好很多,而这个效益一旦被发现,电视台将会大范围普及这项应用。当然,实时收视率的主要冲击波还不是节目编排,更多在广告编排上。一旦有了公开的实时收视率,对电视节目编排有影响力的广告主也可以实时地获得节目收视数据,他们的广告编排就会相应得到优化。这又牵扯到另一个新兴技术:广告程序化购买,实时竞价购买RTB。这一技术在收视率还未实时化的美国已经兴起,一些公司通过各种大数据和算法在帮助广告客户优化广告排播,使得原来提前一月、一周下单的流程大大简化和实时化。这种下单方式本来也是互联网广告行业的通常做法。在互联网广告超越电视广告的今天,广告的程序化购买非常重要。而来自于商业的压力,自然也会传导到节目部门。

电视进入到实时收视率时代,会让不看电视的电视人们真正坐下来,好好地看看自己的节目,看看别人的节目,当然电视人的生活压力会增加不少。同时,它也将改变这个行业的生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