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质

(1)本质,实体

【成语】

浊质凡姿

玉质金相

羊质虎皮

妍姿艳质

仙姿玉质

文质彬彬

蜕化变质

天生丽质

蒲柳之质

兰质薰心

金玉其质

【例句】

①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灭论》)

②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隋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报任安书》)

(2)资质,禀性

【例句】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3)质地,底子

【例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照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4)朴实,缺乏文采

【成语】

质而不野

怀质抱真

质朴率真

【例句】

①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②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

(5)质问,询问

【成语】

质疑问难

质疑辨惑

【例句】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6)评判,对质

【成语】

质之鬼神

当面对质

【例句】

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礼记·曲礼上》)

(7)人质

【例句】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8)通“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成语】

解衣伏质

【例句】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9)通“贽”,礼物,见面礼

【例句】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10)正、刚刚

【例句】

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11)箭靶

【例句】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劝学》)

【语义提示】

“质”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抵押”;抵押需要的东西,就是“本质,本体”。事物的“本质”是“朴实的”。抵押的东西要刚好和对方的损失等值,虚化引申出“正,刚刚”义要“向别人求正”自然是需要“询问,责问”。“询问”后,又引申出“评判”,可能还得再次“对质”。

【思维导图】

质的古今义(古汉语中的质字义项详解)(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