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打的皇帝宋武帝刘裕(北汉英武帝刘继元)(1)

(郭无为 形象)

故事开始之前,我们要先提到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郭无为。

郭无为,字无不为,五代时期青州千乘人。

史书记载,这位仁兄方颡鸟喙,长相十分特别。

方颡,意思是郭无为的额头不圆润,不饱满,而是方型的。

鸟喙,则是说他嘴巴尖且突出,像鸟嘴一样。

长成这个样子,跟帅气基本上是不太沾边了。

由于长相奇特,所以郭无为同志年轻的时候一直在武当山隐居。

餐风饮露,寻仙论道,那日子过的可以说是玄之又玄。

并且,郭无为很有韧性,上了武当山就没怎么下来过,一待就是十年。

拥有这样行为的人,我们可以统称他为“世外高人”。

世外高人郭无为上武当山的目的是为了避开俗世,降低影响力,但奇怪的是,他在武当山上待得越久,他的名气在坊间流传的就越大。

百姓们时常议论,武当山上的郭先生是个奇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得之便可得天下。

郭无为名声最盛的时候,正赶上后周太祖郭威称帝。

最能打的皇帝宋武帝刘裕(北汉英武帝刘继元)(2)

(后周太祖郭威 形象)

郭威跟他的儿子柴荣比,当然算不上什么绝代明君,旷世雄主,但总体来说也是个小有作为的开国皇帝,他刚刚建国登基的时候求贤若渴,一听说武当山上有高人,立刻就遣送重金,把郭无为请下山来,安排到了后周朝廷工作。

不过,郭无为虽然上了岸,进了体制内,成了公务员,但衙门里的事情说不太好,总是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郭威虽然肯花钱把郭无为招聘过来上班,但并没有立刻重用郭无为,而是把它安排在了基层部门。

又由于郭无为素来清贫,没钱打点同僚,贿赂上司,所以他在官场很受排挤,混得并不是很好。

一次,性格刚毅直率的郭无为顶撞了上司,上司二话不说就跑去找郭威打了小报告,编排郭无为恃才傲物,无组织无纪律,工作消极懈怠,根本不能和同僚们通力合作。

郭威识人不明,打那儿之后就冷落了郭无为,彻底断了他升官发财的路子。

不过,尽管官场失意,郭无为却在后周朝廷里交到了一个很好的朋友,这个朋友的名字,叫做赵匡胤。

当时的赵匡胤在后周朝廷里担任的职务,是东西班行首,兼任滑州副指挥使,主要负责皇宫的仪仗和保卫工作,官职也并不算太大。

郭无为和赵匡胤情投意合,一见如故,彼此视为知交,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

赵匡胤虽然官职不高,但是深得皇帝信任,升职加薪只是时间问题。

而郭无为人在基层,深陷办公室政治的泥潭,又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大概率是升职无望了。

最能打的皇帝宋武帝刘裕(北汉英武帝刘继元)(3)

(宋太祖赵匡胤 画像)

所以,虽然郭无为不愿意和刚刚认识的好朋友,好兄弟分开,但为了自己的前程着想,他还是离开了后周,一路向北,来到了位于山西太原府的北汉政权。

北汉,势力范围大概在今天的山西中部和北部,处在后周和契丹之间。

北汉的开国皇帝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而后汉政权,正是被郭威起兵叛乱,覆灭拿下的。

基于这一段往事,北汉王朝的皇帝对后周始终是充满敌意的,开国皇帝刘崇终其一生都志在推翻后周统治,恢复后汉王朝,甚至不惜借助契丹人的力量来对抗后周。

不过十分可惜,刘崇野心很大,但能力不足,打了一辈子的仗,打到后周太祖郭威领了便当,其子周世宗柴荣都当了皇帝,也没能实现自己的夙愿。

郭无为游历到北汉的时候,正赶上开国皇帝刘崇病逝,儿子睿宗刘钧接班。

刘钧这位仁兄跟他的父亲不同,他父亲刘崇喜欢打仗,爱好穷兵黩武,而刘钧性情温良,只爱守成,不爱瞎折腾,这位勤政为民,任人唯贤的新皇帝一听说当世大贤郭无为来了北汉,又听说郭无为自诩管仲重生,乐毅再世,堪称五代十国小诸葛,立刻把郭无为请来,奉为上宾,并将其委任为了丞相。

最能打的皇帝宋武帝刘裕(北汉英武帝刘继元)(4)

(北汉睿宗刘钧 形象)

郭威对郭无为并不待见,因为后周家大业大,不缺人才,但北汉地狭民寡,新皇登基,正是用人之际,恰好天上掉下个郭无为,把刘钧喜欢的是不要不要的。

一来二去,郭无为在刘钧这一朝就混成了朝堂上的头号大臣,权倾朝野的大人物。

不过,郭无为虽为权臣,但却没有什么坏心,他在丞相任上宵衣旰食,疯狂奋斗,几年时间就把北汉的民生经济搞的是风生水起。

而郭无为之所以这么能干,原因很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郭无为对后周政权是极为怨恨的。

自己在武当山上修行十年,蛰伏十年,磨炼十年,怎么说也是当世闻名的大人物,结果被郭威坑蒙拐骗到了后周,受尽屈辱,大才难展,壮志难抒,最后只能灰溜溜的离开。

所以,郭无为记恨后周的臣僚们对他的排挤和打压,记恨自己在后周的苦难遭遇,他更记恨周太祖郭威当年听信小人谗言不肯重用他,在怀着这种强烈仇恨的心情下,郭无为自然而然的和北汉王朝的命运紧紧依靠在了一起。

因为只有帮助北汉,复兴北汉,才能一雪当年的耻辱。

不过,这种情况在睿宗刘钧驾崩之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

刘钧没儿子,所以临死之前,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外甥,即北汉景宗刘继恩。

最能打的皇帝宋武帝刘裕(北汉英武帝刘继元)(5)

(北汉景宗刘继恩 形象)

刘继恩这位小同志,治国水平稀松平常,打压大臣倒是很有一套。

先帝留下的丞相郭无为,在刘继恩的眼里,资历太老,架子太大,权力太重,对自己的统治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所以刘继恩一直在找机会除掉郭无为。

刘继恩曾经约郭无为赴宴,打算在席间玩个“埋伏三百刀斧手于账后,以摔杯为号”的套路,趁郭无为没有防备,除掉郭无为。

想象很美好,但刘继恩没想到,自己还没等下令除掉郭无为,身边的卫士候霸荣就突然反水,先把自己给宰了。

事发突然,血洒当场,郭无为没有慌乱,反应倒是很快。

他来吃饭之前,就知道刘继恩恐怕要对他不利,但他没想到的是,半路杀出一个候霸荣,先把刘继恩给弄死了。

候霸荣不过是个小卫士,他杀刘继恩或是因为什么个人恩怨,郭无为不得而知,但郭无为十分敏锐地想到了一个问题。

由于候霸荣身份太低,不过是个小人物,所以大臣们恐怕不会认为弑君之事是候霸荣一人所为,而会认为是有人指使候霸荣。

自己和刘继恩素来不和,现在自己又身处案发现场,难保大臣们不会把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认为自己才是悖主弑君的幕后黑手。

于是,为了摆脱嫌疑,郭无为立刻组织兵力,又把候霸荣给当场击杀了。

不过郭无为没想到,自己杀掉候霸荣的行为不仅没能撇清或是洗脱自己的嫌疑,反而让自己背上了杀人灭口的恶名。

最能打的皇帝宋武帝刘裕(北汉英武帝刘继元)(6)

(候霸荣 形象)

追悔莫及,追悔莫及,真应该管住自己的嘴,不来吃这顿饭。

他收拾完当下的残局,然后拥立了刘继恩的弟弟刘继元接着当皇帝,即北汉英武皇帝。

刘继元当皇帝的时候,后周已经被发动兵变的保安队长赵匡胤收入囊中,在后周的基础上建立了北宋,而当时的五代十国,只剩下南汉,北汉,南唐,吴越。南汉离得太远,北宋鞭长莫及,而南唐和吴越迫于压力,已经向北宋称臣,只有北汉王朝和北宋积怨已深,始终不肯臣服,两国之间剑拔弩张,时有摩擦,情况更是愈演愈烈。

作为北汉王朝的核心人物,郭无为此时本该独当一面,彻底表现出为北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无畏精神。

毕竟睿宗刘钧当年对郭无为可是不薄,现在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正是郭无为国尽忠的时候。

再说了,你老郭不是和后周有仇么,所以你现在更应该第一个上。

在别人看来是这样,但郭无为的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

后周是后周,北宋是北宋,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较于践行君臣之道,郭无为对当年拜把子的好大哥反而更有感情。

当年自己落魄之际,是赵匡胤给了自己关心和鼓励,郭无为实在是难以和赵匡胤兵戎相见,和昔日好友对着干,所以他很快决定,不跟北汉王朝混了,而要投诚赵匡胤,归降北宋。

最能打的皇帝宋武帝刘裕(北汉英武帝刘继元)(7)

(北汉英武帝刘继元 形象)

英武帝刘继元不过是自己拥立的傀儡皇帝,解决他问题不大,但北汉的绝大多数军民和北宋王朝都有着根深蒂固的仇恨,想要让这一大帮人都跟着自己阵前倒戈,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考虑再三,郭无为决定,别人先不管了,自己先投降再说。

为了自己的投降计划,郭无为还专门向刘继元上了一道折子,要求刘继元能让他率领大军,讨伐北宋。

说是讨伐北宋,实则是带兵出降,不过,刘继元对这一切浑然不知。

在年轻的皇帝心中,郭无为是北汉王朝的救世宰相,是朝中重臣,是能为了王朝的发展夙夜忧患,肝脑涂地的大忠臣。

一句话,刘继元对郭无为十分信任,当即调拨了一千士卒供他指挥,还派了两员虎将刘继业和郭守斌做他的副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刘继业,后来归降了北宋,改名杨继业,杨继业抗击契丹,在战场上力战而亡,他身后育有七子,时人称之为“满门忠烈,杨家七将”。

出征那天,刘继元亲自出城相送,设酒款待,预祝郭无为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饮罢杯中酒,壮志誓不休,刘继元望着郭无为离去的背影,不禁感叹道:

郭无为真是大忠臣啊!!!

他不知道的是,郭无为其实是带兵去投降的。

到了战场,郭无为指挥三军向前,打算直截了当地投降宋军,没想到自己全军缴械投降的命令还没等下达,副将郭守斌就已经先和宋军动上手了,结果一千士卒被宋军给打了个七零八落,灰头土脸,好端端的投降计划彻底被打乱了。

最能打的皇帝宋武帝刘裕(北汉英武帝刘继元)(8)

(郭守斌 形象)

郭无为相当生气,不过他生气的不是吃了败仗,而是大骂郭守斌瞎添乱,骂完之后,郭无为不愿意这么狼狈地投诚北宋,而是率军又返回了北汉太原府。

体面的出降和狼狈的出降,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一开始就投降和打不过再投降,待遇也是不一样的。

郭无为不想这么不体面的投降,却想要视若上宾的待遇,所以他干脆原路返回,再做打算。

不过,这样的无功而返已经引起了北汉朝野上下的猜忌,刘继元找人一做背景调查,很快得知了郭无为通敌叛国,想要投诚北宋,皇帝怒不可遏,知道真相之后居然活生生的气昏过去三次。

为你我两肋插刀,你为了荣华富贵插我两刀。

太过分了,实在是太过分了。

芭比Q了,看来皇帝的心理防线已经被彻底击溃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如此深信不疑的忠臣良将郭无为居然是个无间道。

最后,刘继元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处死了郭无为,老郭挣扎一生,这就算是领了盒饭。

郭无为是死了,可放眼望去,刘继元还能任用谁,还能相信谁呢?

被郭无为摆了这么一道,刘继元已经几近于精神崩溃,他实在是谁也不敢相信了。

皇帝不仅对王公大臣们彻底地失去了信任,还开始逐渐走向病态,他开始挥动屠刀,疯狂的屠戮亲属和臣公。

最能打的皇帝宋武帝刘裕(北汉英武帝刘继元)(9)

(北汉王朝)

谁也不能信任,谁也不能相信,谁也不能依靠,谁也不能指望。

既然如此,那就杀吧。

杀吧!杀吧!

杀得人心惶惶,杀得血流成河,杀得横尸遍野。

杀得北汉朝堂分崩离析,杀得皇帝众叛亲离,彻底成为一个孤家寡人——我刘继元无非就是一死罢了。

广运六年,公元979年,独木难支,亲朋四散的刘继元不能抵挡北宋军队的强大攻势,选择了举国投降,北汉至此灭亡。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太原城的北汉皇宫依旧雄伟辉煌,只是不见当年君臣萧瑟,一派治国安邦的景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