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1)

23年前,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爆火,那个风趣幽默、机智勇敢,在乾隆面前与和珅斗智斗勇的纪晓岚一下子深入人心,成为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正是那个会讲段子会怼人的纪晓岚,让我们在那个压抑的时代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才子。

电视剧取材于真实,却又有很大程度地戏说。实际上“铁三角”没有那么铁,纪晓岚也并非完人,他有文人风骨,也有人性的多元,来自历史故事中的纪晓岚,则更像一个真实的人。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2)

出口成章急救场,白纸祷文“死里逃生”

有一年夏天,时逢大旱,禾苗凋枯,灾情非常严重。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旱情,乾隆决定亲自到天坛祈雨,朝堂之上,钦天监官员禀奏,三日后便是皇道吉日,宜举行祈雨大典。

那年,纪晓岚正任礼部尚书,清朝的国家祭祀典礼通常由礼部司仪,所以这读祷文的任务,自然就落在纪晓岚身上了。

而拟写祈祷文则由时任太常寺卿的胡牧亭负责,此人也是纪晓岚的好友,次日他聚集多位同僚,一起商议祷文由谁来着笔。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3)

大家都表示:“为大典写祷文,我们都胜任不了,还是得由大人您来拟写。”

一番推脱之下,胡牧亭只好坐在座位上,亲自提笔写祷文。他心想,这篇祷文绝对不能草率行事,一定要写出风格,写出气势来。

他仔细琢磨了好一阵,终于洋洋洒洒地写出一篇满意的文章,同僚看后,纷纷表示:“大人写得甚好,气势宏伟,风格别具,皇上听后一定会高兴。”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4)

而这时,胡牧亭突然想到祈雨大典上读祷文的正是纪晓岚,他存心要捉弄一下这位才子,看看他能否出口成章,临时编出一篇祷文来。

他心下思量,如果纪晓岚编不出来,我就立即将写好祷文交给他,这样想必皇上也不会怪罪自己了。

于是,他当即把这篇祷文收好,将交给纪晓岚的祷文替换成一张无字白纸。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5)

两日后,祈雨典礼如期举行,乾隆率领满朝文武,声势浩大地前往天坛。行前纪晓岚接到太常寺的祷文,由于行程忙碌,纪晓岚没有来得及看,就直接将它收入袖内。

祈雨大典正式举行,乾隆走到祭坛正中行三献礼之后,司仪官大喊:“宣读祈雨祷文。”

关键时刻到来,纪晓岚稳稳地走到祭坛正中,从袖筒里取出祷文,展开祷文的一刹那,纪晓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上面竟然空无一字!

“胡牧亭是怎么搞的?如果写不出来早说啊,为何要给我一张白纸?万一皇上发起火来,那我岂不是性命难保。”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6)

短短一瞬间,纪晓岚已然思虑万千,他了解胡牧亭为人,随即想到很可能是他有意和自己开玩笑,想到此他赶忙静下心来,势必要临时编出一篇祷文。

其实,当时的场景中,皇帝和大臣们各怀心思,纪晓岚身旁的官员看到无字祷文时,也是大吃一惊,捏了一把冷汗,胡牧亭看到一时无言的纪晓岚,也在纠结要不要把写好的祷文赶紧呈上。

而乾隆皇帝也注意到纪晓岚拿的是白纸,想到是其他大臣有意捉弄他,心下觉得好笑,他佯装催促:“纪晓岚,快念祷文!”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7)

“是,臣这就念。”纪晓岚不愧有才子美誉,经过一番思量,已经在心中酝酿出了一篇佳作,只听他洪亮地念道:“帝曰:咨尔龙,岁大旱,用汝行甘雨,汝其往,钦哉!”

短短数字,却气势恢弘,风格独具,正合乾隆之意,皇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胡牧亭也心服口服,叹服纪晓岚的才能非常人可比。

纪晓岚总算凭借自己的才学“死里逃生”,顺利通过了这一关。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8)

戏谑和珅是“草包”, 敢呼乾隆为“老头子”

乾隆晚年,和珅已然位高权重,在朝臣中一手遮天,纪晓岚向来鄙视谄媚小人,对和珅既不与其同流合污,也不轻易招惹他。

那时,纪晓岚颇具才名,人们都以得其墨宝为荣,和珅也想请纪晓岚为自己的宅第题写匾额,附庸风雅一番。

纪晓岚找到了机会,想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好好嘲弄他一次。

于是,纪晓岚没有像以往那样坚定地拒绝和珅,而是假装谦和地接待了他,郑重其事地写下两个大字:竹苞。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9)

“竹苞”一词原是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原句是“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有恭祝华屋落成,家族兴旺之意。

和珅大喜过望,认为这个匾题言简意赅,别有韵味,而且连纪晓岚这样的大才子也要对自己毕恭毕敬,心下十分得意。

于是,他立即派人将匾额精心装裱,挂在府院最显眼的地方,只要有客人拜访,都要炫耀一下,故作风雅。

宾客看到“竹苞”二字时,有的人已经了解其中用意,也不敢提醒和珅,只是当场默然不语,回去互相传说,成为一件乐事。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10)

直到有一天,乾隆驾临和府,看到匾额后,不禁大笑,这才告诉和珅其中的奥秘:“竹苞”二字,拆开来看,竟是“个个草包”!

和珅恍然大悟,对纪晓岚恨得牙痒痒,但也无可奈何,纪晓岚在民间的趣事被人们津津乐道,跟他诙谐幽默、嫉恶如仇的品性想必是分不开的。

在清朝,大臣们对皇帝都是毕恭毕敬,哪敢随便开玩笑,而纪晓岚就不同了,他不仅敢和皇帝逗趣,还敢叫乾隆“老头子”。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11)

纪晓岚在翰林院随侍时,与同僚校理《四库全书》,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纪晓岚体态较胖,只觉得衣服下汗流浃背。

于是,他只好脱下衣服,光着膀子与同僚交谈,谁成想,乾隆皇帝突然驾临,众人眼疾手快,赶忙给皇帝行礼。

而正光着膀子的纪晓岚就来不及了,又不能直接坦诚相见,慌忙之中只好藏在书橱的背后。

其实,乾隆早已看见,又成心想戏谑他一番,就假装没看见,示意群臣坐下,自己随意翻书。时间一长,纪晓岚在书橱后面燥热难耐,听着外面十分安静,以为皇帝已经离开了,就探出头来,说道:“老头子走了吗?”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12)

话声刚落,众大臣都吓了一跳,本来就安静的书房变得更加安静了。纪晓岚发现没人回答,这才注意到乾隆正在一旁坐着呢,他内心大惊。

乾隆又好气又好笑,可算是抓到纪晓岚的小辫子了,一定要让纪晓岚把“老头子”的称呼解释清楚,否则就要治罪。

这时纪晓岚已经镇静下来,他淡定地答道:“万寿无疆之谓‘老’,万民之首之谓‘头’,昊天之子之谓‘子’。‘老头子’之称,实为尊敬之意也。”

一番机智过人的吹捧让乾隆很受用,转怒为喜,众人也都很佩服纪晓岚的才智。才识过人,临危不惧,敢做常人不敢做,或许正是大才子纪晓岚的魅力所在吧。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13)

为亲情徇私,惨遭流放

纪晓岚真的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一生两袖清风吗?其实,纪晓岚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因为亲情徇私,并因此获罪。

1768年,新任两淮盐政尤拨世要求当地盐商双倍孝敬,却没有得到盐商的重视,他恼羞成怒,向乾隆告状,说上一任盐政使贪污,导致盐政弊端甚多。

和珅收到这一奏报后,添油加醋地奏明皇上,乾隆听后大怒,要求严查此案。

而这起案子中涉及到了纪晓岚的亲家卢见曾,此人的长孙卢萌文正是纪晓岚长女的夫婿。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14)

纪晓岚深知盐案一事,一旦查到卢家,亲家就完了,而如果要帮卢家,一旦事情败露自己也会受到牵连,如果不帮,心里也过意不去。

思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讨巧的办法,拿来一把食盐、一撮茶叶放到了一个信封中,密封严实后差亲信连夜送往卢家。

卢见曾收到信后,先是摸不着头脑,嘴里念叨着:“盐、茶……念着念着”,突然明白了纪晓岚的暗示,这不是在说“查盐”吗!

理解了纪晓岚的良苦用心后,卢见曾立马叫人转移财产,并设法将自己名下借用的款项补齐。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15)

半个月后,朝廷派来的人才姗姗来迟,而此时卢见曾早已做好了准备,朝廷并未在卢家抄到多少财产。

谁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朝廷在抄家时抄到了一个纪晓岚用过的空信封,这引起了和珅的怀疑,察觉到这是一个扳倒纪晓岚的好机会,他立即将此事秉奏给了皇上。

乾隆震怒,将纪晓岚召来,让他解释空信封的由来,纪晓岚先是拒不承认,乾隆随即对他说:“你从实招来,会对你从轻发落,朕只是好奇你是如何将盐案之事泄露给卢家的。”

纪晓岚听见乾隆这样说,才将空信封装食盐和茶叶的经过徐徐道来,说完便摘下头上的顶戴跪在那里,等候皇上发落。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16)

最终,这起两淮盐案共有一百多人获罪,卢见曾在狱中死去,纪晓岚被贬谪新疆。

这段时间里,他的大儿子病亡,爱妾也撒手人寰,对于纪晓岚来说,这是他人生中的至暗时期了。

历史是多元的,人性也是多元的。我们不能要求纪晓岚也能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或者去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盐引一案也让我们看到纪晓岚的真实一面,历史中的圣贤也并非完人。

从另一方面说,苦难成就大家。司马迁受辱后成就《史记》,纪晓岚忍辱负重也得以成为一代宗师。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17)

总纂《四库全书》成一代宗师

乾隆三十五年,纪晓岚终于等来了机会。

那年,乾隆皇帝决定编纂一部囊括中国古今图书典籍的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历史悠久,典籍浩如烟海,能担此重任的必然是学识渊博的文豪,然而乾隆在脑海中将所有文臣都过了一遍,也想不出有谁能胜任总编一职。

这天,乾隆皇帝把刘统勋召进宫来,想让他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18)

刘统勋正是刘墉之父,素有刚正不阿的贤名,与纪晓岚渊源颇深。当年,纪晓岚应顺天府试,刘统勋拔其为第一;入朝为官后,纪晓岚涉两淮盐政案,也是刘统勋将其查处。

乾隆感叹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朕沉思已久,难道以中国之大,竟无一人堪当此任吗?”

刘统勋一听,立马想到了他的门生大才子纪晓岚,但纪晓岚是戴罪之人,贸然举荐他不妥。

于是,他故意欲言又止地说:“皇上创千秋伟业,一定早已降下堪当此任的辅臣,只是老臣愚钝,不敢贸然举荐。”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19)

乾隆一听就知道他话里有话,就催促他赶紧报上来,只听刘统勋说道:“此人久居边塞,正是三年前因盐引一案被皇上谪去西疆的纪晓岚。”

乾隆先是兴奋地“啊”了一声,随后眉头紧锁,摇了摇头,刘统勋早已料到皇上这般反应,随即呈上了早已备好的四首诗,正是纪晓岚在西域所写。

乾隆打开一看,诗中字字句句都饱含赞颂皇上威德、天下升平之意,没有一丝一毫对自己境遇的抱怨。

刘统勋赶紧补充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纪晓岚才华横溢,非常人能及,皇上对他的才华不也很赏识吗?”

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纪晓岚拿着张白纸向乾隆宣读大典祷文)(20)

刘统勋说得入情入理,乾隆听着不由得频频点头。

其实乾隆也想到只有纪晓岚合适,但纪晓岚毕竟是他发配出去的,不好直接将其召回京,现在刘统勋提议,乾隆正好借此机会,成全了此事。

1771年,纪晓岚奉诏回京,此时距他谪戍伊犁已经过了三年。1773年,他开始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一职。

那年纪晓岚已经年近50岁,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四库全书》上,苦心孤诣十三年,勤勉不怠,终成伟业。

参考资料:

[1] 纪晓岚一生官场并不得志[J]. 王伟. 文史博览. 2012,(05)

[2] 纪晓岚:并非腐儒的才子[J]. 郭琪. 中国档案. 2014,(05)

[3]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J]. 马涛. 档案天地. 2010,(02)

[4] 刘统勋妙荐纪晓岚[J]. 安华. 人才资源开发. 2013(06)

[5] 大清才子纪晓岚[M]. 何庆元著. 2018年版。

[6] 纪晓岚全传[M]. 奥弛编著. 2003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