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祭拜的孤坟(山野无名三人坟)(1)

无人祭拜的孤坟(山野无名三人坟)(2)

盆花、野花、香烟、香烛、纸钱等拜祭物品,摆满了墓碑前。一座无姓无名的一吏目、一子、一仆三人合葬墓,为何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每年清明节都引来不少人前来祭拜?今年清明节期间,都市新闻记者在修文谷堡镇天生桥村一个叫蜈蚣坡的山野间看到,一座无名氏“三人坟”前不断有人前来祭拜。

无人祭拜的孤坟(山野无名三人坟)(3)

无名“三人坟”引来众人祭

无人祭拜的孤坟(山野无名三人坟)(4)

近日的一个中午,都市新闻记者在坟茔前看到,一群由数十人组成的祭拜队伍,从贵阳、铜仁、修文等地汇聚到“三人坟”前,在坟前举行集体祭拜仪式。

在这群祭拜者中,有王学研究专家、学者,也有王学爱好者。他们在这里重温王阳明先生的著名祭文《瘗旅文》,并让专家进行全面讲解。

“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在祭拜过程中,各有各的方式,有的朗诵《瘗旅文》中的名段名句;有的点上两支香烟,以烟代香祭奠亡魂;有的就在坟茔旁采来几朵梨花,恭恭敬敬地插于碑前;有的采来几束野花献上......

“这是王阳明先生亲手掩埋的三个外乡人,虽然无名无姓和自己也毫无瓜葛,但是我们祭奠他们三人的同时,也是对王阳明先生的善良和博大情怀表示崇敬!”一位祭拜者说。

记者还在碑前看到,有几束鲜花已经蔫头,还有烧香化纸的痕迹,显然前几天也有人前来祭拜过。据当地一村民介绍,这么多年来,年年清明节都有外地人和当地村民到“三人坟”前祭拜,以此对三位外乡人和王阳明先生的怀念。

“三人坟”中葬的何许人?

无人祭拜的孤坟(山野无名三人坟)(5)

据著名王学研究专家李小龙先生介绍,王阳明于明正德三年春到达龙场,开始龙场谪居生活。他在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中安贫乐道,完成了“龙场悟道”。

《瘗旅文》是王阳明1509年秋天写的,后被收入《古文观止》。文中叙述当年有一名吏目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从京城来,往云南方向赴任,路过龙场,在一户少数民族家中借宿。王阳明从篱笆中间望见他,想找他打听京城的情况,未果。第二天早晨,再派人去探视,那三人已经走了。后来那三人相继死于蜈蚣坡,王阳明不忍他们的尸骨暴露在荒野,于是带着两个童仆,前去埋葬他们。

“文中这三个异乡人,仅为了微薄的薪俸而万里奔走,最终客死异乡。他们与作者素昧平生,但文章的感情却写得相当深切,其关键是作者被贬龙场,其景况与客死之人十分相似,悲客死之人也是作者借以抒发自己被贬异域的凄苦哀伤之情。”李小龙说。

在掩埋了那客死他乡的三人后,作者是“一面叹息,一面流着眼泪”,向死者祭告说:“唉,悲伤啊!你是什么人,什么人啊?我是此地龙场驿的驿丞、余姚王守仁呀。我和你都生长在中原地区,我不知你的家乡是何郡何县,你为什么要来做这座山上的鬼魂啊?古人不会轻率地离开故乡,外出做官也不超过千里。我是因为流放而来此地,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罪过而非来不可呢?我看你的衣着,应该职位也不高,你这样的职位,薪俸不过五斗米,你领着老婆孩子亲自种田就会有了。为什么竟用这五斗米换去你堂堂七尺之躯?何况还搭上你的儿子和仆人啊?哎呀,太悲伤了!”。言语自然,情义真切。

作者之所以“流着泪”,是因为这三人的死引起他的思乡之情,加上自己的情形与“吏目”相似,联想自己的际遇,感同身受,悲从中来。从这些文字看出,王阳明是一个既有同情心、悲悯心,又富有家国情怀的人。他去掩埋那三人,完全发自一颗良知之心。是感觉到只有去埋葬他们,自己才能“安心”。

《瘗旅文》的历史地位

无人祭拜的孤坟(山野无名三人坟)(6)

据李小龙先生研究,《瘗旅文》的情真意切和行文之美,体现在对古龙场景的描写和情的描写上。

首先明言那三人是因疲惫、烦闷、受瘴气侵入而死。

其次,文中说,那幽暗的山崖上狐狸成群,阴深的山谷中毒蛇粗如车轮,就算不掩埋他们,他们也一定会葬在动物的腹中。

第三,在给他们唱歌的时候,歌词描述:连绵的山峰高接云天,树林茂密得连鸟都飞不过去。怀念家乡的游子,在林中分不知东西南北,连自己的家乡在哪个方向都分辨不出。

第四,文章说“餐清风,饮甘露,莫愁饥饿腹中空”则说明环境好,生态美。这“餐清风,饮甘露”多是道家养生辟谷之道,王阳明曾在绍兴城外阳明洞天修道,说这话是符合其身份和经历的。

“《瘗旅文》是作者的即兴之作,文章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文中叙事娓娓道来,劝慰情真意切,歌词凄婉动人,读来可悲,可怜,可信。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和深厚的人文情怀。正可谓笔下有景,心中有情。”李小龙说。

“明代王阳明先生所作《瘗旅文》,文辞凄戚,哀婉动情,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既朴实深刻,又脍炙人口,感人至深。前人已将其作为古代散文名篇收入《古人观止》,并与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合称为‘中国祭文三绝’而广为传诵。”著名王学研究专家杨德俊先生说。

《瘗旅文》原文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叹。”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

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任其忧者?夫冲冒雾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尔,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

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

吾为尔歌,尔听之。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无人祭拜的孤坟(山野无名三人坟)(7)

都市新闻

记者 贾华

编辑 申凌

编审 罗玮 赵宏斌

近期热文

■ 百里杜鹃“人从众”!景区:游客饱和了,大家换地方喽

■ 一家七口,二死五伤 !紫云这家人驾三轮车走亲坠下百米深谷

■ 停业改造却有游客涌入,花溪云顶草原变身“垃圾场”和“停车场”

■ 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0元,一文看懂2018年贵州发展

■ 清明,英雄回家了!烈士杨瑞伦魂归麻江故里

点击【在看】有惊喜

无人祭拜的孤坟(山野无名三人坟)(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