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临终护理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临终护理已经成为了护理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临终护理当中的临终关怀是指多方面、多个学科的相关专业人士组合成为一个关怀的团队,对临终患者进行关怀护理的一种保健服务类卫生项目,其能够给临终的患者以及家属提供较为全面的舒缓性护理服务,让临终患者临终时的病痛得到缓解,尊严受到最大程度的维护,最重要的是能够让临终患者自己人生的最后阶段在一个舒适安宁的环境当中渡过[2-3]。对临终病人的护理不但要求护理人员精心照料,还需要家属的积极配合,让临终患者能够尽量地以最小的痛苦状态离开人世[4]。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因此老年人的临终关怀护理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老年人的临终关怀护理指的是在老年人生命即将结束或者是疾病的后期,对老年人进行关怀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关怀和照顾两个方面。选择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合理的老年人临终关怀护理模式,不但能够让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进程得到加快,还能够让资源浪费情况得到缓解甚至避免,可以最大限度的来满足我国逐渐步入的人口老龄化阶段的需求[5-6]。

1国内外现状;

1.1国内外临终护理模式

1.1.1我国临终护理模式:临终护理机构主要有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家庭式临终病房三种。这些独立性的临终护理机构数量少、多集中在发达地区。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由于具有更多的医疗资源,具有更好的便利性,目前开展地比较多。家庭式临终病房可以让临终患者不用远离家庭,近几年伴随着社区医院的发展而开展起来,进而让临终老人在心理上得到更多的慰藉[7-8]。

1.1.2国外临终护理模式:国外的临终关怀机构分别是以提供家居照顾为主的社区服务;以短期住院为主的医院服务;以医疗小组为主的临终关怀机构。在美国,因为社区护理的不断发展,家庭临终护理更为普遍,并设立了临终护理服务中心,有专门的医生和护士[9]。

1.2国内外临床护理机构发展的规模

1.2.1当前我国很多省市都已经开始开展临床护理临床实践。其中北京朝阳门医院的临终护理病区有床位40余张,具有较为雄厚的医护能力;上海已经有几十家临终关怀机构;香港从1982年就开始发展临终关怀机构,目前较为完善;2007年深圳开启了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10]。

1.2.2 1974年美国建立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当前美国的临终关怀组(NHO)织超过3650个,大约有54万患者以及家属接受了临终关怀服务[11]。

2.主要问题:

2.1心理障碍加重。临终老年人在临终前会出现孤僻、暴躁、不安、依赖性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心理障碍。心情较好的时候愿意与他人交流,心情较差的时候就会沉默不语甚至暴躁不安,对微小的事情也极为敏感,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事后又后悔莫及。

2.2固执己见不配合治疗护理。有的临终老人由于进入临终期身体以及精神上受到双重的折磨,对生命失去了信心,固执己见地拔掉输液管或者是监护仪器,对护理人员和家属不理不问,变得忧郁、绝望。

2.3个人思考并严重关心死亡后问题。临终老人多会对自己的后事进行思考,对配偶和子女的留恋、死后遗体的处理情况、死后遗产问题等,消耗大量的精力,给身体和精神上带来巨大负担[12-13]。

3.发展趋势:

我国因为传统思想的束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临终护理人员的缺乏等因素,临终护理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临终护理比如会成为护理发展的一大趋势。临终关怀护理不仅能够体现出人道主义精神,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需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临终护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未来在临终护理方面我国必须更新临终老人及其家属的思想观念,改变传统思想的束缚,加快培养专业的临终医护人员,提供全面、专业的临终护理的模式和制度,保障病人的权利,使临终护理加入医保范围,让临终护理得到进一步的普及。虽然当前在我国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时间较短,但随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我国的临终护理事业必定能更加成熟和完善[14-15]。

4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

临终关怀是心理护理的临终老年人护理当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护理人员要保证临终老人处在一个安宁舒适的环境当中,对老年人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关爱。具体临终关怀心理护理措施如下:

4.1 提供舒适安宁的临终环境。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的整洁的,给临终老人提供温暖舒适的感觉,可以在病房放置老人家属的照片,让老人时刻感受到温暖,也可以在房间摆放鲜花、绿色植物等有生命活力的东西,让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也可以按照老年人自身的喜好,给老年人倾听音乐。

4.2 进行良好的沟通。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地倾听临终老人的诉说,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被理解。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对老年人的理解和关爱,运用自己熟练的护理技巧取得老年人的信赖,进而让老年人更加配合护理工作。尽量满足临终老年人的需求,照顾好老年人的自尊心,减轻他们的焦虑、烦躁、恐慌的情绪,让其安宁、没有遗憾地离开人世。

4.3 进行触摸护理。护理人员针对不同临终老人自身的情况,对老年人的手臂、肩膀等部位进行轻轻地抚摸,抚摸时动作要轻柔包含爱意,手的温度要适宜,进而获取老年人的信任,减轻临终老人的孤独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

4.4 允许家属陪护。临终老年人的家属是其重要的精神支柱,鼓励家属多陪伴老人,与老人进行语言和肢体上的沟通,配合护理人员给予老人鼓励和关爱,让老人精神上得到慰藉,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对临终老年人的情绪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帮助临终老人与朋友、同事等进行联系,并且允许探视,让老年人感受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4.5 适时有度地宣传优势意义。护理人员按照不同临终老人的职业、心理承受能力、性格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恰当的时机与老年人及其家属共同探讨生与死的意义,给予老人精神上的疏导和安慰,让临终老人用最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疾病和死亡。

4.6 重视与临终老人的心灵沟通。接近死亡的老年人精神以及智力水平并不都是混乱的,有的研究发现约49%的老人一直到死亡之前头脑意识都是非常清醒的,因此护理人员和家属不间断的与临终老人进行讲话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5.小结

对于临终的老年人护理人员对其采用合理的治疗以及护理来保障老年人自身功能的维持以及自己的独立性,并且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维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仅仅为了让临终的老年人的寿命得到延长采用一些有创性质的检查和治疗,比如有创的呼吸支持、气管插管、胸腔的穿刺等,都会给临终的老年人带来进一步的痛苦以及折磨。临终关怀可以给临终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精神支持,对其身体的舒适度加强关怀,进而满足临终老人渴望安宁病情没有痛苦的离开人世的愿望。临终关怀不仅能够让临终的老年人身体和精神上得到照料和关怀,还能够给家属减轻经济、体力、精神等方面上的负担,让家属实现尽孝的愿望,还能够让老年人安宁的、有尊严的离开人世。由此可见,临终关怀护理在临终老年人的护理当中值得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章莲,石敏,李莉等.晚期老年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0):88-89.

[2]刘淑丽.老年人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5):486-487.

[3]谷金华.对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J].华章,2013,(19):336-336.

[4]梁红,魏娜,张建伟等.浅谈临终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222.

[5]王东巍.老年患者临终前心理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0):4163-4164.

[6]李莉丽,林秋香.浅谈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5,(29):124-124,125.

[7]李金林,李晓阳.优质心理护理对提高临终前老年患者生命质量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5,(6):919-921.

[8]张长梅.癌症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4):209-210.

[9]孙燕.肺心病患者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248-249.

[10]付军.舒缓疗护病房癌症临终患者安宁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4):274-274.

[11]陈燕梅,钟惠,冯晓霞等.临终关怀对老年住院临终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5,(4):73-75,91.

[12]崔静,黄鹤冲,莫建仪等.临终关怀中的人文护理模式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6):121-122.

[13]柯冬梅.讨论临终患者的心理性特征及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230-230,231.

[14]张树桃,全红梅.浅谈如何做好临终关怀中的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938.

[15]申艳凤.临终患者的人性化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36):347-348.

针对临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临终老年人心理护理方法)(1)

针对临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临终老年人心理护理方法)(2)

针对临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临终老年人心理护理方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