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终于看完了《娱乐至死》这本书,看完后,突然很庆幸当初家里直到我们上了高中后,才将家里的黑白电视换成了彩色电视。

现在想来,如果不是因为家里的黑白电视太老,只能接收到咸宁电视台、和武汉电视台(武汉电视台还需要是天气好,附近的军队飞机不起飞时,才能收到,)等几个小的地方台之外,我和姐姐,怎么会喜欢上听收音机和看书,

在那个大家都迷恋还珠格格、港台剧的童年时期,我和姐姐,因为家里的电视根本收不到这些台,只能整天想办法对着哥哥留下来的书作妖,上小学时是将书里面凡是好看一点的图画都裁剪下来,贴得满墙都是,后来上了初高中,为了装逼显文艺,便将家里的书中凡是看起来高大上的,不一样的都拿出来看,记得正是在那时候看了《牛牤》、《梁实秋散文集》、《穆斯林的葬礼》这些我那时根本没看懂也没看进去的书,

那时候,我和姐姐一边偶尔用这些书伪装自己和其它女生的不一样,一边又偷偷将每餐的午饭钱省下来,每天花5毛钱,去街上那家书店里租书看,从可爱淘、步非烟、九把刀、沧月到小椴,所有只要那个书店里我没有看过的,书名看起来好听好看的书,全都租来看了一遍,

那时,为了省钱,又想多看一些书,每本书便看得很快,几百页的书,半天看完一本书,一天只用5毛钱,就可以看两本书,上课偷偷看,下课死命看,晚上熬夜看,早上起早看,

现在想来,时常听到或看到别人说自己的高中生活学业如何压力大,高三备战如何紧张,自己那时候似乎除了每次考试前几个星期临时抱佛脚、熬夜学习过,其它时候似乎都在熬夜看这些母亲和老师口中的“无用书”。

如今,那些被自己囫囵吞枣匆忙看完的言情小说,故事情节,甚至连故事中的人名,早就忘记得一干二净,只依稀留下一个作者名,和一个写作的梦,不过,那些我曾经以为,只是用来装逼装饰门面的书,那些我从哥哥的书堆中翻出来的,虽然也想认真看,但那时候未必真的看懂过的书,却真正的支撑着今天的我,让我如今能真正的动笔开始写下这些属于我自己的文字,

不过,就像看电视看久了,看广告看多了,不太适应阅读这些一大段一大段的印刷文字一样,在出来工作后,当我开始重新拿起我喜欢的书,找到那些真正的好书看时,我也曾一度,无法彻底改掉初高中看言情小说留下的恶习。

那时候,为了能在一天里用5毛钱看到最多的书,我和姐姐看书,有点像现在的人看短视频:对于主角或喜欢的人或故事段落,细看一些,对于不喜欢的或无关紧要的人或事,一目十行,或者看个开头或结尾便跳过,至于中间无聊的情节,自己想想也知道是什么回事,如果实在影响到对于故事整天或主角的故事线,再倒回去将主要部份看一眼就行。

因为这个习惯,我至今看电视剧,很少有一部剧能从头到尾,一集一集的老老实实,分秒不差地看完,还不算片头或片尾曲,不过,也可能是因为自从离家出来打工后,我和姐姐两人从未买过电视,看电视剧或视频,从来用的都是电脑或手机,而网上看就有一点好,可以像看书时一样,用鼠标拖过那些自己不喜欢不想看的部分,对于自己喜欢的部分,可以重复循环看,

记得最后一次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还是在2008年奥运会的暑假,那时候家里刚刚换上大头的彩色电视,之所以换还是因为放假暑假前,黑白电视实在是坏得一个台也收不到了,一个周未回家时,因为惦记中午吃饭时,在门口那家小炒店里看到激情处一集完,只能等周未再播的台剧(现在连那部剧是什么,我也早就不记得了),在我的带头下,我和姐姐两人晚上一两点不睡觉,偷偷把那黑白电视给拆开了,企图修看看。

最终,电视没修好,只是像模像样地拼装了回去,也不知父母是发现了还是没发现,过了几周后,放假前家里突然买了台新彩电,那是家里的第一部彩色电视。

那个暑假,父亲不论再忙,总会抽时间看一下自己喜欢的几个比赛:乒乓球、跳水、跳高等,我们和母亲虽然不像父亲一样痴迷,但每天晚上收工后,也会看一些重播,那时候,电视台里到处都放着奥运会,而为我,为了守到新闻联播、奥运会重播后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总是要熬到夜里十一点多才肯睡觉,为了能熬夜看电视,我和姐姐白天时便和母亲说好条件:只要让我们看电视,我们干多少都愿意。

那时看电视不像现在看电脑,再不喜欢的广告,都只是老老实实的一一看完,如果一不小心打瞌睡眯睡着了,母亲便不知不觉的关了电视不让我们再看。

现在,已经十几年没有看电视,天天看电脑刷手机,我发现我似乎变得无法忍受任何广告了,为了还充过不少会员,甚至偶尔连电视剧里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或片段也不想忍受,往往别人花了几个月的心血,拍出来的三四十集视频,我花了一个晚上不到便看完了,看完了一边觉得不好看,一边又似乎自己熬夜看了个寂寞,什么也没记住,连个人名都记混了。也不知到底哪里好或不好

也不知真的是那些影视都太过千篇一律、无聊不好看,还是自己看得太快太没耐心,根本没有看进去,或者,再好看或再不好看的东西,用我这种看法去看的话,只能是看个寂寞,根本说不出个好或不好来

每当这时,我便只能强迫自己休息,拿起纸质的书看,必须是纸质的书,如果是手机的话,就算有着再坚定的心说自己只看那本电子书,可一旦打开手机后,就仿佛决堤的洪水般不受控制了,短视、娱乐新闻、八卦等,一刷就是两三个小时不能松手,直到十二点一点,明天要上班,再不睡明天起不来了,才不甘不愿的放下手机睡觉,明明睡前一想,这两三个小时根本就是乱看一通,什么也没看进去,更别说原本想看的那本电子书,便后悔不已,一边后悔一边睡不着,又拿起手机开始恶性循环,一两点实在困了才睡。

但是,每当我只要打开纸质的书看时,虽然开始的那一两年,就算到了现在,偶尔也会,只要一打开书,看了一两页不到,便开始打瞌睡,尤其是那些偏于社科、理科类,常常几百个字一大段,逻辑性又强的书时,明明都是一些自己认识的字,却看了几遍也看不清作者到底想说什么,好不容易看懂了一点,可一整句连起来,又开始混乱了,一整段看完,早就忘记了开始前面说的是什么,

这种书,往往只要看上半个小时,有时甚至十几分钟,便开始打瞌睡,灯也不用关,书往脸上一盖便一觉睡到天亮。

后来,书看得多了,习惯了看纸质的书,眼睛和脑袋都习惯了印刷在纸上这一排排排列整齐、看着似乎没有那些视频或图片中有趣,又小又枯燥的黑色文字,慢慢能发现那些文字后面的大千世界后,曾经看言情小说时养成的恶性,在看手机和电脑时戒不掉的毛病,也开始自然而然的好了,

虽然,每当和别人说起来,似乎也只是看了看寂寞,什么也没有改变,所看的那些书,既没有帮我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也没有让那个才子看上我,但我,却在这一本书本的文字中,慢慢发现,并敢于尝试着,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文字。就算这文字现在看起来还太过稚嫩、有点可笑,但却一点点地向我心目中我心目中自己的文字靠近。

于我而言,这样,就不算真正地“看了个寂寞”,就算在别人眼中可能寂寞,但,那也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寂寞,那个寂寞里有着我最热闹繁华、最千奇百怪的心思和想法。

什么叫问了个寂寞(我曾看了个寂寞)(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