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中国自古以来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先进的文化从而成为东亚地区其他国家争相学习的目标,这点尤其体现在韩国以及日本两国文化制度方面。

其中我们今天所讨论的韩国的书院文化很大一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从中国沿袭过去的。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统一的时期,分别是新罗、高丽和李氏朝鲜时期。在这些统一的时期。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1)

朝鲜半岛的统治者都会积极地与中国取得联系,并以此来学习中国的先进制度以及文化。

比如在新罗时期,当时震古烁今的大唐王朝就成为新罗王室所追捧的对象。

这点可以在当时新罗的称呼看出来,由于它自认是唐朝的诸侯国,所以在自己的称呼前面会加上唐朝的国号,类似“唐新罗国”等。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2)

所以当时唐朝的文化自然而然就成为新罗所学习的对象,后来在高丽以及李氏朝鲜时期发展起来的书院文化的雏形就是这个时期传入朝鲜半岛的。

当然,橘生淮南而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韩国的书院文化虽然是自中国传过去的,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还是有很多的本土化的特色。

毕竟两国的国情不同,无法将中国的文化完完全全地复制过去。

在韩国的书院文化发展与探索的过程当中,面临过许多的分岔路口,这些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虽然并不都是积极的,但它在韩国教育史上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3)

接下来我们就韩国书院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以及其在教育史上的意义来进行探讨。

01韩国初期书院的形成背景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书院大都是指李氏朝鲜时期的书院,但是其实书院这个词最早在朝鲜半岛出现是在新罗时期。

那时的书院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与后来的高丽时期以及李氏朝鲜时期发展起来的书院并没有必然联系,甚至两者的职能作用可以说是完全不同。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4)

具体来讲新罗时期的书院是用来存储机密文件的政府机关,而后来的高丽与李氏朝鲜时期的书院就完全成了一个教学机构。

不过对比李氏朝鲜时期,高丽时期的书院的教学性质就弱了很多。

所以我们可以说,韩国书院的集大成者是在李氏朝鲜时期,在这一时期,书院的作用以及影响比之前朝都大了不少。

事物的发展其实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一次次地积累,最后才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变引起质变。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5)

书院的发展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肯定也有能够支撑其变化的“土壤”。这个“土壤”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经济方面。虽然书院在发展到后来的时候成了私学代表,但是在它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其实是在大土地所有者的大力推动下进行的。

当时正处于李氏朝鲜刚刚确立政权时期,不论是在政治、经济,甚至在教育方面都处于高度中央集权状态。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6)

在这种高度中央集权的状态下,中央将手伸入了全朝鲜半岛的方方面面,这就触碰到了一些大地主阶级的固有利益。

韩国的书院包括祭祀以及讲学,祭祀的比重更高,全国的书院名义上祭祀都归中央管。

但是在大土地所有者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书院并非如此,这样就削弱了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权力,同时也树立起了自身的权威。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7)

建立书院对于大土地所有者来说有着很大的利益,这些大土地所有者大都不计较成本,所以在书院建立初期,有着很大的经济方面的支持。

其次就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之前我们就说过,朝鲜半岛不论哪一个统一的王朝都深深受到中国的影响,这个影响范围同时也包括思想文化。

高丽时期的朝鲜深受中国所传过去的佛教的影响,以至于佛教成为国教。

后来李氏朝鲜取高丽而代之,其统治者觉得佛教对于国家的发展并无帮助,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8)

所以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将儒学(朱子学)奉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就这样,儒学顺理成章地取代了佛教的地位,成了新的国学。

统治者将儒家思想奉为经典,这给了书院极大的发展空间。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9)

最后就是在政治方面。当时的朝鲜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是自中国传入的科举制度,教育机构则包括官学以及私学。

官学有成均馆以及各地的乡学等,私学则包括书院,书斋,书堂等。

但是当时朝鲜的科举制度并不完善,管理混乱,大部分时间科举制度都只是有其名而无其实。

这也就导致了官学变得并不重要,毕竟官宦人家子弟想要进入仕途并不需要科举考试。此时朝鲜和北宋一样,陷入了官学式微的地步。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10)

在这种背景下,还指望着官学培养人才那是不现实的事情,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同样也看出了这个问题。

既然无法通过官学培养人才,那么就让私学来完成这个任务。于是在当时的这个思潮之下,私学开始壮大。

一个事物的出现、壮大、消亡都并非只因自己本身的内因导致,而是由一个个的外部因素再加上自身因素共同作用下,一点一点慢慢发展而来。

所以在分析问题时要充分结合各方面的信息最终给出最合理的结论。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韩国初期书院的形成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它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对于朝鲜之后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11)

02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

第一,书院的存在有助于文化传播

书院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它最为直观的意义便是促进了对于人才的培养,即使当时的讲学在今天看来有许多的不完善的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它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书院中的学术发展很活跃,大有一番“百家争鸣”之势。在这种氛围之下,书院还是为当时的社会输送了许多的人才。

这些人才虽然大都活跃在政坛,但是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12)

其次书院的存在对于知识的普及也有着巨大的贡献。书院作为私学,即使它的入学条件并不低,但也没有官学那么高,所以对于一些条件居中者。

私学给予了他们很好的获取知识的途径。算是达到了让更多人获取知识的目的,从而促进了知识的传播。

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书院藏书的价值,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稻粱谋。书籍作为信息的载体,不仅记录当下,也可以帮助我们探寻过去的奥秘。

当你困惑时,书给你启迪;当你迷惘时,书给你指路,书籍的作用可见一斑。

书籍虽然重要,但是在当时并没有所谓的知识普及一说,许多藏书重藏而不重读,书院则不然,它给书籍的传播提供了舞台。

所以书院中的藏书可以说是另一个大大推动知识普及的助推剂。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13)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书院的存在对于学术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书院由于其特殊性,往往可以吸引到许许多多的学者前来。

这些学者大都有自己的一套成理论的学说,这些不同的学说一碰撞,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这些学者前来书院之后,部分会选择定居下来,这一部分定居的学者就会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对后世的教育学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

朝鲜当时有许多的大家以及流派,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走着那条求真问道的学问之路。

可见书院的存在对于文化的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14)

第二,书院的存在对于礼仪方面的影响

朝鲜时期的书院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祭享空间和讲学空间,其中祭享空间的重要程度远大于讲学空间

朝鲜的礼仪大多是沿袭中国,所以很复杂且繁琐,在两国书院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将重心放在了讲学上,朝鲜则不然。

朝鲜书院的祭享空间对于礼仪方面的细节等要求非常严格,这种重祭祀轻讲学的举措在当时引起过很大的争论。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15)

但不可否认的是书院在礼仪方面的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这也是教育史发展中重要的一步,是宝贵的经验。

第三,书院的存在对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影响

当时的书院所讲的内容大多是儒学,而宋代之后的儒学家法也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当时的学者看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比书院教育差。

家中的长幼尊卑以及各种家法,无一不在彰显着当时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这在教育史上影响颇深

韩国教育改革20年(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16)

结语

我们可以看出在韩国的书院文化发展与探索的过程当中,面临过许多的分岔路口,这些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虽然并不都是积极的,但它在韩国教育史上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参考文献

《韩国的书脉与学院研究》,韩国国学资料院,2002

《东亚文明研究丛书》,台湾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