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被鲁迅赞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该书并无主角与主要故事线,结构与《儒林外史》类似,相对独立的多个小故事通过人物关系串联,以官场为舞台,揭露了上至皇帝、下至小吏等各类官僚的“昏聩糊涂”、“贪财如命”、“投机取巧”、“龌龊卑鄙”,批判了晚清官场的黑暗、吏治的败坏以及统治阶级的腐朽。

第一回 望成名学究训顽儿 讲制艺乡绅勖后进

第二回 钱典史同行说官趣 赵孝廉下第受奴欺

话说故事开始于一个小村庄,庄内居住着赵、方二姓约莫二、三十户人家。这赵家赵老头儿的孙子赵温,接连中了秀才、举人,令方家艳羡不已,自打赵温中了秀才,便几家凑钱请了先生开学堂,期望自家孙儿能够有朝一日也挣个功名叫祖宗荣耀。方必开的儿子老三颇有几分聪慧顽劣,老先生王仁说一句,他能怼一句;尤其王仁教他读书上进,最后做官,赚钱还“拉轰”,可老三非但不受教,还反问为何先生身为举人却不中进士做官,气了老举人个仰倒。

官场现形记是谁写的(拆评官场现形记1)(1)

说起来,方必开与赵老头还是亲家关系。方必开这边头疼,赵老头儿却春风得意,祖孙三人正忙着为赵温中举一事祭祖开宴,广邀宾客。为了更显出几分脸面,赵老头儿央了坟邻王乡绅写了“孝廉第”三个字,挂在门前,好不荣耀。曾高中进士的城里老爷王乡绅,不过春、秋二季回乡上坟,与赵家人见过几面,在厚礼的加持下倒也没拒绝,还屈尊应邀亲自来了宴席,封上一副红包。王乡绅赴宴时受到了热烈欢迎,席间却只和方必开请来的老先生王仁能谈上几句,提及二人分别在城里、乡下教书育人,也算是另一种传承老师衣钵、为朝廷输送人才的功劳,只是“我不求仕进,你无意功名”的言论之间,似乎流露出几分同病相怜的落寞。读了这许多年的书,制了这许多年的艺,又有谁不想在读书人真正的“校场”上官运亨通、施展抱负?

有趣的是,王乡绅来时煞有介事地对赵老头儿强调自己特意带了点“小意思”,谁成想宴席过半,赵温的爹与王乡绅的仆从在外头吵了起来,当众暴露了自己这点“小意思”还真是只有二分银子,不到三十个钱的“小意思”的事实,顿时恼羞成怒。由此看来,这王乡绅为人十分吝啬,亦或是内心深处仍是瞧不起乡下人赵家祖孙的,赵温又是新中举,前程未知,怎会被他放在眼里呢。

官场现形记是谁写的(拆评官场现形记1)(2)

但到底因着这顿饭,赵家是和王乡绅结交上了。赵家中举开贺几日后,赵温需赴省填写亲供,由王仁一路指点,且提溜着顺道去了王乡绅家中拜会。赵温虽为新举人,仍是一副唯唯诺诺,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样子,连王乡绅的问话也半天才挤出个“好”字,只得闷声听王乡绅与王仁交谈。此次会面,因着赵温新年后将上京会试,王乡绅向赵温推荐了自己一个旧仆贺根为其服侍,又引荐了自己的大舅子钱典史帮着招呼。

钱典史想拿舅老爷的款差遣贺根,贺根背地里暗恨几回。他与贺根不对付,对赵温也像其妹夫一样,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知道赵温是新贵,前程或不可限量,但又嫌弃欺侮赵温是乡下人,总想占点便宜。钱典史为人势利,总共做了一任典史,却建出了一片新房,可看出其极为贪财。他倒是很自信自己的这套为官之道,并且好为人师地“谆谆教诲”赵温,自己为何宁做小吏也不做县官,又如何如何借故办酒收礼,说到得意处,差点忘了睡觉。

官场现形记是谁写的(拆评官场现形记1)(3)

而赵温,此番上京会考之前第一件大事便是拜见老师吴赞善,但令人郁闷的是,空跑两回也没见着。这原因哪,还是绕不开一个“钱”字。要说当穷京官是很苦的,赵温的家底早被吴赞善打听了个清清楚楚,原以为上门送上的贽礼得有个二三百两,谁知竟只有区区二两!当即气得闭门不见,又只是道不方便。也是,哪有当人老师的腆着脸向门生直接开口要红包的,还不是得人自己机灵。可初次为人,赵温哪里知道其中原委,钱典史原想借着赵温走走其老师的门路,也歇了念头。

老师没见着,试却是要考的。头场这天,赵温攒足了劲儿做了三篇文章,力求做到无一处涂改,兢兢战战乃至后来的二场、三场,他连吃了九天的苦头,回家睡了两天两夜才缓过来。

官场现形记是谁写的(拆评官场现形记1)(4)

然而,事与愿违。放榜当天,赵温左等右等,如同热锅中的蚂蚁,最后还是没等到自己中榜的好消息,甚至还被刁奴贺根给平白骗去十两银子,得了个假消息,空欢喜一夜不提。

自己失望懊恼是一回事,可又该如何向家乡对自己寄予厚望的家人交代?下第的赵温,该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