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结构号角

4本通用规范12个关于钢筋的基本概念

以下整理来自四本通用规范: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

1、结构安全等级: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第2.2.1条规定: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第3.1.12条: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不应小于表3.1.12的规定。

结论:结构安全等级由结果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确定,对结构重要性系数有影响,结构重要性系数影响配筋计算结果。

2、设计工作年限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

第2.2.1条规定: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的使用功能、建造和使用维护成本以及环境影响因素规定设计工作年限。对于荷载标准值随时间变化的楼面和屋面活荷载,考虑设计工作年限的调整系数γL应按表3.1.6采用

第3.1.16条:房屋建筑的可变荷载考虑设计工作年限的调整系数γL应按下列规定采用:对于雪荷载和风荷载,调整系数应按重现期与设计工作年限相同的原则确定。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2.0.2条: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用应满足工程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耐久性需求。对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结论:设计工作年限由工程的使用功能、建造和使用维护成本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确定,对设计工作年限的调整系数γL(影响配筋计算结果)、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影响。

3、抗震等级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第5.2.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2.0.2条: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3.2.3条: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房屋建筑框架和斜撑构件,其纵向受力普通钢筋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3、最大力总延伸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4.1.2条: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及工厂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性能要求确定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措施。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4.4.7条: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抗震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时不应小于0.20%。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

第4.4.8条:房屋建筑混凝土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均为抗震等级与配筋之间的关系);

第4.4.9条:(混凝土柱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与抗震等级的关系);

第4.4.10条:(混凝土转换梁配筋与抗震等级的关系);

结论:抗震等级由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等确定,对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性能、配筋计算结果有影响。

4、抗震设防烈度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4.2.2条: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和连体结构。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4.3.6条:大跨度、长悬臂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当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7度(0.15g)时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分析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第2.2.2条:各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特征周期表征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

第3.2.2条:对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7度的建筑与市政工程,当地面20m范围内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抗液化措施。

第3.2.3条:液化土和震陷软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取桩顶至液化土层或震陷软土层底面埋深以下不小于1.0m的范围。且其纵向钢筋应于桩顶截面相同,箍筋应进行加强。

结论:抗震设防烈度由建筑物所在地区确定,对结构形式、地震加速度和特征周期(影响配筋计算结果)、液化土判断、桩钢筋有影响。

5、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第2.3.2条: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与市政工程,其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

结论:抗震设防类别由抗震设防烈度等确定,对抗震等级等有影响(影响配筋计算结果)。

6、场地类别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第3.1.3条:工程场地应根据岩石的剪切波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3.1.3进行分类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第4.2.2条: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按表4.2.2-2采用。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

结论:场地类别由剪切波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确定,对特征周期有影响(影响配筋计算结果)。

7、地基抗震承载力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第3.2.1条:天然地基的抗震验算,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和地基抗震承载力进行。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的乘积。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状取值,但不得超过1.5。

结论:地基抗震承载力由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确定,对地基基础结构计算有影响。

8、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2.0.2条:采用500MPa及以上等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4.4.6条:当采用C6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受压构件全部纵向普通钢筋最小配筋率应按表中的规定值增加0.10%采用。

结论:混凝土强度等级由结构构件类型、抗震等级等确定,对配筋设计结果有影响。

9、钢筋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2.0.10条:

1、满足普通钢筋、有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性能要求;

2、满足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能防火性能要求;

3、不应小于普通钢筋的公称直径,且不应小于15mm。

结论:钢筋保护层厚度由耐久性能(环境类别、设计使用年限)、防火性能等确定,对配筋设计结果有影响。

10、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等级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3.3.2条: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实测极限抗拉强度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注:1表中

关于钢筋级别的标注 通规关于钢筋的几个概念(1)

为钢筋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

关于钢筋级别的标注 通规关于钢筋的几个概念(2)

为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2连接件破坏指断于套筒、套筒纵向开裂或钢筋从套筒中拔出以及其他形式的连接组件破坏。

结论: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等级由接头位置、接头百分率等确定,对实测极限抗拉强度影响。

11、锚固长度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4.4.5条:混凝土结构中普通钢筋、预应力筋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普通钢筋锚固长度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拉钢筋锚固长度应根据钢筋的直径钢筋及混凝土抗拉强度钢筋的外形钢筋锚固端的形式、结构或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进行计算;

2、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0mm;

3、对受压钢筋,当充分利用其抗压强度并需锚固时,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70%。

结论:锚固长度由钢筋的直径、钢筋及混凝土抗拉强度、钢筋的外形、钢筋锚固端的形式、结构或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等确定,对配筋构造、搭接长度有影响。

12、钢筋强度等级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4.4.6条:除悬臂板、柱支承板之外的板类受弯构件,当纵向受拉钢筋采用强度等级500MPa的钢筋时,其最小配筋率应允许采用0.15%和0.45ft/fy中的较大值。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第5.2.5条: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施工中需要以不同规格或型号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代换,并应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抗震构造要求。

结论:钢筋强度等级由构件类型、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对结构计算结果、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