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法字理》丛书对每个汉字的介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更重要的是“群字分族”识字法,让我们都能系统识字,学一个字就能带动一大串。

今日汉字主角:牢、牵、件

”字在今天指监牢、牢房,它还有一个异体字:“”,简化时取消了。在古代,最早的牛不是养了耕地的,而是宰杀食用的。

捕猎时大牛被打死了就抬回部落分食,受伤的和小牛就先养着,打不着猎物时就有吃的了。

这些小牛放到哪呢?起初就是人们挖了一个坑,把它们放进去,这样它们就跑不掉了。所以“牢”字的异体字“窂”,用一个表示洞穴 的“穴”字是有道理的。

河北石家庄有一个景点叫“抱犊寨”。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抱犊寨呢?后来,发现别处也有抱犊寨,原来是由于人们以前在这里的山头上养牛。

牛这个字是怎么演变而来的(为什么一个人一头牛在一块是)(1)

这里的山很有特点,山顶比较平整,长着茂密的草,但四围都是陡坡绝壁,人们在牛小的时候把它抱上去,慢慢饲养,长大了让牛在上面耕地干活。

四围都是陡坡绝壁,这牛也跑不下来了,慢慢上面的田地越来越大,住的人也越来越多,就成了一个寨子。寨子的成因是最初抱上来的牛犊,于是起名“抱犊寨”。

抱犊寨最初的样子,也是一种牢,一种以天势为屏障的牢。 牢的本意就是困牛而养的地方,后来驯化野牛成家牛,也就发展出了牛圈。

牛这个字是怎么演变而来的(为什么一个人一头牛在一块是)(2)

“牢”的字形演变

古文字,最早的“牢”有画牛的,也有画羊的、画猪的,总而言之是把动物困而养之的地方。成为牢的地方还得结实,不结实的话动物就跑掉了,所以它又引出“牢固”的意思。

古时,部落间常有战争,抓住的俘虏也被放到困养动物的牢里,作为祭祀时的牺牲。这就是后世的专门关押犯人的牢房,配有专人监管牢房就是监牢。

牛这个字是怎么演变而来的(为什么一个人一头牛在一块是)(3)

“牵”字是简化字,原本写做“牽”。上面部分是个“玄 xuán”表读音,表示挂着的一根绳,中间部分是一个符号“冖”,这个符号在古文字当中表示“夹住”,最下面一个“牟”,在这里就是夹住牛鼻子的意思,就似牛鼻环上系了一根绳子——牛缰绳,便于牵牛。

牛这个字是怎么演变而来的(为什么一个人一头牛在一块是)(4)

小篆的“牵”

“牽”造得非常准确,现在的简化字改成上面是一个“大”字,下面可以看成一个牢,也可以直接说是一个人(大)从牛圈(牢)里把一头牛牵出来了。

这个解释也是可以的,但没有了读音符号,和牵牛时不同于其他牲口的 “鼻子”了。

“件”字大家都认识,文件、一件两件,为什么一个人一头牛在一块是“件”字呢?

条件好不好?什么叫条,什么叫件?其实“件” 字实际上是和“牵”字有关系的。古时“j、q、x” 不分,“件”字其实就是“人”与“牵”字所造。

当一个人牵着一头牛,形成一个人与牛的组合时,一件事情完成了,可以开始干活了,可以去完成单独一头牛,或单独一个人做不了的事情。

牛这个字是怎么演变而来的(为什么一个人一头牛在一块是)(5)

人们拉上牲口套,套在牛上,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组合——件,把这个完整的组件拆散,就成了散件

一个目标的完成,是很多个小目标的组合,这些组合要一个一个地拿过来,就好似人们把牛一个一个地牵出来,有大有小,就是大件小件,多的话就是很多件,少的话就是几件,最后构成一个完整的大组合,就是一件大事完成了。构成完整的才称为件,散着的部分,就是散件、 部件。

○〢关于作者:

本文改编自《双法字理》,作者:白双法老师。

牛这个字是怎么演变而来的(为什么一个人一头牛在一块是)(6)

读《双法字理》,学汉字文化!你值得拥有!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这里是无师字通,专注分享汉字相关的故事与文化,欢迎转发,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