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神行太保”戴宗介绍,李逵“祖贯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本身一个异名,唤作“黑旋风”李逵,他乡中都叫他做‘李铁牛’”(第38回)。李逵出身贫困,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父亲又去世得早,李逵几乎在单亲家庭长大,也造就成他天真无束的性格。上面虽有一兄长,唤作李达,也是靠力气“在人家做长工,止博得些饭食吃,养娘全不济事”(第43回)温饱问题尚待解决,更不要说给李逵提供基本的文化教育了。

水浒传李逵人物简介和形象分析(水浒传中最为快活的英雄)(1)

挣扎在生存边缘社会最底层的李逵过早地开始了自谋生路闯荡社会。后来“因为打死了人,逃走出来”流落到江州,因其“能使两把板斧,及会拳棍”,于是在戴宗手下当了个小牢子(第38回)。李逵漂流异乡,居无定所,“他是个没头神,又无住处。只在牢里安身。没地里的巡检,东边歇两日,西边歪几时,正不知他那里是住处”(第39回)。

水浒传李逵人物简介和形象分析(水浒传中最为快活的英雄)(2)

正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李母在家思子心切“眼泪流干,因此瞎了双目”(第43回)。悲惨境遇使得“李逵对封建统治阶级怀有刻骨的仇恨,并且从不心慈手软”。李逵身上闪现着我国优秀的传统孝道精神,这也与他贫苦的出身、历经的磨难息息相关,与老母相依为命,一旦安稳心念老母。初上梁山后,见宋江接回宋太公,公孙胜又去探望其老母,李逵这个鲁莽的硬汉也想到自己的老母亲,不禁嚎啕大哭。晁盖细究原委,他说:“我只有一个老娘在家里,我的哥哥又在别人家做长工,如何养得我娘快乐?我要去取他这里,快乐几时也好。”(第42回)

水浒传李逵人物简介和形象分析(水浒传中最为快活的英雄)(3)

他觉得现在自己有能力让老娘过上好日子了,因此要接老娘来“快乐”。在下山途中,路遇李鬼,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李逵的孝心。李鬼冒充李逵拦路抢劫,对于行事一向莽撞的李逵此时只听得他说家中还有一个九十岁的老母要赡养,便动了恻隐之心,不但毁己名誉不予追究,还送了十两银子与他做本钱改业,以便日后赡养老母(第43回)。对此金圣叹批注:“从来真正孝子,定能爱重孝子”、“孝子之心,只是一片忠恕,写得妙绝”(《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42回批语)。

水浒传李逵人物简介和形象分析(水浒传中最为快活的英雄)(4)

李逵途径万苦艰难把老母背到沂岭,时值天色已晚,因李母口渴,李逵让母亲坐在松树边的一块大青石上,自己到溪边为其取水,不料回来却见母亲惨死虎口,李逵顿时心头怒火窜起,怒杀四虎(第43回)。至此李逵更是了无牵挂,活的更为随心恣肆,直至生命终结,为梁山事业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立下了显赫战功。难怪余象斗对其赞誉有加,认为“水浒诸将,惟有李逵独雄”。

出生于社会底层,自小疏于管教,特殊的成长经历,更在惨遭丧母后,使得李逵肆意成长为一位“我自天也不怕”(第68回)的蛮汉,追求“快活至上”的人生信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