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

而后“君子”一词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历代儒客文人将以君子之道自勉作为行为规范。

《周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想弄清君子,必须高清什么是君。

君子应该是怎么样(君子到底是什么)(1)

“君”,从尹,从口。

“尹”,表示治事;

“口”,表示发布命令。

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

这个尹,上面解释是治事,好像不太好理解,那么我们看看这个尹字的甲骨文到底是什么意思?

君子应该是怎么样(君子到底是什么)(2)

尹(yǐn)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会意字。

其古字形像以手持杖,表示有权力;或以为像手拿笔,以表示治事。

这样解释起来,比较让大家明白和信服。

君子应该是怎么样(君子到底是什么)(3)

当然,也有这样解释的。

甲骨文从又(手),从丿(针),会手执针治病之意,丿(针)兼表声。金文和小篆大致相同。隶变后楷书写作“尹”。

也能说的通。

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

君子应该是怎么样(君子到底是什么)(4)

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如果将这些论述都包括进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四不:

君子应该是怎么样(君子到底是什么)(5)

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礼记·缁衣》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所以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谣言止于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应说而说,则是失言.要做个君子,必须能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义的话,慈悲的话,正义的话.所以君子不徒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这件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另外,佛教说一个修行人,其言行必须合乎「八正道」,所谓八正道,就是要讲真实的语言,要起正直的念头,要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修正直的行…….做人处事,如果能以八正道为原则,也不会有差错。

君子应该是怎么样(君子到底是什么)(6)

说了一通孔子对于君子的名言和阐述,那么用现代人的观点,君子又是什么呢?1、做一个善良的人。2、做一个诚信的人(在易经中称有孚之人)。2、做一个高尚的人。3、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