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唯一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416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16分钟)

整个明朝,若要论述哪位藩王对于当今社会的贡献最大,大家认为这一称号将赋予谁呢?

思来想去,个人觉得唯今日文章之主角莫属。

那么问题来了,他是如何贡献了六百年后的今天的?此处暂且不提,我们在本文的最后会提点一二。

说明朝,讲藩王,既然本系列名称为“明朝藩王选讲”,显然就不会讲述每一位,比如上一辑朱元璋第十五子辽王之后的十六子庆王、十七子宁王,我们就不再单独讲述。今日之主角为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

朱楩,1379年4月9日出生,母亲为周妃。

这位周妃的名字,生卒年,封号等,皆不详,其身世也颇有几分神秘色彩。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高丽派遣判膳工寺周英赞出使明朝,为何要派他来呢?因为周英赞的女儿,作为贡女敬献给元朝,元朝败退北上后,周英赞之女被明朝俘虏,朱元璋将其选为后宫,派他来,理论上父女之间也是不让见面的,但这毕竟是国际友人,有没有可能性或许能够创造一个父女相见的机会呢,这不好说。另一位高丽使臣周谊,他的女儿与周英赞女儿的经历完全相同。所以到了近现代时期的学者研究史料认为,朱楩的生母周氏,应该就是周英赞或者周谊的女儿,即是两位周妃其中的一位。

换句话说,很可能,朱楩也是有一半高丽血统的混血王子。在生下朱楩后的14个月,周妃再次生育,为朱元璋生下第二十子朱松。

两国混血,放全球日益紧密化的今天,已不再会成为新闻,但是放当时,对于朱楩、朱松两位孩子以及他们的母亲周氏来讲,还是很难的。难在哪里?远在异国他乡,周氏很难得到娘家人的支持,两位孩子几乎也得不到外公与舅舅的帮扶。

所以史实几乎也能证明这一点,对于周氏的记载,在其诞下朱松之后便再无笔录,在此谨慎猜测,大概率周氏在1398年之前即是朱元璋驾崩之前便薨逝,或者即便她能活到那个时候,有一定的可能性也随朱元璋殉葬。说到殉葬,就多批评两句,封建王朝即是如此。即便省愚作为一介草民,利用简短的文字普及明朝的这些人和事,能够褒奖的地方,绝不随意谩骂,但省愚依然认为在明朝这样的极度专制的体制下,普通老百姓与宫里的妃子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都很难活得出尊严。

朱元璋的出生阶层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他思维的局限性,他二儿子秦王朱樉薨逝后,秦王妃王氏自缢殉葬,朱元璋亲自为王氏上谥号愍烈,说:“这是我朱家的好儿媳。”这种事情放在当时理所当然,这是因为当时那个时代所造就出的独特三观。

但是有一点讽刺的是,明朝的妃妾殉葬制度却偏偏是被当代一些人讥讽为“大明战神”的明英宗朱祁镇给废掉的。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驾崩后,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大开杀戒”,关于朱瞻基驾崩后多少妃妾被殉葬,大家可以移步《省愚说明帝(伍)-明宣宗朱瞻基》,有详细论述。

扯远了,接着说朱楩。1391年,朱元璋再次分封诸子,12岁的朱楩受封为岷王,封国岷州,州治所即是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同时被封王的还有:

十六子朱㮵,受封庆王,封国今宁夏,当时13岁;

十七子朱权,受封宁王,封国今内蒙古宁城县,当时13岁;

十九子朱橞,受封谷王,封国今河北张家口宣化区,当时12岁;

二十子朱松,受封韩王,封国今辽宁开原市,当时11岁;

二十一子朱模,受封沈王,封国今辽宁沈阳市,当时不足11岁;

二十二子朱楹,受封安王,封国今甘肃平凉市,当时不足8岁;

二十三子朱桱,受封唐王,封国今河南南阳市,当时不足5岁;

二十四子朱栋,受封郢王,封国今湖北钟祥市,当时不足3岁;

二十五子朱㰘,受封伊王,封国今河南洛阳市,当时不足3岁。

再后来就是三年后出生的第二十六子朱楠,可惜一月便夭折,无追封。所以,1391年这次便是朱元璋的最后一次分封诸子。

明代藩王世系表(明朝藩王选讲拾叁)(1)

没有去成的临洮县,其区位如图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云南地区新收复,众臣与朱元璋都认为宜以亲王镇抚,又适逢当时岷州当时并未修建王府,遂改封朱楩于云南府。1395年,朱楩正式就藩云南,16岁,带着王妃袁氏以及众位家眷,踏上了远去云南的征程。到云南的两年后,朱楩长子出生,赐名朱徽焲,十八岁当爹的朱楩理应在此安居乐业,可惜事与愿违。

1398年,朱元璋驾崩,朱楩的侄子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这侄子朱允炆比朱楩大一岁半。第二年,朱允炆下旨,将朱楩废为庶人。朱楩为什么会被废?老生常谈了,一方面是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另一方面,一个叫沐晟的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沐晟的父亲沐英,是明朝的开国名将。1381年,作为主帅平定云南,并且从1384年开始镇守云南,去世后追封为黔宁王,自次子沐英封黔国公起,后世皆世袭黔国公,镇守云南。大家或许都看过金庸小说《鹿鼎记》,里面的角色小郡主沐剑屏就是所谓沐英的后代。

到了建文初年,沐家的当家人便是沐晟,如此重要的角色放在云南,再去一个亲王,相互掣肘便成为当时不得不面对的现状。史载:“岷王朱楩被分封到云南府,多有不法之事”,到底是何等不法的行为,史无可考,猜测无非就是天高皇帝远,老子说了算,飞扬跋扈,放荡不羁。

建文元年,当时还是西平侯的沐晟上奏朱楩之恶行,朱允炆肯定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岷王随即被废为庶人,迁徙至今福建省漳州市居住。

朱楩只能带着妻子家眷,再次长途跋涉去往遥远的漳州。

靖难过后,朱棣即位。永乐元年(1403年),在福建吹了四年海风的朱楩被复封为岷王,当时朱棣想将自己的次子朱高煦封到云南,朱高煦打死不去,后来朱楩也就只能回到云南,继续面对沐晟。

史载,朱楩回到云南更加肆无忌惮。朱棣对于这位与自己儿子年纪一样大的十八弟的做法,依然是要他与沐家相互制衡。

沐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牵制朱楩,朱楩也能监视沐晟的一举一动,防止偏安一隅起恻隐之心。事实证明,沐家都是忠臣,不会也没有造反。

当朱楩被沐晟牵制后,朱楩极为愤怒。《明史》卷126记载:“(岷王)遣归籓,益骄恣。晟稍持之。王怒,谮晟。帝以王故诏诫晟,贻书岷王,称其父功,毋督过。”因为是亲王,所以朱棣先诫勉谈话沐晟,又告知朱楩,沐晟一家对于大明是有功绩的,要求二人和睦相处。

皇帝说话,也不得不听,至此,朱楩便与沐晟相安无事二十年。说是相安无事,也并不全是,史书没有详细记载,猜测,小摩擦依然存在,大的矛盾便不敢抬上台面。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驾崩,朱高炽即位。对于比自己还小一岁的十八叔朱楩,朱高炽就很难有父亲那样的魄力同时震慑住他与沐晟。怎么办,那你们就别见面了。

同年,朱高炽将朱楩改封到湖广武冈州,即是今湖南省西南部的武冈市。至此,朱楩与其后代支系,便世代生活在湖南。

不得不说,朱高炽之所以叫“仁宗”,不是没道理的,“仁”,所谓“仁者爱人”,尽力避免冲突,不让无辜的人卷入纷争,也是“仁”的体现。朱楩与沐晟相互掣肘,这属于帝王之术,没有过错,但实在过分。朱高炽很好的理解了这一点,用“你二人就别见面”的方式,完全解决了这一窘境。

省愚认为,这一点,值得当代的你我也学习一番。

朱楩去往武冈的那一年,45岁,以为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可是,孩子们都长大了,他再一次陷入纠结中。

《皇明祖训》为岷王所立谱系为:“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咨訪,宽镕喜贲从。”

朱楩有五子:

嫡长子朱徽焲,1397年出生,1404年受封为岷世子;

嫡次子朱徽煣,1401年出生,初封镇南王,与长兄不睦;

庶三子朱徽煝,1412年出生,封江川王;

庶四子朱徽煠,生年不详,封广通王;

庶五子朱徽焟,生年不详,封阳宗王。

先说后面两位,朱徽煠、朱徽焟,生年不详,大概率出生于1415年左右,二人均在1429年封为郡王爵位,并且都在景泰年间,罪降庶人,景泰三年(1452年),朱徽煠被废;景泰五年(1454年),朱徽焟被废。两位都有后代传袭,只可惜已经废为庶人,无宗籍。

这两位被废的原因有记载,他们二哥朱徽煣承袭父王爵位后,老四不服,老四有一位家臣名为段友洪,段友洪说老四有异相,当主天下,遂谋乱。甚至改元为“玄元”,你这种玩儿法,皇帝不会放过你的。老四去苗族地区,引诱苗兵参与乱事,攻打二哥岷王府所在的武冈州。这种事情怎么可能成功呢?很快,被擒拿后,老四老五被遣送至凤阳守皇陵。1488年,弘治元年,都察院和刑部会议商议是否释放凤阳庶人时提到了同案被囚的老五阳宗庶人朱徽焟,却没有提到老四朱徽煠,看来老四当时已去世,老五健在,大概70岁左右。

再说老三,朱徽煝。岷王府几个兄弟不和睦,尤其是前文提到的老二与老四、老五之间,而老三则默不作声,沉默不为,留下的记载不多。正统十三年(1448年),老五阳宗王朱徽焟乘马带五人从宝庆府赴长沙府,意图入京喊冤奏事,被英宗遣返。英宗派姑父驸马都尉井源调查事实真相,查出老五母苏氏因偷盗金银被老二问责,自缢而死,而老二仍逼迫老五退赃。比较悲哀的是,当时朱楩尚健在,69岁,垂垂老矣,见儿子之间这般,不知何感想。英宗斥责老五,批评老二,又指责老三不能匡正兄弟的行为。

最后说老大和老二,老大最开始是世子,老二心中不服。宣德元年(1426年),老大违反禁令未经允许擅自赴京,宣宗朱瞻基派人让他立刻返回武冈州,告诉他有事可与朝廷书信沟通。老大于是上疏称胞弟镇南王老二朱徽煣“诬毁仁庙,诽谤朝廷”。宣宗命两兄弟对质,最后认为老大和内使陈荣一起诬陷老二,将老大朱徽焲废为庶人,发回武冈州由其父岷王朱楩管治,在京城处死陈荣。至此,老大的记载便从历史上消失。虽然老大因此身败名裂,但是宣宗并没有立老二为世子。但是最终老二还是赢家,朱楩薨逝的两年后,老二朱徽煣袭位岷王。

到了武冈的朱楩,就天天看着自己这群儿子斗得不可开交,朱楩内心或许是极度的悲伤,却又无能为力,可悲可叹。

前文提到,朱楩是1450年5月10日过世的,享年71周岁,所以也即是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最后一个离世的。他也是当时皇帝朱祁钰的曾祖父辈。

虽说他是最后一个离世的,但并不是寿命最长的,系列内之前讲述过的代王朱桂寿命最长。

下面简单的点题,为何朱楩对当今社会有影响。

朱楩的一位十七世孙,20世纪20年代出生,按照谱系“镕”字辈,又按五行属土取名“基”。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他带领我国进行社会变革,鞠躬尽瘁。老人家今年已经94岁,愿他健康长寿。

但是这一支之所以能够传袭至今,这里面经历的故事,曲折蜿蜒,我们下一辑讲岷王支系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