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字一样偏旁的字(这些字大家都认识)(1)

现代的一些字的部首已经看不出来这个部首本来的样子了,下面就举几个例子。

比如“月"字旁和“肉”字旁现在都已经混淆啦,这个混淆从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现在人单独写“月”和“肉时是可以区分的,但作为偏旁时就都写成月字旁了。

那我们今天怎么来分辨哪个是”月“哪个是”肉“呢?我们就根据字义来看,跟月亮有关的是月部,跟天文相关的是月部,跟时间相关是月部,那么跟身体有关的就是肉部了。如:常见的肥、胖、腿、脚、肝、胸、脑、脂、肪、脾、胃、肾等等这些都是“肉”字旁,而不是“月”字旁。

还有一部分字本来是“舟“字旁,现在也都统一写成“月”字旁了,如表示皇帝第一人称的“朕”,本来是从“舟“的,朕最初是右边两支手拿着一根针去给一只船补缝,所以《说文解字》里说:朕 补船缝也,所以“朕”的左边是从“舟“的,但现在左边写成了月,这是在文字历史上的隶变中产生的。还有比喻的“喻”字,这个人一横下面本来也是一个舟,但我们现在看来的是个月字了。

我们古代用火来造的字是很多的,火作为字体可以在字的左边,也可以在右边,也可以在底下,这种不同的形态形成了不同的文字,举例说写成”火"旁的,在左边出现时基本和 火是一样的,但有一部分是发生了变化的,比如在底下的现在“炙”这个字下面还保留了火的原样,表示一块肉在火上烤。当上面的字形不是太大的时候下面的火还保留原样如“灾”,但如果上面的字形体较大时下面的火再写出就显得整个字很臃肿,所以火就发生了变形,如烈火的“烈”底下的火就不再写成火而是写成了四点,我们要知道,虽然写成了四点,但它是火,自然的“然”,照明的“照”,熊熊烈火的“熊”下面的四点其实都是火。

还有一个比较少见的火的变形:票和尉,两个字下面的小其实是火,还有尞,其实这个字上面一个火中间一个太阳下面一个火,表示这个火非常的热,现在把这个字左边又加了一个火,表示很大的火才叫燎,上面的那个火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加了一横呢, 这是受战国文字的影响,那么下面的火为什么变成小了呢,这个是因为后来隶书改造的结果,所以两个现在看起来都不是火的字,其实都是火。

还有一个偏旁,就是心旁,心旁的字很多,古代造了很多表示心里活动的心字旁的字,但在古代这个心一般是在下面的,因为古代是在竹简上写字的,字是瘦长型的,但我们今天这个心有的跑到左边了,有的跑到下面了,还有很少的在右边。在左边的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左边一点,中间一竖右边两点,但因为右边的两点和左边一点不对称不美观,就后来右边的两点改成了一点,这就是今天的竖心旁。在底下的心旁大部分都没有变样,如思想的“思”字。但也有极少数在底下的心发生了变化,如羡慕的“慕”下面也是心,开始下面写的也是心,但后来书法家表示这个字的变化不够大,就把这个心的卧钩写成了一竖往左弯,变成了小字右边再加一点,我们要知道底下这个很像小的字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