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秦三部曲后的第三年,“大秦帝国”终结篇《大秦赋》,终于上演。

鉴于前三部珠玉在前,观众难免对《大秦赋》抱有很多的期待和好感。

刚开播时,《大秦赋》也不负众望,给众人一张满意的答卷。

前七集,可以说是人物塑造丰满,内容“无可挑剔”,剧情“引人入胜”。

这里必须重点夸一夸,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

以及《妖猫传》中「李白」饰演者辛柏青,来饰演嬴政之父的嬴异人。

大秦赋为何评分不高(筹备8年的历史正剧大秦赋)(1)

吕不韦,秦国后期的宰相,《吕氏春秋》的编纂者,也是一代奇人。

根据成语“奇货可居”,剧组重点塑造了吕不韦“囤货”的性格。

嬴异人就是吕不韦眼里的“值钱货”,为此他赌博一样地赌上时间、金钱与性命。

千方百计冒死将嬴异人从赵国带回秦国,又一路将嬴异人推荐给“太子正室”华阳夫人。

让嬴异人给她当儿子,直到扶植他成为秦王。

不得不说,吕不韦确实有幸运女神的青睐。

看好嬴异人,正好安国君就逝世,嬴异人短时间就成为了君王,

大丧之下,吕不韦那份狂喜,藏都藏不住。

段奕宏的演技,成熟内敛,把吕不韦刻画得入木三分。

大秦赋为何评分不高(筹备8年的历史正剧大秦赋)(2)

而嬴异人呢,也不负众望。

和赵国谈判,对方以他的妻儿作威胁,他选择了大义,独怆然而涕下。

那份隐忍的悲伤,眼眶里蓄不住的泪水,看得人心潮澎湃。

不愧是一群戏骨啊。

大秦赋为何评分不高(筹备8年的历史正剧大秦赋)(3)

两个前期的重要角色,在段奕宏和辛柏青的演绎下,有了极强的立体感,将秦国大背景交代完整。

可惜的是,这份高光并没有持续太久。

问题是,越往后,对比下的瑕疵就越明显。

明眼可见,《大秦赋》评分一路向下,从8.9分跌至6.3分。

堪称惨不忍睹。

筹备了8年之久,号称制作精良的《大秦赋》,为何终究没逃过烂尾结局?

02

用一句话概括《大秦赋》的败笔,那就是将侧重点放错了位置。

一是张鲁一角色放置位置不对。

张鲁一饰演嬴政可以,但明明40岁的男人,还要出演13岁孩童,扮演稚嫩天真,太过。

被网友吐槽为过犹不及,声音软绵无力,举止缺乏帝王之气。

对比“大秦”系列,实在比不过秦王“嬴驷”富大龙、“嬴稷”。

这无关乎演技好不好,反正张鲁一当嬴政,有着极强的违和感,容易引发争议吐槽。

特别是,剧中为凸显嬴政热血,屡屡使其发表一些匪夷所思的言论。

大秦赋为何评分不高(筹备8年的历史正剧大秦赋)(4)

比如对吕不韦说:

“你若是我的生父,我愿意跟你一起离开秦国,愿意跟你浪迹天涯,也不愿做一个连自己生父是谁都不知道的畜生。”

说实在的,这番话着实不像少年老成的帝皇该说的。

一点都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少年君王的样子,倒是像极了琼瑶剧里,伤春悲秋,顾影自怜的少女。

大秦赋为何评分不高(筹备8年的历史正剧大秦赋)(5)

二是嫪毐与赵姬的戏份过重,以至于失调。

两人的你来我往的感情戏份,多到观众吐槽:历史正剧演成了宫斗剧。

微博上时时都有网友讨论:嫪毐到底什么时候死?

按理说,嫪毐的脉络是很直接明了的。

与赵姬情投意合,使其生下两个孩子后,野心暴涨,假借太后名义发动兵变,

结果因自身实力不足,被嬴政轻松平定叛乱,被车裂五马分尸。

两个弟弟被嬴政亲手摔死,赵姬也遭到软禁。

本来,这是一条爽文式的走向的。

结果,被演成了拖泥带水的注水文,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大秦赋为何评分不高(筹备8年的历史正剧大秦赋)(6)

于史书上说,嫪毐人微言轻,实权寥寥无几。

他的存在,只是嬴政铲除吕不韦的工具人,实际并无太多政治威胁。

可《大秦赋》里,嫪毐戏份多到上天,带着些嚣张跋扈的权臣色彩。

他敢喝酒时殴打亲王,逼死宗族长老,甚至连秦王都不放在眼里:

“大王和太后之间没有臣听不得的话。”

大秦赋为何评分不高(筹备8年的历史正剧大秦赋)(7)

从入甘泉宫开始,嫪毐的形象被塑造得比正主还丰满。

强行添加的嫪毐赵姬的支线,使得原本嬴政的戏份被压缩了不少。

有网友发出灵魂的呐喊:我看的是《嫪毐传》吗?

堂堂一代传奇人物秦始皇,成了战国版甄嬛传中的参与者与旁观者。

日常积极给嫪毐使绊子,做些小孩子气的争宠事。

可以说,嫪毐这条线,让整个剧情基调脱节,

原本恢弘格局的《大秦赋》,囿于宫斗,深陷宫斗,无法自拔。

03

三是嬴政的“恋爱脑”。

众所周知,帝王没有心,有爱也是极其短暂的存在。

特别是,越是丰功伟绩的帝皇,越是短暂的爱了一下。

大秦赋为何评分不高(筹备8年的历史正剧大秦赋)(8)

可《大秦赋》里的嬴政浑身上下冒着粉红泡泡。

一如商纣王爱妲己到付出所有,一如周幽王为褒姒烽火戏诸侯。

谁能想到?一场草原的邂逅,嬴政不可救药地爱上楚女芈华。

爱到当舔狗,人在哪,他在哪,人走不动,他骑马载她回。

大秦赋为何评分不高(筹备8年的历史正剧大秦赋)(9)

讲道理,观众来看《大秦赋》,是冲着历史正剧的名头,来看一代枭雄称帝的,并不是为了来看嬴政谈罗曼蒂克的恋爱的。

试问,谁想在嬴政身上看言情偶像剧戏码?

就像,谁想看孙悟空谈恋爱?搞事业它不香吗?

现在的编剧,除了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外,还特别热衷于拉郎配,给对方构建深情人设。

着实大可不必。

不是每一部剧,都要有爱情丰富才好看,家长里短也可以少之再少。

人们真正看到的,是少年帝王的成长,是一代皇帝的崛起,

是透过一部历史正剧而管中窥豹,一睹过去历史的风采。

而不是像《大秦赋》这般,在爱情和宫斗中,还原一个陌生而墨迹的嬴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