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琅琊榜》虽然是一部讲述古代封建王朝权势斗争的作品,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通百通的,所以剧中的不少人和事即便放到今天来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比如皇五子誉王萧景桓,是一个善于勾心斗角、抢夺他人功劳的卑鄙小人。为了争夺皇位,他与太子萧景宣斗得如火如荼。这样的人设乍一看和现代不贴边,但在现代职场中,有一种人被称为“邀功精”。
职场上的邀功精,一般是指那些干活时找不着,出成果时却第一时间跳出来摘桃子的人。这种只收获不付出的人,无疑会被真正勤勤恳恳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的员工所厌恶。
可是这样的人呢,不但“眼疾手快”,通常口才还不错;三言两语就把领导糊弄得服服帖帖,再听不进其他员工的话。邀功精每每能够抢到功劳,善于表现自己的口才起码占了一半功劳。
鉴于现代社会每个单位的情况不同,小编无法一一分析。所以今天借着誉王这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角色来梳理一下,一个“优秀”的邀功精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看破邀功精的伎俩。
另外,除了员工自己不善于表达,职场上还有什么原因会让邀功精得宠;又有什么办法能让邀功精被揭破真面目。希望这篇文能够对职场员工们略有帮助。
《琅琊榜》剧中,誉王第一次抢功劳是霓凰郡主招亲时的文试。明明是郡主亲自向皇帝推荐梅长苏,却被誉王在中间横插一杠子——他为了拉拢梅长苏,让谢弼去暗示是自己举荐的。
誉王敢这么忽悠梅长苏,利用的是梅长苏信息不畅、无法得知宫里消息的弱点。可惜很快就被打了脸,皇帝陛下亲口说是霓凰郡主举荐,誉王想示好的心思落了空,而且也挺丢人的。
由此可见,职场上保持信息通畅有多么重要。一个不注意,你就会受了人情却谢错人。一方面是被愚弄很令人气愤;另一方面是以后可能没人再送人情了,毕竟又不是做慈善,谁愿意只是单方面示好?
电视剧中,“上司”是皇帝,在皇帝面前要守的规矩很多;而且梅长苏本身就有所图谋,意欲交好誉王,也不会对誉王的做法提出异议。
而现实里,在上司面前不用那么拘谨,所以在皇帝说“郡主举荐你”之后,梅长苏可以适时插问一句,“誉王不是说他举荐我的吗?”——有时候只要一两句话,就能立刻反转,轮到誉王去头疼了。
誉王第二次抢功劳是太子用毒酒“情丝绕”算计霓凰郡主。这件事是静嫔发现,找笠阳长公主传话,再由梅长苏提醒郡主,最后靖王萧景琰救人。绕了这么一大圈,经手这么多人,最后得了好处的却是誉王。
誉王萧景桓这次之所以敢明晃晃地抢功劳,还真不是搞阴谋诡计,而是天上掉馅儿饼,实打实的捡漏。虽然是靖王冒着生命危险救了霓凰郡主,但只能为誉王做嫁衣了。
因为这一次是靖王萧景琰自己心虚,不敢声张——他受蒙大统领委托去救霓凰郡主,一来蒙挚这个消息就有些来路不明;二来他是皇子,明面上不能和蒙挚扯上关系,否则会被皇帝忌惮。
靖王自己都不敢声张的事,誉王不赶紧捡漏,还等菜啊?所以我们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职场上,想不被人抢功劳,最重要就是自己先问心无愧,否则只能像靖王这样吃哑巴亏。
这也是对我们自身提出的要求,自己的工作自己完成。否则真被别人把成果拿到老板那里邀功,你都不敢去讨回公道,到时候一细查,你的成果来源于张三李四……那乐子就大了。
靖王第三次抢功劳,真的是不要脸到家了。那都不能称之为抢功劳,根本是躺功劳——他什么什么都没做,仅仅是不添乱,这就算立功了……
事情源于誉王这边的庆国公在老家圈地还闹出人命,被村民进京告御状。皇帝因此想在全国整顿土地兼并之风。由于梅长苏是明面上支持誉王,暗中襄助靖王,所以告诉誉王不要给靖王使绊子。
誉王听从梅长苏的建议,让归属他管辖的刑部大力支持靖王工作,所以靖王把这件案子办得很顺利,让皇帝非常满意。誉王当然不会放过任何机会,赶紧见缝插针、发挥口才,帮靖王说了几句好话。
等到论功行赏的时候,全程出力的靖王只得了几句表扬,反而仅仅没添乱的誉王却得了金珠、皇缎等大量赏赐,还被皇帝夸奖是识大体、有心胸。
这样的处理结果实在是让人无法信服,性格耿直的刑部主司蔡荃就忿忿不平。反倒是靖王已经习以为常。确实,他受的委屈可不止这一件事,也不是最近才开始的。
从这段剧情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心里其实很清楚,庆国公是誉王的人,庆国公在老家圈地,誉王能不知道吗?能没收到好处吗?能不帮着遮掩吗?事发后能不想着捞人吗?
而且他夸奖誉王的用词很微妙,“识大体”、“有心胸”,如果誉王只是单纯帮助查案的话,可用不上这俩词。皇帝的意思分明是表扬誉王能为国家大局而放弃自己的利益,但誉王的利益本来就不正当啊。
可见皇帝的三观就不正,他赏赐誉王也是因为喜欢这个儿子,并不是从功劳和贡献来论。这在电视剧里,封建王朝,皇帝最大,靖王就算心怀不满也没办法,那不但是他爹,还是君王。
但是在现代社会,换个老板并不是太难——老板被蒙蔽,还可以期待有朝一日说明真相;当老板明知真相却不打算改进、就要任人唯亲的时候,那只能忍狠滚了。
换一个角度看,这样的老板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是走不太远的。现在不主动离职,将来说不定也要因为公司破产而被动离职。所以主动断臂求生也不失为一种自保的方法。
靖王第四次抢功劳,说起来不算是抢功劳,而是抢工作。这段剧情是秋收后到冬季,不少州府发生旱灾、蝗灾、雪灾,朝廷不但需要拨付赈灾银两,还需要派人主理此事。
以往都是由太子或者誉王的人负责赈灾,朝廷拨付的银两能有三成到达灾民手中就不错了,所以户部尚书沈追希望这次赈灾能由靖王主理。
但是誉王怎能放弃这个大肆敛财的好差事,所以跟靖王争得面红耳赤。靖王本来说得头头是道,皇帝都已经偏向于让他主理了,可誉王使出杀手锏——他要从自己的私库中出3万两银子。
皇帝大惊,没想到誉王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誉王赶紧说好听话,自己的一丝一毫都是父皇赏赐,何来私库。皇帝听完大受感动,而靖王兜里干干净净,哪有什么私库,只能败下阵来。
其实誉王敢说让私库出银子,还不是因为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他前期出3万两银子,后期就能从赈灾款项里捞30万两银子。而靖王哪有什么私库?自然就比不过他了。
这件事说白了还是皇帝偏私,他更喜欢誉王而不是靖王,所以明知道誉王会趁机捞油水,但还是让誉王主理赈灾事宜。如果不是梅长苏想办法搅黄了此事,靖王还真的没办法。
从这段剧情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皇帝的偏心,他真的是什么都明白。只不过自己从根儿上就不正,觉得任人唯亲、以权谋私没什么大不了,所以选出来的皇子也这样。以前是太子,现在是誉王。
就连誉王自己都承认这一点,誉王屡立战功,辛劳不断,政务方面也不弱,但为什么就是不被皇帝赏识?
因为十三年前的“赤焰军”旧案,靖王觉得赤焰军主帅林燮和少帅林殊不可能反叛。皇帝对靖王的心结就在这里,因为皇帝判定赤焰军谋逆,并且下令全歼,所以他才一直打压靖王,有功也不赏。
在现代社会的职场中,也有很多派系斗争。有的时候不是个人做错了什么或者能力不够,而是站队不同,所以遭遇其他派系的打压。而且是越有能力越被打压,能力即原罪。
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归入新掌权的派系,也无法对抗,那真不如一走了之,否则只能被长期打压。现代社会的商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看个人取舍了。
另外,个人的自保手段也很重要——职场遇到困难,最主要依靠自救,而不是期望天降救世主。邀功精依仗口才,难道我们就不会说话了吗?当我们把该说的都说了,邀功精自然无话可说。
所以以各种方式向领导展示你的工作成果,这是职场人必备的自保手段。如今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领导都很忙,手下也有很多员工,你不主动表现自己,却希望领导发现你,那是不现实的。
你说自己见到领导就紧张到不会说话,或者领导没时间见你……现代办公软件那么多,不用你去敲领导办公室的门,只要在手机上发一个每日/周/月的工作进度表,就足以给领导留下印象。
当面说话会紧张害羞,网络上发个文档的勇气总该有吧?所以还要让邀功精抢走功劳吗?论功行赏,真的很简单。
,